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2022年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學生學術交流會。 (資料圖片)通訊員 岑丹 攝
曹原,22歲被《自然》評為2018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榜首,25歲獲得2021年凝聚態青年物理學家全球最高獎——麥克米蘭獎;鄧宇皓,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發團隊最年輕成員,“九章”三號團隊重要骨幹;葛健開,本科期間就在化學領域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三篇論文,目前在美國伊利諾伊分校攻讀博士研究生……
他們,都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英才班”。創辦13年來,該班取得不俗的成績:近97%的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其中30%前往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等國際一流名校。 “華羅庚數學科技英才班”有8位畢業生被數學精英輩出的“殿堂級學校”巴黎高師錄取,為同期世界範圍內錄取人數最多的高校。
是什麼,讓“英才輩出”?
“三結合”發揮科教資源優勢
2008年,為創新科教結合模式,中國科大向中國科學院提出創辦“英才班”,培養國家未來需要的科學與工程領域高層次拔尖人才。 2009年3月,中國科大與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簽訂協議,共同創辦“華羅庚數學科技英才班”,成為在中國科大落地的首個英才班。
13年間,更多的英才班陸續呱呱墜地。截至目前,中國科大與中科院相關研究院所等重點科研機構及高新技術企業共聯合創辦19個校級科技英才班,既有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等基礎科學,又有信息、材料等高新科技類,這得益於在建校之初就確定下來的“全院辦校、所繫結合”辦學方針。在此基礎上,“科教結合、理實結合、所繫結合”成為英才班的核心育人模式。
“科教結合,將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結合,推進學生接觸學科前沿;理實結合,讓學生在大學階段就參與完整的科研過程,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所繫結合,學校與中科院研究所的全方位實質性合作,優化了學生成長條件。 ”中國科大相關部門負責人闡釋説。
鄧宇皓的經歷就真實地詮釋了 “三結合”的實效:大二前往中科院物理所進行暑期實習,觸摸科學前沿;大三對量子信息產生濃厚興趣,申請加入陸朝陽教授團隊,接受規範的科研訓練、主導獨立的科研課題;大四赴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進行畢業設計。 “英才班在科研實踐和對外交流上,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對我影響深遠。 ”鄧宇皓説。
對此,中國科大副校長周叢照表示,“三結合”經實踐證明是符合教育規律的,英才班的整個育人過程充分發揮了中國科大和中科院的科教資源優勢,使高校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
“強基礎”厚鋪成長沃土
2021年中國科大科技英才班秋季短程馬拉松。(資料圖片)通訊員 岑丹 攝
“基礎寬厚實、專業精新活”是中國科大的傳統特色,“夯實數理基礎”是該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英才班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及思維能力,在其培養方案中,數學和物理基礎課程的學分,約佔畢業課程總學分要求的20%,在課程深度上也有着更高要求。
學科交叉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英才班構建了“注重基礎、強化交叉、突出前沿”的課程體系,並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及方法。
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副部長臧建業,同時也是貝時璋生命科技英才班負責人,深度參與了貝時璋班的培養方案建設。據他介紹,該班數、理、化、信息等交叉學科課程約佔35%,學生可自主選修的課程約佔25%;專業課程實施“兩增一消”,增加專業通識課、創新能力課,取消專業方向課;開設前沿講座課程、注重實驗實踐教學;採用啓發式、互動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小班授課。
面向前沿、多元開放的課程設置收到了學生諸多的正面反饋:“英才班的課程有效提高了我的數理基礎能力,同時廣泛的學科交叉又幫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生命科學前沿’講座課程中,我明晰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前世今生,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受益於本科四年的知識積累,我可以選擇更加交叉的課題和實驗組,還可以快速掌握與所學領域並不相關但是有用的知識。 ”……
“一流的課程需要一流的師資,學校優先為英才班課程配備最優秀的師資。”該校教務處處長曾長淦介紹説,“英才班任課教師既有深厚的科研積累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其中兩院院士、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佔授課教師總數的30%。 ”
“個性化”激活卓越動力
科技英才班學生在進行學術交流。(資料圖片)通訊員 岑丹 攝
機械的“流水線”無法適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英才教育需要因材施教。英才班制定了“個性化”的培養“菜單”:一套獨立的培養方案、一個專屬的學業導師、一次免費的國際交流、一項特色的文體活動。
為每個本科生配導師,是英才班個性化“菜單”的標配。學校遴選校內外優秀教師作為英才班的學業導師,導師在課程學習、科學研究、生涯規劃等方面對學生給予全方位指導。
曹原大二時進入曾長淦的實驗室,後者充分發揮曹原理論功底好、編程能力強的優勢,放手讓他做編程、做計算。兩人定期研討、明確思路,“系列操作”使曹原有機會在本科階段就參與完整的科研訓練,並在《物理評論B》這樣的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
除了學術“硬實力”,眼界、格局、情懷等“軟實力”也是英才班人才培養的重心,更是助力人生道路持續卓越的“原動力”。為此,英才班“有一套”:在校期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國外一流大學研修,費用主要由學校承擔,像曹原大三時就赴牛津大學、鄧宇皓大三時也去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暑期項目;創建獨有的文體活動,推動學生每人學一門藝術、掌握一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技能,並致力於形成傳統。自2018年起,英才班每年都舉辦秋季短程馬拉松、春季越野跑活動。
畢業生的質量和出路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英才班用時間和實踐進行了證明。 2020年,“中國科大英才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獲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周叢照表示:“中國科大的建立,就是為以‘兩彈一星’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英才班瞄準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將個人能力與學術興趣相結合,對拔尖創新人才進行系統化、個性化培養,為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記者 陳婉婉 通訊員 劉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