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霸王項羽為什麼自殺 項羽鴻門宴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項羽為什麼自殺

項羽最終沒有選擇過江而拔劍自刎而死,那麼項羽為什麼自殺,在一定程度上可謂是性格悲劇。驕傲、唯我獨尊、專斷、意志力不夠堅定,也是導致他最終走上滅亡道路的主要原因。他的死雖然在後人來講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廣為吟誦,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卻人生卻也讓人不免喟嘆。

項羽劇照

項羽被打敗後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然而他卻只是説:“是天要滅我,我又何必渡江呢!況且當初我和江東八千多人度過江向西,如今就我一個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鄉親可憐我,不責備我,我難道不會在心裏羞愧嗎!”然後拔劍自刎。這種説法是出自司馬遷之手,説法的提出距離項羽自殺的年代也比較近,而且他文筆流暢,敍述激昂,因而流傳最廣,之後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説大多也以此為根據,這也就促成了項羽為什麼自殺的説法之一。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

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虞姬都已經自殺,他的內心是絕望的,也十分的羞愧,自尊心受到嚴重衝擊,再加上當時楚軍傷亡慘重士兵所剩無幾,所以當項羽帶逃至江邊時,自信心嚴重挫傷,也沒了想要東山再起的毅力,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也是項羽為什麼自殺的原因。

項羽形象

項羽形象是非常好的。無論是在書中的描寫,還是影視劇裏面的人物塑造,還是説書人口中的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還是人們心目中的那個意氣風發的西楚霸王,項羽形象始終而言都是正面的,是帥氣的。

項羽劇照

項羽形象就塑造而言,最成功的塑造者是司馬遷。他在書裏,把項羽形象塑造地淋漓盡致,有關項羽形象中的氣壯山河,項羽形象中的俠骨柔情,項羽形象中的剛愎自用……無一不是入木三分。

項羽形象無論是在何人的心中,首先是一個大帥哥。他出身貴族,所以身上肯定是有一種貴氣的。其次,他是練武之人,所以身體素質一定是比別人的要好。他還是天生大力,那麼他一定是身體強健。項羽形象在另一方面還是奇人一個,據説他是生有雙瞳的,凡人都不敢直視他。

如果項羽的形象單純的只有以上幾點顯然是不夠的,所以,項羽還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怎樣的愛情故事呢?人們想盡了無數種他們兩個人的相識,編造了無數種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可是人們只知道他們兩個人的結局:項羽心愛的女子舞劍,項羽高唱了一支歌,女子死而無憾地在項羽的懷中離去。

項羽形象中的最後一個句號是通過一個死亡來成全的。因為他是驕傲的,所以他不肯讓失敗的自己回去面對自己的親人,他只能選擇一個死亡,這便是項羽的全部形象了。

項羽鴻門宴

項羽鴻門宴是歷史上的一個非常有名的宴會。項羽鴻門宴的有名之處不在於它有多麼的排場,或是參與的人的名氣有多麼的大,而是在於項羽鴻門宴上,發生了能夠改變歷史的故事轉折。

項羽劇照

要説項羽鴻門宴,還要從這場宴會發生的歷史背景開始説起。那個時候,劉邦隱隱成為了項氏一族稱霸世界的絆腳石,所以項羽的謀士就想要除去劉邦。但是項羽心高氣傲,他覺得自己這樣殺人是勝之不武,所以一直在猶豫中,起碼司馬遷是這麼寫的。

這麼一猶豫,謀士一看不行,所以就出了一個計謀,把劉邦叫過來一起吃一頓飯,定在了鴻門這個地方,所以叫做鴻門宴。但是項羽的身邊有着一個豬一樣的隊友,這個隊友叫做項伯,拖了整個團隊的後腿。項伯因為要償還救命之恩,所以向劉邦告密了,當然那時候的項伯還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劉邦於是做了非常萬全的準備之後,才去的鴻門宴。

去了之後,一番明爭暗鬥,還有驚險的舞劍環節。就差一點點,劉邦的命就交代在宴會上了。可是就在項羽的猶豫中,劉邦一看大事不好,跑掉了。要殺的人已經跑掉了,項羽鴻門宴也就這麼結束了。就這樣,劉邦撿回來一條命。

項羽鴻門宴是他們兩個人打仗的一個轉折,此後,養虎為患。終於有一天,劉邦把西楚霸王逼死了,也算是為自己揚眉吐氣了。


項羽不肯竟學

項羽不肯竟學是項羽幼年時期要學習識字認字,剛學了一點就不想繼續學完;只得又去學習劍術,還是沒有學完就放棄。項梁就因為他這樣不爭氣很生氣。項羽卻説:“認識字,能夠認識名字就夠了,;學習劍,也只能對付區區的一個人,不值得學。”於是項梁就問:“那你想學點什麼?”項羽説:“我要學就學能敵得過千萬人的本領。”

項羽劇照

後來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很開心,可是剛剛學習了一點兵法,他又不肯學習完全,項羽不肯竟學表現在他學習的全過程。項梁曾經因為罪案的牽連,被逮捕入獄,他就人寫了説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結束。可是後來項梁又殺了人,古時江湖中的人有仇必報,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羽只能一起逃到吳中。吳中有才能的人,都不如項梁。每當吳中有大事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處理,並藉此瞭解吳中地區青年人的才能。

有一次,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羽一起去看。項羽説:“他皇位倒是可以拿過來替他坐!”項梁連忙捂住他的嘴,説:“不能胡説,是要殺頭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非凡的本質。項籍乃將門之後,身高八尺多,力氣大,才氣更是超羣。項羽不肯竟學導致的最終結果也是他無法在政治上取得威望,無法在價值觀上服眾,他的帝王之位無人推舉,無人信服,乃至最終的失敗都與他的不肯竟學有着莫大的關係。

項羽寶藏

有非常多的文獻説,項羽在生前的時候,留下來許許多多的寶藏。但因為斯人已逝,所以誰都不知道項羽寶藏被埋在了哪裏。無數的想要找尋項羽寶藏的人們或成羣結隊或孤軍奮戰,一起在歷史裏尋找着有關項羽寶藏的蛛絲馬跡。

項羽劇照

關於項羽的寶藏,比較公認的一點是,這其實也是秦始皇的東西。因為當初項羽只是一個起義的將軍,那麼項羽的寶藏是哪裏來的呢?當然是搶秦宮的了。項羽把秦國的寶庫洗劫一空,自己的腰包也就鼓了,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的項羽寶藏。可是一直到最後項羽還是沒有把他的寶藏拿出來,是因為什麼呢?因為項羽把寶藏藏在了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這個解釋就很合理了,所以,許許多多的人對此趨之若鶩。

另一個説法就是,項羽之前不是貴族嘛,他的祖宗也留下來很多的積累,這個也成為了項羽發兵的資本。既然是老底,就不要輕易外露,所以人們不知道也很正常。但是項羽死了之後,這個消息就被有心人知道了,既然知道了消息那就肯定要去找。

可是,項羽寶藏至今為止都沒有被人發現過,人們對於它的存在也有所懷疑。不知道若干年後會不會有好消息傳出,這個困擾了大家千年的未解之謎會不會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無論能不能找到項羽寶藏,人們對於西楚霸王的那一份喜愛之情,是不會隨之消失的。

項羽死在哪裏

項羽死在哪裏的爭執,從古至今。在《史記》中,司馬遷在對項羽死前的壯烈場面進行了生動描畫之後,“身死東城”交代了項羽死在哪裏,而且全書交代均為東城,以司馬遷距離項羽死的時間來算,這種説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項羽畫像

在班固修撰的《漢書》之中,對於項羽死在哪裏的問題,班固也是堅持太史公的説法,並無異議。“烏江自刎”説法的流行,大都是是因為誤讀了“項王乃欲東渡烏江”一段文字。馮其庸先生的《項羽不死於烏江考》發表以後,堅持“烏江自刎”的人,囿於成見不承認項羽就是死在東城,他們堅持説“烏江自刎”的思路是,讓烏江距離東城很近,自然而然把司馬遷説的“身死東城”,解釋為死在距離東城旁不遠的烏江。以史料中記載的路程以及時間計算,其實項羽那天是根本就到不了烏江的。既然到不了烏江,項羽只能會是死在了東城。“乃欲東渡烏江”表示項的是項羽其實還沒到烏江,距離還遠。假設他已經到了烏江邊,就不會用想要往東去的説法。

只是一味的以《史記》為依據,認為烏江距離東城很近,項羽很容易就到了烏江。實際上差的很遠。古人記載的“烏江”,指的是長江自蕪湖以下斜北行的一段。項羽想要向東度過烏江,其實就是想向東渡過長江。以現在的計量方式,東城距離烏江很遠,這裏地勢又崎嶇,路那麼難走,況且漢軍騎兵的追殺又如此緊張,他是不可能逃到烏江的。東城是秦朝時設下的縣,如果在太史公看來,項羽是死在烏江的,《史記》裏就不會大篇幅描寫東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4 字。

轉載請註明: 楚國霸王項羽為什麼自殺 項羽鴻門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