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第一類不僅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人們喜歡對大學做出“好大學”和“爛大學”的評價,也喜歡對專業做出“好專業”或“爛專業”的評價,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高校的水平是與自己的水平相對稱的,説自己就讀的大學是個“爛大學”,就是承認自己是個“爛人”。專業則更沒有好壞優劣之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鑑於這種思維,我們今天不討論什麼“好專業”或“爛專業”,而是説説“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這四類專業看似不熱門,但工作越久越吃香。

醫藥類專業

“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第一類不僅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醫藥類專業學習內容繁雜,本科五年,被很多人調侃“再讀五年高三”,可見學習壓力之大。醫藥類專業畢業生中的大多數或在醫療一線救死扶傷,或在“大後方”從事藥物研發和科研工作。但只要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醫藥類專業畢業生就永遠不會落伍。

從就業率看,醫藥類專業就業率在所有專業類別中只能算中等,不算熱門專業,然而醫藥類專業畢業生經過幾年的打拼,基本都會有比較豐厚的收入。如果專注於醫藥領域,且有一定的聲望,收入就更加可觀了。更為重要的是,醫藥類專業畢業生不僅工作越久越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當然,作為個體,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再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積澱,才能從缺乏經驗的年輕人成長為醫藥領域的頂尖高手,才能收穫人們的讚美和敬意。

法學類專業

“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第一類不僅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近些年,法學類專業就業情況實在不怎樣。據麥可思《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法學專業是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低的三個專業之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複雜,至少有兩點:第一,開設法學專業的高校很多,法學專業招生人數多,導致“濫而不精”;第二,社會法制建設滯後,導致大量法學類崗位無法釋放到就業市場,不少法學專業畢業生因此找不到相關工作。

不過就業率低不影響法學類專業“工作越久越吃香”的狀態。筆者的一位朋友,法學專業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六年前的年收入不到十萬,現在年收入已經超過三十萬。要知道,這是三四線城市的水平,如果在一線城市,一個有着多年經驗的法學領域從業人員,年薪五六十萬,甚至超百萬的,大有人在。

財會類專業

“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第一類不僅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説到財會類專業,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很熱門啊”。的確,在某個時期,財會類專業是熱門專業,但那個時期已經過去了。隨着開設財務類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隨着財會類專業招生人數的越來越多,財會類專業的就業率已經大不如前。

然而從“保質期”來看,財會類專業真的是“不會老去的專業”,且“工作年限越長待遇越好”。財會類專業大學生可能在剛畢業的時候會面臨就業困難的局面,但只要他們堅定地在經濟領域走下去,並堅持學習、忍受一些短期的較為極端的生存環境,就一定能在多年後打個翻身戰。因為資歷和經驗對於財會類專業人才來説太重要了。

語言類專業

“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第一類不僅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中文相關專業和外語相關專業都屬於語言類專業。該類專業的就業情況應該屬於中上等,不是熱門,卻也不算冷門。不過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非常廣泛,可以到體制內當公務員或從事語言研究工作,也可以到企業從事文秘、翻譯等工作,還可以到培訓機構從事教育工作。

與其他專業相比,語言類專業畢業生兼職機會較多,若他們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和資歷,不僅本職工作能給自己帶來豐厚的收入,從兼職中獲得的經濟利益也非常可觀。

不得不承認,專業對人的事業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有這麼一句話:“專業選的好,未來煩惱少”,説得很貼切。但我們在選擇專業時不能一味盯着就業率,有些專業就業率高,但薪資普遍不怎麼樣,職業前景也非常一般,所以我們選擇專業既要考慮市場需求、興趣愛好,也要考慮未來發展前景。簡單地説,就是在選擇專業時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學了這個專業,從事了與這個專業相關的工作,如果自己一直鑽研、不斷提升,隨着工作年限的增長,自己能不能收穫到與付出對等的經濟回報和社會地位回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7 字。

轉載請註明: “保質期”很長的四類專業,第一類不僅賺錢,還特別受人們尊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