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李清照
李清照創作《一剪梅》時,她的丈夫趙明誠正遠在青州上任。家中只有李清照一人,心中苦悶無從排解,所以提起筆來作出這樣一首詞以解心頭對丈夫的思念繾綣之情,滿心裏想着等到丈夫歸家那日念與他聽。小女人的細膩心思表露無疑。
李清照畫像
我國關於相思的詩詞可謂汗牛充棟,數不勝數,要想在這其中寫出特色,寫出風格,寫的名垂千古十分不容易。而李清照的一剪梅就做到了。眾所周知,我國古代詩人詞人都以男性為主,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從女性的角度來描寫,所以更加細膩動人,惹人憐愛。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開頭簡單直接,直抒胸臆,李清照似乎總是偏愛舟一些,她的很多詞中都有出現舟,這是她的寫作風格。第三句“雲中誰寄錦書來?”實在是悽婉動人,李清照已經相思成疾了,每天眼淚汪汪的看着白雲蒼空之中,多麼希望那白雲之中能飄下來一封心上人的書信。這是一種十分大膽誇張的想象,每個人都有這樣求之不得的心上人,這樣的描寫讓人身臨其境。
之後的“花自飄零水自流“,借物抒情,取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典故,將虛擬飄渺的愁思物化,彷彿觸手可及。
最後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將相思不得的那種無奈,糾結於掙扎描繪的淋漓盡致。這是整首詞的詞眼,整體寓意在此處得到了昇華。
聲聲慢李清照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才女。她出生在一個富足的書香門第,無憂無慮開朗樂觀、和丈夫趙明誠志趣相投恩愛有加;可是後來金兵入境,丈夫死去改變了清照的生活……從此她顛沛流離過着居無定所的日子,一曲《聲聲慢》足以道出清照晚期的愁苦心境!
李清照畫像
這是一首賦秋詞,賦秋就是賦愁啊!此時的清照經歷了國家的危亡、故鄉的淪陷、丈夫的離世以及與夫君共同收藏的金石書畫的丟失,這樣的愁是無盡的濃愁啊!詞的一開始便用了14個疊字形象又婉轉的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愁苦。雖然自己所有東西都丟失,但是清照依舊心有所求,迷茫地“尋尋覓覓”,最終發現自己周圍已是一片“冷冷清清”罷了!內心淒涼、慘慼的愁苦情緒不由而生。才剛剛覺得天氣暖和了卻又變冷了,這種天氣最容易激發憂愁的人的愁苦情緒啊!
於是清照試圖通過“三杯兩盞淡酒”來舒緩內心的愁苦,怎料這幾杯淡酒也抵擋不住黃昏時候的陣陣寒風!就在此時一排大雁從北向南飛來,這更是激發了清照對已經逝去的人事的的懷念心情跌落到了谷底!看見此時滿地的殘花想着自己從此以後只能獨自守在窗前感嘆世事,心中更是不盡的淒涼啊。這時候下雨了!雨水打在梧桐樹上斷斷續續直到黃昏,這雨滴聲一滴一滴的敲擊着清照的心靈,此刻的心情怎麼能夠用一個“愁”字來概括呢!
李清照通過平實自然的語言,融情與景抒發了內心不盡的愁苦,這種愁苦是國家危在旦夕、人民流離失所的大愁啊!
李清照名句
李清照自幼出生在一個文學世家,加上自身在詩詞方面的天賦,年少時便在文壇嶄露頭角。她的一生創作了很多耳熟能詳的著作,但因為她個人的人生經歷,她的作品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景象。前期她的生活環境優渥,所創作的作品都是闡述她熱愛生活以及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後因為國破家亡,她的作品中帶着幽幽的惆悵之情。
李清照畫像
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如夢令》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兩首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出自《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兩句話。當時詞文所描寫地是一夜春雨,詞人自知院中花木會因為大雨凋落。第二天詢問正在捲簾門的侍女院內的景象。馬虎的侍女隨口説道院中的海棠還如同昨天一樣茂盛。聽到侍女如此不經心的回答,李清照還是免不住心中對落花的惋惜,自言自語地重複着,你可知道,你可知道,庭院中的海棠花應是凋落所剩無幾。綠肥紅瘦這一詞形象地將庭院中海棠花凋落的景象描繪在人們眼前,也深深透露出了詞人對花朵凋落的惋惜之情。
“滿地黃花堆積,慌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是摘自李清照的後期作品《聲聲慢》中的一句同樣關於花的描寫。從李清照的詞文中不難找出很多關於花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愛花之人。與上一篇詞文中對於海棠花因為春雨的襲擊凋落而引發的惜花之情不同,在《聲聲慢》中,詞人看到堆積在地上的菊花,想起以前有丈夫能為自己摘花,而今物是人非,摘花人已不在,空留賞花人獨自神傷。
李清照是哪個朝代的
李清照是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今天的山東濟南人,出生於公元1084,去世於公元1155年,一生坎坷,特別是後期,到處漂泊。她的詞以宛約清麗著稱,自成一派,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的生活和宋王朝的政治命運相關聯。李清照少女時代,她的父親李格非在宋都城汴京為官,李清照的生活非常優雅,家中來住的有很多文學修養很高的人。李清照的詞風活潑,悠閒。
宋徽宗時期,18歲的李清照和21歲的趙明誠在汴京結婚了,婚後非常幸福,夫唱婦隨地蒐集整理書畫金石文化,這個時期是李清照一生是最幸福的時期,可惜只有一年時間。
第二年,也是宋徽宗崇寧元年,宋朝朝庭中黨派之爭涉及到李家,李家被趕出汴京,回到了老家,李清照不得不和丈夫分離。黨派之爭更加激烈,她的父親死後,趙明誠也來到李清照的老家和她一起生活,繼續收集金石,和和美美過了十年。
公元1117年,趙明誠在李清照的幫助下寫下了《金石錄》。之後幾年,李清照隨趙明誠做官地點不同而不斷搬家相隨。
127年宋朝受到金的進攻,兩個皇帝都被金人俘虜了,宋朝社會一片動盪之中,當時李清照44歲。公元1129年,趙明誠不幸去世了,李清照被迫到處飄零,生活困苦。1155年,李清照在無限淒涼中離開人世。宋代李清照的詞和她傳奇的人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將永遠流傳下去。
李清照作品風格
李清照是歷史上少有的女公卿,被稱為易安居士。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有着極高的追求。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思考別人思考不到的東西,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一個有着現代女性人格的封建社會女子,她超越了所在的時空,所以註定被人誤解,揹負着沉重的國仇家恨,人生的磨難讓她的理想國越走越遠。
李清照古畫像
李清照作品中體現的愛國,對時局的評判,追求男女平等。她開創了中國女性作家愛國主義的先河,她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除了感情生活的另外一面。宋朝的朱彧説她是當朝婦女之首。現代文學家胡適評價李清照最妙的地方是用白描的手法寫詞,所以他能影響很多人。因此後世也應該推行白話文。北宋時期的文壇主要以小令為主,李清照之後便開啓了慢詞。她不會隨波逐流的用當時的文字風格,而是自創了一番體系。李清照擅長用比喻的手法以寫物明志。喜歡用人們熟知的一些典故,用通俗的語言讓人們理解文意。李清照擅於用語言表現音樂的優美,詞本身就是歌詞的一種,她能從口語中提煉出生動的文學語言,這才最顯示個人功力。用文字和音律把控情感,李清照站在女性的角度,用抒情的手法展現少女的天真和少婦、寡婦的不同狀態,離別相思各有風格。繼承了婉約派的寫作手法又有了自己的創新。
李清照故居
山東濟南多泉,泉水清澈見底,美不勝收,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也曾在此居住過。她曾作詞《漱玉集》,於是後人就確定了她居住的地方應該是濟南章丘百脈泉公園內漱玉泉畔,也在此修建了她的紀念堂。
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山東籍,由於生在動盪不安的社會里,為了逃難,輾轉各地,她居住的地方也就不止這一處。後人大加揣測,為她還另建了幾所紀念堂,分別在山東青州、濟南和浙江金華建立紀念堂以此來紀念她。可是最為著名的最佳符合史實的還是山東章丘的紀念堂。
紀念堂建在被綠茵,泉水圍繞的地方,景色宜人,清靜淡雅。紀念堂始建於1959年,後人是仿照宋朝的建築物所建,只見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給人以輕靈、秀美的感覺。它體現了女詞人所處的時代感。門上匾額上鐫刻着李清照紀念堂六個大字,還註明郭沫若先生於1959年夏所提。大廳內有一所雕像,正是李清照,她手持書卷,眉頭緊鎖,像是在思索着什麼。紀念堂園還種植了各種名貴花草以此來襯托女詞人的清新脱俗,陳列廳裏展出大量女詞人的畫像和文學著作,以及她父親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題名刻石拓片,這些都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也讓參觀者歎為觀止。紀念堂裏還有許多文學大家提的字,更是讓人慕名而來。
如果你也對李清照的文學作品感興趣,不妨去看看她的故居,感受一下她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