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的寵物黃耳介紹 陸機書法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陸機的寵物
在中國古代,那些離開家鄉,遊歷於五湖四海的遊子們,由於通信工具的稀缺,無法跟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們通話和交流信息,以及常年的戰亂,致使有些人十年不回一封信,甚至是杳無音訊都是有可能的。而陸機他作為陸抗的第五個兒子,在吳國滅亡以後,他先是回故鄉隱居十餘年,之後宦遊於洛陽一代,然而他的家鄉在吳地,兩地相隔甚遠,因此,很久時間沒有書信來往。
名為黃耳的信使
陸機身邊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有一天,陸機突然對家鄉極為的思念,就對這隻狗説:“我跟家鄉已經好久沒有書信來往了,甚至是從未有過,你能替我跑一趟嗎?”
陸機説這話,只不過是聊以寄慰罷了,然而誰知道黃耳搖了搖尾巴,吠叫不止,一副它好像應允的樣子。起初,陸機覺得它的樣子很有趣,但是想試一下這個方法行不行,就書寫了一封家書,把書信裝在竹筒中,將其系在黃耳的頸部下面。於是,黃耳就南下,尋找陸機的家鄉了,沒想到的是,它竟然真的找到了陸機的家鄉,不但把陸機的家書交給了身在吳地的親人們,還如法炮製的把親人們的書信系在自己的頸部,立即趕路前往洛陽,將書信交給陸機。從此之後,黃耳就成了陸機跟親人們傳遞家書的信使,連年在洛陽和吳地之間奔波。
這個故事告訴我,只要思念家鄉,任何辦法都可以傳遞你的思念之情。但是説實話,在當初那個社會,讓黃耳來傳信的可能性非常的低,這麼遙遠的道路,並且兩地相隔淮河和長江,黃耳需要渡過這兩條河就很難,況且我們當它是真實的故事,可見陸機對家鄉的思念之濃厚。
陸機作品
陸機雖然是將門出身,雖然在早期他曾統領過一隻部隊,但是並沒有在戰場上打過多少勝仗,反倒他在迴歸故鄉之後,文學上增進顯著,為日後成為一名文學家埋下鋪墊。
陸機畫像
陸機在死前,曾留下眾多作品,文學上,根據《陸機傳》對其的記載,他創作了詩歌、文章等共有300多篇,但是留存至今的詩歌有107首,而文章有127,其中還包括了很多殘篇,但是總的來説,其留存下來的文學作品還是眾多的,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其中他最先創作的《辯亡論》具有一定的名氣,講述東吳為何會被滅亡的原因所在,約有2800的字,幸好在《三國志》中有所保留,不然其原文肯定會有所殘缺。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還有《平復帖》,其書法價值和研究價值甚高,還有《文賦》一文,可以説是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集聚了他所有的文學理論,他對寫作的認識,覺得雖然可以借鑑前人的驚豔,但是主要還得依靠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其文學作品在眾多朝代史書上有所收入,在1982年的時候,曾出版過《陸機集》,收入了他所有留存下來的作品。
陸機在文學上留下的作品有很多,可見其博學多識,在史學上,其成就雖沒有文學上,但也不弱,也是有一定的建樹。他曾寫過《晉紀》,一共有四卷,《吳書》只不過是寫了一些,但是沒有最終完成,還有《洛陽記》,一共只有一卷,關於他的史學作品還有很多,可見他對記載社會事件以及觀察社會卓有見解。
在繪畫上,他依舊有所建樹。根據《歷代名畫記》上的記載,説陸機曾有《畫論》這麼一部作品,説明陸機對繪畫還是有所見地的。
陸機書法
陸機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過於《平復帖》,此帖凝聚了他書法的精髓和書法風格。《平復帖》繼承了西晉時期的社會氛圍,有着晉人該有的淳樸和自然氣質,還少少帶有竹木簡章草書些許意味。其中以禿筆枯鋒為主,禿筆跟隨筆勢而去,寫法極為的自然和簡約,被後人稱為“非中古人根本就不可能下的了筆”。
草書大家陸機
此帖結構上稍顯隨意,透露出一種灑脱的氣質,讓人感覺作者是信手拈來,毫無費力地書寫。《平復帖》通篇就讓人感覺到帖中散發出來的古樸和凝重的氣息。陸機深受漢代以來的書風薰陶,因此他用筆的時候習慣於以按為多,輕提為主,其線條讓人看起來粗細差不多,但是缺乏了那種飄逸的揮灑。
其造型還是以收束為主,線條根本就沒有遊蕩開來,就好像一朵花蕾待放的狀態,還沒有書寫到味,就草草收合起來。草書在陸機手中,還有沒有達到真正巔峯的狀態,還只在乎單個字的書寫,追求讓這個字書寫成形,但是沒有達到其真滴,草書要的就是盡情揮灑的自然。正是由於這種刻意的控制,顯示出含蓄之美。這是草書的另一種風格方式,而《平復帖》就是此風格中的範本。
其點畫特點極為突出,點畫非常簡率,橫着的筆畫很短促,讓人感覺有俯仰的形態;而縱着的筆畫較長,有點向左背右的弧形狀態;那些稍長的部分,上面寬,下面窄,看起來有點斜,但依舊能夠穩住,頗有奇趣。
陸機字士衡
“陸機字士衡”這句話出自於《陸機傳》,講述的陸機的一生,是房玄齡等人編著的《晉書》其中的一篇傳記文。
博學多識的陸機
陸機,字士衡,是吳郡縣人士。他的祖父是陸遜,是吳國著名的丞相,而他的父親陸抗,也是吳國著名的大將軍。陸機生來高大,成年的時候就有七尺之高,其聲音像洪鐘一樣深遠且宏亮。陸機在年輕時期,就已經有奇才,其文章當代無雙,可見創作的水平之高。之後,陸機在吳國滅亡以後,退居家鄉,閉門勤學,有所見效。到了太康末年,他和自己的弟弟就跟前往洛陽,並認識了張華,之後,他們的名氣大漲。
當時的中原還是處於多災多難的局面,眾人勸説陸機回到吳地,但是陸機自認為名氣甚高,就應該救世,讓百姓脱離於危難之中,所以沒有聽從眾多的勸告。整個朝廷裏,唯獨成都王穎不居功,而且此人對下屬能夠有所慰勞,對待士人以禮相待,而朝廷中常常發生變亂,於是,陸機想改變這個局面,就投奔到王穎旗下。王穎知道他是個人才,任命他為軍師,並且自己上奏朝廷希望任命陸機為平原內史。
太安初年的時候,成都王聯合眾王想要跟長沙王決戰,讓陸機代理後將軍,導致其下屬對陸機不服,認為只不過是一介書生罷了。其中孟超他就不接受陸機的調度,就率兵出站,導致全軍覆滅,但是孟玖卻認為是陸機有意讓他去送死,就到王穎面前説陸機壞話,説他有造反的念頭。惹得王穎大怒,派遣親兵去逮捕陸機。於是,陸機就在軍營中被害,享年43年。他死的極其冤枉,還沒有做出報效祖國的事情,卻慘遭奸人所害,軍中士卒們無不替他痛心,替他流淚,甚至老天都為之色變,可見陸機的冤枉。
陸機赴洛道中作
《赴洛陽中作》這首詩是陸機和自己的弟弟前往洛陽的路途中,續寫途中的景物以及自己的情感。全詩借景抒情,情感表達的曲折委婉,但是語句極為精煉,讀起來朗朗上口,格調甚為悽清,其意藴深遠,富有韻味。
《赴洛陽中作》原文
“遠遊越山川……案轡遵平莽。”首句緊貼着主題,陸機不遠千里奔赴洛陽,可謂是遠遊。一路上越過了千山萬水,而山還是那麼高,水依然是那麼長。詩人有時候快馬加鞭來登上高山,但有的時候握緊繮繩,在有草的平原上緩緩前進。從山川、河流等詞看出詩人旅途的艱辛。這不僅僅是在描寫沿途的風景,也表達出了詩人遠赴洛陽的苦楚。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晚上睡覺的時候是抱着火堆旁自己的影子睡覺,而早晨醒來的時候,懷帶悲傷情感上路。這句詩寫出了詩人極其孤獨和憂傷,這些情歌產生的原因,是詩人遠離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前,以及對未來迷茫的憂慮。這句詩前後對仗工整,“抱”和“銜”二字極為精巧,是陸機詩歌的一大特點。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趕了一路,累了,停下馬兒,依靠着山崖小憩一會,側耳聽到的都是悲風在耳邊呼呼的響。在這裏,進一步寫出了詩人這次旅途中的艱辛和孤獨。使風中夾雜了詩人的情感,環境和情感都融為一體。
“清露墜素輝……振衣獨長想。”夜晚的露水,在墜落的時候,閃爍出潔白的光輝,月光多麼的明朗,可是我對着月亮,根本無法入睡,只好穿上衣服,獨自一個人遐想。這裏寫的是在旅途中過夜的景象,“清露”二字寫出了幽靜,“撫枕”二字表現出詩人不平靜的內心,饒有餘味。這兩句詩表達他們兄弟二人對未來的忐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