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沒話寫,因為家長在入學前忽略了這件事,趕緊補救來得及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當語文老師這麼多年,面對學生的寫作練習,出現問題最多的就是:沒話寫,小學生沒話寫,可能是詞彙量不夠。中學生沒話寫,素材積累不夠。到了高考,還是作文寫不好,沒話寫怎麼辦?真的就沒辦法了,家長們不知道怎麼引導孩子寫作文,是因為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前,都忽視了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家長一定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的對話中,給孩子滲透書面用語。有的家長説,我又不是語文老師,我沒有這麼專業,怎麼辦?那我就來告訴大家方法。
當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時候,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還太小了,所以即使是上了大班,仍然在和孩子用“寶寶語“對話,這對語文學習、作文的詞語積累是沒有幫助的。家長如何把書面用語滲透到生活中?就在於家長是否有心做一個耐心引導的人。除了日常帶給孩子一些對情景形容的引導,比如:在公園裏玩,看到了美麗的景色,家長要用一些書面語來和孩子對話。“水面上的漣漪,偶爾躍出水面的魚,陽光照在草地上的味道”引導孩子去感受,説出來,用語言來描繪,這就是書面用語的練習。
沒有上學的小朋友,語言系統本身就是單薄的。描述性語言的積累,需要家長的引導。家長在日常中的語言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如果家長就是一個詞彙貧乏的人,那麼孩子也不會積累多少有用的描述性詞語。家長只會説:啊!好吃!啊!好漂亮!孩子能學會的也只是最直接的描述詞彙了。所以,面對孩子的語言單薄,家長要會提問,通過問答,來啓發孩子,為他們輸入新鮮的描述性詞語,做好語言的積累。
學齡前的語文積累越多,孩子在語文學習上的表達能力就越好。為什麼有的孩子特別會説?就是因為家長的引導,細心觀察,有足夠的耐心來指導。語言積累的越多,在面對作文的時候,就不會發愁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