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順手牽羊總有着一種貶義的味道。“某某某順手牽羊拿走了櫃枱的鑽石項鍊,一查竟然是慣犯”,這樣的應用比比皆是,彷彿一提到順手牽羊就一定會想到小偷、飛賊。
然而清朝顧張思在《土風錄·一二·順手牽羊》中寫道:伺便竊取曰順手牽羊。按《曲禮》“效羊者右手牽之”。俗呼右手曰順手,取順便之意。可見在清朝之前,書中記載的順手牽羊只是隨便、順便的意思,並沒有任何貶損的意味。
順手牽羊非但沒有貶損之意,甚至還有凸顯人的智慧一説。
三國時期,有一次孫權宴請羣臣,在羣臣到來之前頗感無聊,便想着做點什麼。此時他忽然看到殿外有一頭拉載酒具器皿的驢子,突然靈光乍現,頓時想到了一個排泄無聊的方法。
他命人把驢子拴在殿內柱子上,並親手寫下一張紙條貼在驢的頭上。隨着時間推移,張昭等幾人首先到來,遠遠地就看到殿內立着一頭驢,甚是不解。直到走近,看到驢頭上的字,瞬間把幾人笑得前仰後合,誇孫權這出戏真的是絕了。
原來驢頭上面寫着四個大字——諸葛子瑜。之後每一個到來的大臣看到這驢頭上的字,都會笑得眼淚嘩啦嘩啦的。直到諸葛瑾帶着他的兒子諸葛恪到來,看到驢頭上的字諸葛瑾的臉色唰地一下就紅了。
原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是個大長臉,不道德的説就是“驢臉”,為此他經常被人恥笑。今日竟然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驢的頭上,這種羞辱又豈會是一個正常人能接受得了的?
“這是誰幹的?”諸葛瑾一句話讓朝堂瞬間變得安靜下來,每個大臣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約而同地把視線匯聚在了孫權身上,孫權也一臉的尷尬之色,咳了幾聲沒有説話。諸葛瑾畢竟是孫權的謀士,又怎麼會敢跟孫權叫板?殿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既詭異、又尷尬。
就在這時,身旁的兒子諸葛恪急中生智,立即向孫權跪拜説:“主公,請借支筆讓我添上兩個字。”孫權並不知道諸葛恪要幹什麼,但迫於當時尷尬的氣氛,便讓人拿來了毛筆。諸葛恪接過毛筆後,便在寫有“諸葛子瑜”字條下的空白之處,添上了“之驢”兩字。
一時間,羣臣紛紛瞠目結舌,孫權也被諸葛恪的機敏震撼到了,於是笑着對諸葛恪説:“既然是諸葛子瑜之驢,那你就牽回家去吧!”
諸葛恪運用順手牽羊的方式,既挽回了諸葛瑾的顏面,又替孫權解了圍,不可謂不聰慧。
其實在職場中,這樣的尷尬比比皆是,領導也許是因為器重你,不小心把玩笑開過分了。這時候與其動怒,不如試試有沒有機會一試,用這種偷換概念的方式化解尷尬。
而在商業之中,順手牽羊的意思就得到了拔高,一個卓越的商人,一定會有一雙能發現順手牽羊機會的眼睛。
早在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美國上映後,少林僧人在美國的身價直接翻了一番,對於追求時尚的美國人來説,連少林僧人腳上穿的粗布鞋都成了美國人眼中的時尚單品。
這讓某個美國商人看到了商機,他很快模仿電影《少林寺》少林僧人穿的鞋子,設計了一種“少林鞋”。這種鞋有黑色燈芯絨鞋面、大舌頭、褶皺、橡膠鞋底,不但穿起來舒適,外觀上也極具中國風。為此他還專程去了一趟上海,和當地一家鞋廠簽了合同,讓其代為加工這種鞋。
很快,這款“少林鞋”就生產出來,商人將其以進口單品的形式賣回了美國,立馬成為了當時極其暢銷的時尚單品,商人也因此賺了不少錢。
可見在商業中,能通過一件東西“順手牽羊”出商機,是多麼值得學習的事情。
●相關歷史資料:原文、譯文、以及註解
原文:
微隙①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②。少陰,少陽③。
原文譯文:
敵方再細微的疏忽也必須抓住並利用,我方再微小的利益也必須要爭取。從敵方小的疏忽為我方獲取小的利益。
按語:
大軍動④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⑤,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按語譯文:
敵人在調動大部隊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疏漏,要利用敵人的疏忽來獲取利益,不一定要通過戰鬥。這個方法在勝利的形勢下能夠使用,在失敗的形勢下同樣也能使用。
註解:
①微隙:小的漏洞或疏忽。
②微利在所必得:小的利益也必須要爭取。
③少陰,少陽:指從敵方小的疏漏中,可以獲得小的利益。少陰,指敵方小的疏漏。少陽,指我方小的得利。
④動:調遣,轉移。
⑤乘間取利:利用空隙,獲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