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細説起來還挺複雜的,我就想到什麼説什麼,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是想完全通過攝影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話,短期內比較難。做一個長期的計劃需要具備一些條件,例如在一定週期內的資金支持,作品發佈,工作場地等等。
當然職業攝影也有很多分支,總體可以劃分為商業和藝術。
商業的特性是循環週期較短,但是也很容易因為一些非自身因素掛掉。藝術的特性是循環週期很長,可能還沒能到能賣掉作品的時候就已經熬不下去了,同時對於天賦,創造力以及閲歷的要求也比較高。
細説起來,商業攝影按照門檻又可大致分為圖庫攝影,普通人像,婚禮紀實,棚內人像,建築,產品靜物,時尚廣告,醫療成像與科研成像等。藝術攝影則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分類,具體取決於藝術家的興趣,比如各種紀實,景觀,觀念,創意,甚至是一些裝置和雕塑。
不管是哪一個分支,在最初都需要有一個基本的資金支持。當你下定決心將攝影作為一個職業的時候,就要在最初準備好資金。要做好在未來兩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內完全沒有收入的準備,在這個階段內要大量的去積累作品,傳播作品,以及學習新的理念和創作方式。為了支持這個階段,就需要確保在一個確定的時間段內擁有足夠生存的資金,同時這些資金也用來支持創作和購買耗材。具體的週期和資金數額因人而異。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預算,假如我要在上海開始我的職業攝影生涯,我給自己兩年的時間來完成初步的積累。在這兩年內要準備多少錢呢?
首先是基本的吃住行,在不需要影棚和店面的情況下,去松江租房子,一個月按照平均 2k 計算,當然第二年漲價是極有可能的,那第二年按 2.5k 計算。兩年下來 54k。吃,自己做飯一頓 10 元來算?(國內做飯成本我不太瞭解)一天 30,兩年就是 22k,交通費用,這個就難以估計了,根據具體的行業分支支出也不同。當然還有零花錢,水電費,雜七雜八的開銷。那麼在上海,最少,也有有 100k 來保證生活。
但如果不在上海呢?有些攝影的題材不受地域限制,那就可以在一個小城甚至是村子裏面住下來,生活的開銷就非常低了。
然後是拍攝成本之類的,這個變化幅度就非常大了。首先要去調查你所想走的這個分支一些業內的狀況,比如租影棚多少錢,租設備多少錢,租還是買?是否需要去外地拍攝素材?是否要請模特?等等這些問題都要有充分的瞭解才有可能做出一個合理的預算。
拿對新手比較友好的圖庫攝影來説,拿出 20k 左右就可以搞定器材,剩下的開銷無非就是生活開支。當然也可以選擇旅拍,旅拍的好處是可以拍攝的內容非常豐富,質量也比較高,但是相應的旅行成本也很高。不過私下認為,目前在國內旅行,或者是去尼泊爾之類的國家,旅行開銷真的不高,對於很多人來説窮遊兩年不算是特別難的一件事情。
所以做計劃和預算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過程能幫你找到一個方向,也可以幫助你評估自己的能力。
當我們有了足夠的預算和合理的計劃之後,就可以去着手實施了。這裏順帶提一句,一開始也不一定要做全職攝影師,如果你現在有一份不錯的工作,那麼不必急着辭職,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攝影。
然後就是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創作期,這段時間內要儘可能多拍,多收集反饋和意見。我之所以説圖庫適合新手就是因為圖庫會給你一個非常及時有效的反饋,一些技術問題,拍攝的想法,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評價。同時在創作期內要儘可能的去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去社交網絡發佈作品,可以建立個人網站,可以做一些作品集。這些都有助於傳播自己的作品,但也不要把心思全花在這上面,不然就成了營銷狗。最重要的還是作品的質量和內容,這是攝影師的立命之本。
兩年的週期並不算長,週期越長就意味着根基越穩,要按照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操作能力去設定這個週期的長度。過了這個週期之後,如果你還是不能獲得足夠的收入養活自己,那就趕緊去找個工作吧,這是一個邊界,也是是一個 deadline。但是即使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幾年的工作也不是白做的,至少你會在一個小圈子裏為人所知,至少你會積累大量的作品。而這些將在未來的很多年中為你帶來好處。沒有什麼事情是白做的,做了就會有回報,不論以何種方式。
評論有人問到學院派,我這裏就簡單寫一點。
首先是否成為學院派取決於你個人的興趣和意願,一切都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否則進入學院對你來説只是煎熬。
進入學院,尤其是國外的學院,很大意義上就意味着你開始脱離商業,脱離大眾,開始向體制外出發。這是件很酷的事情,但是也意味着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首先還是錢。我們雖然都認為錢是個不好的東西,但沒有人能跟錢脱離關係,這是個非常無奈也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出國留學要考慮的事項之一就是資金。條件好可以去美國,你將付出每年高達 5 萬美元左右的學費,條件稍差可以去德國和法國,這兩國的大學都是免費的,但是代價是你要學習德語或法語,提到這兩門語言我真是… ♂️
但是就像我説的,沒有白做的事情,如果你能搞定法語和德語,在法國你可以報考阿爾勒攝影學院,德國則有杜塞爾多夫學院,這兩所都是學院中聖殿級的場所。就拿杜塞爾多夫學院來説,你們熟悉的古斯基就是在這裏畢業的,托馬斯魯夫也曾在這裏學習,而學院最早的一批教授就包括貝歇夫婦。所以在攝影史乃至藝術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對於美國的學院,雖然學費高昂,但是如果你有好的作品,是可以拿到很多獎學金的。但是全獎極為罕見。研究生攝影專業排名前 10 的學院中,offer 中常見的獎學金有 10%-15% 的學費抵扣,高的能達到 30%-40%,極個別可以拿到 60%-70%。當然這是名校,如果你不在意那個名氣的話,可以去公立大學,例如愛荷華州立大學,亞利桑那大學這樣的學校,雖然在國人口中沒什麼名氣,但是你學到的東西絕對不比上述地名校差。例如亞利桑那大學,位於 Tucson,著名的創意攝影中心就屬於該校,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創意攝影中心而不知到 UA。這些公立學校一般要比私校便宜很多,也更容易拿獎學金。
至於為什麼不推薦國內的院校,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第一,國內的研究生考試是個非常反人類的東西,想學個藝術還要去考馬哲?第二,很多學院官僚化嚴重,形式主義盛行,我不多説大家也都懂的。第三,很多學院設備陳舊,或無法使用。雖然還有第四第五但是我已經沒必要説下去了。但願各位能到國外把好的東西帶回來。
簡單提一下美國一些院校的情況。
其實攝影學院裏面也存在商業攝影的分支,一些比較好的有 Parsons,Pratt,以及經常有人提到 SVA,雖然這個學校的攝影專業排名常年在前 10 以內,但是我個人對於 SVA 是有點看法的,第一是因為 SVA 其實嚴格地講並不算學院而算是盈利機構,這一點 SVA 自己也承認了,這個屬性導致的結果就是你畢業之後不能拿美國的工作簽證,也就是 H1-B。其次,一些數據顯示,這個學校的研究生錄取率高達 70%,那我也真的不好説什麼。至於能不能學到東西,我認為還是可以的,但也要看人,看你想不想學。
上述這類的學院,畢業之後多是從事商業攝影的工作,做一些高端廣告,時尚之類的攝影。
藝術類的院校就很多了,USNews 的最新專業排名前五分別是 Yale,SAIC,UCLA,RIT,UNM。這些學校研究的內容基本都是以當代藝術為背景,而且攝影專業的學習也並不侷限於攝影,跨學科創作很多。當然申請也有一定難度。可是!我覺得申請這些學校真他媽比申請國內的美院簡單多了,原諒我罵髒話。你申請攝影專業,提交作品集,個人簡歷和作品陳述以及推薦信就好了,因為是國際學生需要考個託福或雅思,但也不是什麼難事。作品集是學校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有一個很強的作品集,去上面這些牛校都不是事,你語言稍微不夠分數,學校也可以遷就你一點,最多去讀個語言班。至於國內,我瞭解的情況是,你要考試,如果想報考攝影專業,很多學院中攝影是給掛在設計學院中的… 不能理解…
某校考試內容是這樣的:
思想政治理論是個什麼鬼?
説好的學攝影為什麼要考設計史?
不是我黑國內的學院,這些陳腐的東西確實該改了。這種官僚的考試不知道把多少有天賦的人攔在了門外。本科生考素描也是一個道理,證明了學院無力判斷學生的實際能力。當然這是體制問題,中國的學院與國外的學院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國外學院會去對抗體制的操控,儘量保證學術的獨立性。
扯了點閒話,回到正題。
上面説了美國學院的一些情況,各位有興趣可以去嘗試申請。如果能進入這些學院,那麼你將走向更高的一個層次。具體學院中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這裏就先不説了,主要來説學院對於攝影師的影響以及生存方式的變化。
首先,學院會徹底改造你的思想。我曾經和 Yale 攝影系的系頭 Gregory Crewdson 有過非常簡短的交流,他説 Yale 的一個目標就是“Break you down”,意思就是打擊你,讓你受苦,但是我覺得中文裏有個詞很符合他的意思,就是先破後立,大家自己體會。
然後呢,學院會給你非常多的資源,不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在物質方面,學院幾乎提供了你所需要的,或者可能需要的所有設備,各種相機,鏡頭,耗材,以及暗房,掃描設備等等。你可以毫無障礙的去嘗試任何器材,直到找到滿意的。而在學院意外,現在估計找一個設備齊全的彩色暗房都是難於上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你花的錢就值得。而更重要的資源,則是精神上的。學院會有非常多的客座藝術家,策展人來講課,有時他們也會單獨和你交流作品,甚至你的老師可能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藝術家。比如 Stephen Shore 會在 Bard College 任教。
放在古代,這就是你拜入了名門之中,各路大俠都是你的老師。
所以當你從學院畢業的時候,就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資源。後面的事情,自然都是順水推舟。而在這個時候,相比於一個“職業攝影師”,所做的工作會更像是一個藝術家。
多説一點學院申請的細節。
大家都在關心跨專業的問題,一個明確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學院都鼓勵跨專業。其中很多學院都會有一個 Interdisciplinary stduy 的概念,SAIC 更是直接把這個概念作為學校的一個重要目標。
所以如果你本科不是美術專業也許還能算是一種優勢,當然前提是你的作品跟別人一樣好。對於攝影來説,不同學科的知識擴充是很重要的,我個人認為哲學和文學會對攝影創作起到非常大的幫助。而在一個相對高級的學習過程中,對於攝影的學習主要集中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更高的學歷就要轉入藝術史 PhD 或者哲學 PhD 了,當然還有一些偏門的專業,例如風光狗們可以去學地球物理,或者一些小眾的人文社科專業。在國外 PhD 一般都是有全獎的,所以到這個階段真的就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了。
攝影專業研究生的學位是 MFA,申請 MFA 是不需要考 GRE 的,所以只要保證託福或者雅思的成績就沒問題,如果本科學位是在英語教學的院校中拿到的,那麼可以直接豁免,也就是不需要參加考試。
雖然説作品集是申請的核心,但是其他的條件也要達到,國內申請的同學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 GPA 不夠,申請 MFA 時本科的 GPA 最好在 3.0 以上,但是國內成績普遍給的非常低,所以很多人 GPA 並不好看,2.7 就已經是底線了,如果再低可能會對申請非常不利。如果你還在讀本科的話,就要注意 GPA 了,這個東西還是很重要的。3.0 的 GPA,按照百分制算,就意味着你平均分要在 85 左右,當然各個學校算法有差異。
以及有人問年齡的問題,在美國其實上學不受年齡限制,在研究生招生中一些很好的學院偏向於招年齡稍大的學生。例如 Yale,去年我見過的 10 個研一學生很多都是畢業後五六年才申請。學院會認為這種屬性對應的是更豐富的閲歷和經驗,所以是加分的。
研究生只有兩年,畢業後你有這幾個選擇,a.繼續讀 PhD,b.再讀一個專業 c.出去工作 d.自己開工作室
選擇 a,讀完 PhD 你可以去當教授,這看起來是最理想的結果,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創作,也可以衣食無憂;選擇 b,再讀一個專業可以擴展思維什麼的,也是很有好處的,當然你要付得起學費,如果能拿到獎學金就完美了;c.這個選項很無聊,除非是迫於生計,不然為什麼要去給老闆做事?d. 自己開工作室是很好玩的,但是花的錢也最多,最好早做打算。
寫到這裏,學院派的基本路線就已經很清晰了。還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和想要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