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厚待劉禪、孫皓,宋朝同樣厚待降王,二者卻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大家好,我們的悠柔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從古至今的不敗的定理,也許在當代的世界,面對如此繁雜豐富的情景,勝利很難,就好像現在的結果一樣,人們渴望它卻也在某方面懼怕着它,而在以武力佔優勢的古代更是如此。這句話用在那些帝王身上也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他們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們成功了,所以他們便黃袍加身成為了皇帝,而那些失敗者就成了他們的手下敗將,成為了他們的“俘虜”。
在歷史上有很多朝代的領導者都不會殺掉服從他們的投降者。例如像我們今天講的是劉禪和孫皓,前者是向魏投降,後者是向晉投降,作為蜀漢時期最後一個君主,在投降之後更是直接被封為“安樂公”,這個算是地位很高的封侯了,它可是“第二”的爵位。
在封爵之後,他的生活在物質上沒有太多的變化,依舊是錦衣玉食,只不過是換了個頭號活着,依舊不愁吃喝的活着。當然,對於他的投降行為,當時的人們也對其行為進行唾棄,要知道“樂不思蜀”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劉禪,所以,他的生活可是過得有滋有味,人間值得。而作為後者的東吳之王,後來的投降之人孫皓就要差一點了,因為孫皓是侯爵,是比劉禪低了一個等級,但是他的封號就讓人很難堪了,他被封為“歸命候”,看來統治者也是希望此人不要活得太長,或者説是讓他給自己劃定界限,畢竟他自己的命都是另一個國的了。
而宋朝,它也是接受投降者的一個國度,對待投降之人也是秉持着自己的寬厚仁慈之心,儘量的給予他們很大的利益,但是就是有一點,不會對投降之人封侯,也就是説,宋朝會給投降之人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例如金錢、住房之類的,但是不會像之前的晉朝和魏朝一樣,給予封侯的行為,他們認為,投降之人能夠吃飽睡足就行,不能給他們權力,否則會有後患。所以,同樣的投降,朝代不同,統治者不同,結局也就都會不一樣,各位小夥伴們get到了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