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時間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樂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時候,朱棣命鄭和帶領士兵兩萬八千多人。鄭和的船隊有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湯湯一隊人行船出使海外。鄭和從福建的五虎門出發,十一個月之後,鄭和一行人在爪哇國的三寶壟登陸。
鄭和畫像
當時爪窪國正在內戰,還誤殺了鄭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還賠了六萬兩的黃金。之後鄭和又到了蘇門答臘、滿剌加、錫蘭等國家。公元1407年,鄭和回國,但是十幾天之後鄭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這一次鄭和除了之前到的這些國家之外,還到了暹羅等國家。公元1409年的時候,鄭和再次回國並且又再次出發,這次鄭和到訪了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在這次的出海中還迎回了釋迦牟尼的佛牙,相傳釋迦摩尼火化之後只有牙齒毫無破損,這個就是佛牙舍利了。
之後鄭和又數次下西洋,分別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三次下西洋。到了第三次的時候,永樂皇帝已經死了,明仁宗朱高熾登基,他以國庫空虛為由,暫停了航海的活動,這一停就停了十年。
到了公元1431年的時候,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從龍江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帶出發。但是在返航的時候,鄭和因為過度勞累而病死在了印度西海岸,這一年是公元1433年。所以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從1405年算起,到1433年鄭和死的時候結束,一共是二十八年的時間。
歷史上的鄭和是太監嗎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鄭和是太監,但是鄭和卻是個偉大的太監。而且這裏的太監和大家普遍理解上的太監有些差別。
鄭和銅像
鄭和在朱棣登基之後,因為在靖難之變中為朱棣立下戰功所以深得朱棣的信任,不但給鄭和賜“鄭”姓,還升任鄭和做了內官監太監。注意是“升任”,也就是説明朝的太監其實是一種官職。不同於清朝的太監,只是被閹割的供皇室使用的男性僕人,所以這裏存在很大的誤解。
而且鄭和的職位是內官監太監,是堂堂正正的正四品官員,在地位上僅次於司禮太監。鄭和下西洋之後還朱棣還親賜了“三寶太監”的稱號給鄭和,已褒獎鄭和的功績。
再退一萬步講,鄭和做太監也不是自己願意的,鄭和家境優渥,根本就沒必要去做太監。而是在公元1381年的時候,朱元璋糾集兵馬十三萬,打算去雲南消滅盤踞在雲南的元朝的勢力。於是在這個時候,只有十歲的鄭和就被當時的明軍的副統帥藍玉給擄走了,而且還把鄭和給閹了,讓他在軍中當秀童。
後來鄭和又被帶到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後鄭和就被藍玉送到了南京的燕王府,這個燕王就是日後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因為這個契機,鄭和和朱棣相識。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後,將重任託付給了鄭和,鄭和也不辱使命,七下西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
很多人都好奇鄭和下西洋最遠到了哪裏,這也是史學界爭論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人説鄭和可能到達過澳大利亞、甚至是美洲。這樣發現新大陸的人就從歐洲人變成了亞洲人。但是這也大多都是猜測,並沒有真實的依據。
鄭和黑線畫
但是根據史書上記載的應該就是非洲的東海岸了,根據《明實錄》中的記載,鄭和曾經到了一些非洲的國家。太倉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蹟碑”及長樂南山三峯塔石刻“天妃應靈之記”都有記載相應的內容。根據考古發現,在非洲的東海岸的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都發現了中國瓷器,而且這些瓷器都是十四、十五世紀的瓷器。這些發現能夠證明,中國的瓷器曾經流傳到這裏過,而最有可能將這些瓷器帶到這麼遠的地方的人,就是鄭和。
關於鄭和到達澳大利亞或者美洲,也有學者給出了相應的證據。據考證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曾出土過一尊中國壽星石像,根據《鄭和航海圖》分析,上面蘇門答臘島相連的地方繪有一大片的海岸線很長的無名島嶼,經過有關專家的考證分析,這些島嶼就是澳洲大陸。
而對於鄭和早於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觀點,這個觀點存在很大的爭議,其中猜測的成分非常重,在美洲一帶發現的沉船也不能斷定是中國的沉船,這些方面的觀點都需要進一步的證明。但無論鄭和到過哪裏,他都是中國航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明朝航海家鄭和寶船
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最大的海船,也是鄭和船隊的主力,它在鄭和船隊中的地位相當於是現代海軍中旗艦或者是主力艦。當然還有一種説法是,鄭和寶船就是鄭和船隊的總稱,鄭和下西洋的船隊都叫做鄭和寶船。
鄭和寶船
而且之所以稱之為鄭和寶船也是有來歷的,這艘寶船是鄭和船隊的主體,乘坐的都是船隊的指揮人員和出使團隊的人員,以及外國使節什麼的。許多珍奇的寶物也都是在艘船上,許多國外進攻的貢品、真品也都在這艘船上,所以叫它寶船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運寶之船”。
鄭和寶船的桅帆總體設計上採用縱帆型佈局、硬帆式結構,帆篷面上帶着撐條相當於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遠洋船型上採取“底尖上闊”的結構,船頭昂船尾高。
船體結構上設了多道橫艙壁,把一整個艙按功能分割成好幾個不同的個小艙,多的有二十八艙之數,少的也有二十三艙,這不僅有加強結構和分艙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發展,而且還有利於分割艙段分類載貨,滿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每個中國人想到鄭和下西洋,腦袋中就有一副寶船乘風破浪在大海中踽踽獨行的畫面,想必這艘船就是鄭和寶船了吧。鄭和寶船的意義除了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奇蹟之外,還讓無數的中國人對於冒險有了更多瞭解。
鄭和發現美洲的故事
鄭和七次下西洋到底最遠去到了什麼地方,這一直都是世界學者爭論的焦點。能夠從文獻資料中看出來的就是鄭和最遠到了非洲東海岸,紅海一帶。但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發現,鄭和有可能到達過澳大利亞,甚至他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因此也就有了鄭和發現美洲的説法。
世博園裏的鄭和像
最先提出這個説法的是法國的學者歧尼,他在1761年的時候就提出了是中國人首先到達了美洲。兩個多世紀之後,英國的學者孟席斯又通過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在2002年的時候向全世界發表研究報告,提出了鄭和發現美洲的説法。
孟席斯指出,他在威尼斯發現了一張在1459年繪製的地球平面圖,在這張地圖上畫着好望角和非洲,旁邊還有一艘中國樣式的帆船。我們都知道好望角是在1479年的時候由達·伽馬發現的,那麼這張地圖就是比達·伽馬更早的發現了好望角。因此,孟席斯就推斷,最有可能的就是這張地圖來自於中國。
另外,在美洲的加勒比海附近的海底,還發現了中國古船的殘骸等物品,因此孟席斯推斷在1421年的時候,鄭和的船隊曾經到達過這裏。而且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藝已經非常的成熟,有足夠的能力能夠造出以供遠航的船隻,所有也有技術支持鄭和抵達美洲的説法。
當然這種説法也被許多學者所否定,畢竟要到達美洲是要跨越大洋,但是鄭和的船隻一般都是在近海行駛。
航海家鄭和的簡介
鄭和是中國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鄭和還是一個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馬和,小名叫做三寶,太監一般都有一個好稱呼的小名,他是雲南昆陽人。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應該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
鄭和人物畫像
鄭和在洪武十三年時被明副軍統領擄走到南京,被閹割成太監後進入燕王朱棣的燕王府,那一年他才十歲,雖然年少時遭遇這樣殘忍的事情,但是鄭和一直堅強努力的生活並且積極向上。在靖難之變中,鄭和為燕王朱棣立下了戰功。鄭這個姓也是明成祖朱棣在南京賜予鄭和的,以紀念鄭和立下的戰功,並且升鄭和為內宮監太監。鄭和與普通的太監不一樣,他非常的有智謀而且精通軍事知兵習戰,明成祖朱棣非常的信任他。
1405至1433這幾十年間,鄭和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壯舉,這也是當時人類歷史上非常偉大的舉動。鄭和下西洋給天朝以及後世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宣德六年的時候鄭和被御封為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鄭和是達標國家與沿途的各個國家打交道,這有利於穩定東南亞的國際秩序推行天朝的和平外交的政策。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也讓倭寇看見了天朝的實力不敢輕易來犯,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在世界文明史上來説也將民間貿易發展起來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並且開闊了航海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