今天突然想到個問題,寫篇短文,分享給大家。
23、24年中考的,請一定要留意了!請現在開始保存娃學習的各種“痕跡”!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兩屆娃,承受着中考和小升初改革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
23屆娃:小升初搖號的第一代,這批家長,經歷了悲壯的小升初。各大民校的生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動。要用以往中考的喜報去推算這批娃年級排名對應中考的預測分數,實在不容易!畢竟,從近期不同大咖的一些分享看,部分傳統民校的數據,遠不如以往。
24屆娃:現在的小升初家長,經歷着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小升初。鏈接還有,名額很少,太不容易。不容易的,還有未來這批娃的中考。23屆中考的數據能不能用?能用多少?我覺得學校也不一定有底。再者,24屆中考,廣州的政策會怎樣變化,也不知道。畢竟,現在的廣州中考政策文件,有效期也只是到2013年底。24屆中考會不會變化,也不知道。
除了上面的一些個性特點,兩屆娃都面臨着共性的一些特點:
近幾年公告中考成績的學校越來越少。政策上,不允許公告(大多數是JW會發的——總之不是學校發的);搖號來了,生源差了,也可能越來越多學校不好意思公告。—— 能有指導或者參考意義的數據,越來越少了。
區統考如果有數據能説的話,那是好事情。但目前看,網絡能夠流出的區統考數據,也越來越少。現在的網絡社會,太發達了,數據一旦被放上網,大家議論的週期,可以持續好幾個學年。這個影響可大了!
教育集團留尖和區內留尖。—— 這個水深的話題,大家都懂。在這個背景下,各種數據也不容易公告。畢竟,一旦公開了,也許不利於留住想留的人。
這背景下,也許未來各信息面能夠公告的考察數據,越來越有限的。【難道要靠機構的統考?—— 哎,又是一個大市場】
基於上面所説,我有下面的建議:
23屆中考娃:初中階段的所有學習痕跡【包括機構考試、體育測試】,有截圖的請截圖,有獎狀的請保管好獎狀,並且儘快做成簡歷,定期更新。在未來部分學校可在中考自主招生的大背景下,這些痕跡,有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助力自己升學。
24屆中考娃:參考23屆的建議,同時想好初中的目標,並儘量積極參與真活動。也許,有些選擇,不僅僅涉及未來3年的去向,而是更長的時間。對了,JL什麼的,今年過後,先別扔。也許,初一初二開始就有用了【你看那些豪門,那些營,有些可以讓準畢業班娃參加的】。
共性的建議:在未來,如果真的無有大型統考數據對外公告,無太多喜報對外公告,考生要預判中考分數,或許還真的有必要參加一些樣本量大的機構的測試活動。
二、11年教育行業經驗的廣州教育人。做政策培訓(應該有超過100場了吧、編JG的政策書(應該有4-5本了吧)、給民間各號供稿(應該原創有500+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