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學家歐陽修陵園怎麼樣 歐陽修墓在哪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歐陽修陵園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歐陽修的陵園,坐落於河南省新鄭境內,距離市區西面約13公里處的辛店鎮歐陽寺村內。
歐陽修陵園
因為歐陽修去世後,諡號“文忠”,所以陵園又被稱為歐陽修陵園。忠公陵園的建築結構是仿宋代風格修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超過一萬多平米。是歐陽修家族的墓葬羣。陵園的主體結構分為山門、中殿、大殿、東西配殿,以及歐陽家族陵墓羣。陵園的外圍,建有圍牆,將整個陵園包圍起來。陵園內的氣氛莊嚴,是無數文學愛好者憑弔大文豪歐陽修的去處。
歐陽修陵園的大門處,雕刻着兩隻呈蹲立姿態的石獅,神態威嚴。大門的門楣上,是歐陽修的後人,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門匾,上書“歐陽文忠公祠”。
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到達的是中殿,那裏立有明代的“宋太師歐陽文忠公之墓”的神道碑,另外還有歐陽修門下的弟子,同樣是大文豪的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等人撰寫的祭文石刻碑。
過了中殿,則是陵園的核心組成部分,陵園大殿。殿內塑有歐陽修官服坐姿像,四周牆壁上,畫有歐陽修生前事蹟的壁畫。大殿之前,設有祭台,祭台兩側,有兩尊宋代文官形象的雕像。
大殿的兩側,則是配殿。東西配殿內陳列着歐陽修生前豐富的事。尤其是在東面的配殿裏,陳列着著名的《醉翁亭記》的草書,以及之後歷代名人的22塊題跋。
最後是墓葬羣。這裏有歐陽修和他的夫人薛氏,以及子孫等人的墳墓。
陵園的四角,分別建有“醉翁亭”、“豐樂亭”、“牡丹亭”、“植梅亭”。也是歷代名人弔唁大文豪必到的地方。
歐陽修墓
在中國清代起,河南省新鄭有八大景觀,其中之一就是“歐墳煙雨”,指的就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墳墓。
歐陽修墓碑
歐陽修之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西面的辛店鎮歐陽寺村內,該處是歐陽修的陵園和他家族的墓葬羣,是歷代文人雅士弔唁大文豪的地方。
歐陽修去世於公元1072年,三年後,被皇帝賜葬於此。之後,歐陽修的祖母李氏和夫人薛氏,以及他的四個兒子和兩個孫子,都先後被葬了過來。所以,這裏也逐漸成為了歐陽家族的墓葬羣。到了清代,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中國文學作出傑出貢獻的大文豪,又給他修建了祠堂。如今,在2000年9月25日,這裏通過國務院審批,成為了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歐陽修墓地前,有祠堂的中殿和大殿,那裏矗立着一尊歐陽修官服坐姿像,大殿上題額“一代文宗”,是對他一生貢獻最好的闡釋和概括。在大殿的周圍的壁畫和東西配殿內,陳列着許多歐陽修生前的事蹟,以及歷代名人撰寫的神道碑,其中更不乏像蘇軾、蘇轍這樣的名士。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親筆草書《醉翁亭記》就珍藏在東配殿之內。
歐陽修之墓高五米,周長達到15米,在他墳墓的右側,是他夫人薛氏的墳墓,另外還有他祖母和祖孫的墳墓。墓地周圍有歷代名人題寫的碑文和神道碑,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的一大奇觀。墓地前後,曾經種植着許多參天古柏,每當下雨天,這裏霧氣繚繞,猶如江南煙雨,蔚為神奇。只可惜,這些古柏在1958年之後,中國的“大躍進”和“文革”運動中遭到了破壞,古柏幾乎全部被砍伐殆盡。如今再到歐陽修的陵園,我們只能看到他的祠堂和享殿了。
歐陽修是什麼家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歐陽修畫像
首先,他作為政治家,在政治上頗有名望。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積貧積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書要求推行改革。他認為,當時社會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腐敗。北宋王朝揚文抑武,造成長期冗官冗員的現象。他和范仲淹一起針對這些問題發起改革,結果改革失敗,兩人雙雙被貶。不久,歐陽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韓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但依舊被保守派擊敗,歐陽修再次被貶。之後,在皇佑元年,歐陽修被當時的皇帝重新任用,參與編寫史書。
歐陽修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事實上,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遠遠超過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並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國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書》就是他主持修訂的。歐陽修在文風上,繼承和發揚了韓愈的古文運動,主張文章平易明瞭,言之有物。當時和他針鋒相對的學派是“太學體”,這種體裁的文章,都擅長玩弄古語,咬文嚼字,歐陽修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文體。他認為,寫文章應該嚴謹平易,通俗點説,就是要讓人看得懂你在寫什麼。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歐陽修也幾乎都實實在在地寫了一些事情。
據説,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可見其在文學界地位的傑出。而正是因為他,為當時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中國的文學史,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歐陽修的作品
北宋時期的歐陽修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令人受歡迎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雕塑
《醉翁亭記》是在被貶職後創作的,當時的范仲淹是朝中的臣子,有着一官半職,但是不料,事事險惡,范仲淹就當時的大官革職處置,歐陽修很不滿意這種處置方式,就寫奏摺想為好友范仲淹等人辯解,但是官官相護,歐陽修不但沒有解決這件事情,反而害的自己也被降職,被貶到別處當了個知府。歐陽修也因此因禍得福,生活在那個地方,用心用力的去坐着自己理所應當的事情,當地被他治理的很好。於是寫下來《醉翁亭記》,他是那種是以百姓之樂而樂的人,是一個難得的好清官。
《醉翁亭記》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寫的特別的好,整篇散文描繪的環境,看起來美不勝收,而且每一句都寫的特別的優美,滿滿的充斥着別具一格的清麗脱俗的格調,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這類的文學作品中確實是少得可憐的。文章雖然美的讓人陶醉,可是卻表現了歐陽修當時複雜的心情。歐陽修把為官的政治上的失意,前程求功之路內心抑鬱的心情以及對於社會的苦悶的等等感覺全部寄託在了那美好的環境中,消淡在和百姓們一起快樂的心情中。通過詩句而描繪的風光旖旎的環境中,也體現出了儒家的傳統思想,就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表現了他隨遇而安的豁達形象。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這句詞引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寫的《踏莎行》,主要意思就是表達行人們離開家後的離愁。
歐陽修《踏莎行》圖片
但是整首詞可以分為兩段來看,前五句是上半段,主要説的是行人在路上對家鄉的思念,作者想要表現出的是遊人們離開家鄉之後,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回家,所以遊人們產生的愁緒:居住的館舍門前原本盛開着的梅花已經開始凋落了,溪橋旁邊的柳樹也開始長出新的枝芽了,小草的芳香伴隨着温暖的春風,不斷吹向着正在騎馬揚鞭逐漸遠走的人們。離開時就一直有的思愁隨着離開家門的距離越來越遠,也越來越沒有盡頭了,就像那一直在不斷流淌的春江水一樣綿綿不絕。
後面五句是後半段,這幾句是遊人們想象出的自己離開家後,家裏人想念自己時的愁苦:家裏的人們因為自己的遠走非常傷心,眼眶裏的淚水不斷流到臉上,和原本擦到臉上的粉妝混在了一起,不要總是登上高樓倚在欄杆上朝遠方看。面前走過那一片平坦的草地之後就是接連不斷的山脈,而早就已經離開家的行人們卻還在那綿綿不斷的山脈外面,登的再高也是看不見的。
在這首詞中,作者很詳細的描述出了雙方各自的心情,一方雖然遠離家門,但內心深處一直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另一方雖然在家,但是對於遠走的行人們無時無刻不掛念着,也在內心深處期盼着他們的迴歸,雖然他們是在兩個地方,卻有着一樣的心情,離愁。
採桑子歐陽修
採桑子是一個詞牌名,歐陽修作採桑子系列的詞一共有十首,其中一首題目叫做羣芳過後西湖好。
歐陽修《採桑子》圖片
這首詩內容簡短卻富有深沉內涵的意境。主要描寫的是西湖的美景。當然此西湖非杭州的西湖,這個西湖在安徽境內。上闕講的是儘管花瓣已經開始落葉,但西湖的美景卻仍然是如此令人陶醉,一些花瓣在風兒的吹拂下緩緩落下,但仍然有保留在樹枝的點點花瓣卻格外耀眼;柳絮在風中飄蕩,翩翩起舞,讓人陶醉。柳樹的枝條在風中也搖曳着,多姿多態。它們都在春風的吹拂下,享受着這美好的一切,湖水也跟着盪漾起來。歐陽修將大自然的美景寄託到自己的內心。通過對美景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清靜祥和氛圍。歐陽修淡然自在的描寫與這種氛圍相結合,實在是令人嚮往。
歐陽修將自己內心的不悦藉助自然美景移除。有美景的地方就必須是好心情。可見歐陽修的內心是足夠的強大。下闕描寫的是在欣賞完美景後,人漸漸的少了,隨之伴隨的演奏也結束了,內心的空虛寂寞之情便油然而生。但是這樣沒有聲音的環境好像也挺好的。於是歐陽修回到了屋子裏,把窗簾拉起,然後便看到一對燕子朝屋子這邊飛過來。此時的歐陽修內心是空虛的,但是燕子的到來又烘托了一份寂靜之後的愉悦之情。歐陽修的作詞完全是通過觀察生活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愜意,結構縝密,情與景的結合,讓讀者很是喜歡。
歐陽修領導的運動
歐陽修領導的運動把古文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對古文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後人應當記住歐陽修領導的運動,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歐陽修領導的運動。
歐陽修的畫像
這場運動讓文學變得更加有意義,有人説歐陽修是因為他在官場的地位才能發動這場古文運動的。但是無論怎樣,這樣運動讓我們知道學習文字是要讓大家看懂,而不是追求生僻讓別人看不懂。寫文章更不是追求表明的奢華,重在文章的實質意義。從韓愈開始的早一批文人已經看出了這一弊端,但是到了唐宋時期又開始追求浮華的文學,這才出現歐陽修又一次領導這場古文運動。
參與這場運動的人數很多,參與的人數還包括著名的黃庭堅、蘇軾、蘇轍等一大批名士和文人。他們也都一致認為進行文學創新的同時,還應當講究其實質內容。這一重要思想歐陽修在早期的時候就已經提出,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形成一種趨勢。據説他在做官的時候審批一個學子的文章,那個學子的文章寫的非常的好,只不過出現了一些生僻的字。原本出色的文章被他拒絕,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一直注重文章簡單易懂。他認為:文字是拿出來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追求讓人看不懂。他倡導的這一股風氣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所以我們在後期才能看到很多簡單易懂的文章。
從歐陽修領導的運動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這一生過的認真、過得充實,並積極地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歐陽修世稱
歐陽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永叔,號醉翁,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澈、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官至翰林學士,領導北宋變法運動,死後歐陽修世稱“陽文忠公”,諡號文忠。
歐陽修畫像
歐陽修倡導詩文革新,開創了散文文體的新風,語言簡潔流暢,文章創造了一種自然和諧的新風格。他所寫的《醉翁亭記》中,語言簡短凝練,經營秀潤,其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被後世廣為流傳,傳誦至今。開創了北宋文壇新的一代文風,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也是蘇軾等人的良師益友,在各類學術領域中都有所涉獵,“唐宋八大家”,宋代的五人均出自他的門下,可謂桃李滿天下,從中也可以看出歐陽修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歐陽修早年與范仲淹是忘年之交,當時北宋朝廷出現積貧積弱的現象,范仲淹主張改革,歐陽修也贊成他的意見,於是參與了范仲淹領導的改革變法運動,只是變法損害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最終以失敗告終,范仲淹被貶,歐陽修也牽涉其中。後來歐陽修被召回京,又與范仲淹等人推行“慶曆新政”,在守舊派的阻撓下,又一次被貶,歐陽修仕途坎坷。直到皇佑元年,他被封為翰林學士,主持修著了《新唐書》,一改往日史書生僻難懂之風,在宋代的文壇上掀起了一陣波瀾,而後,主考禮部,錄取了蘇軾兄弟等人,為北宋的文壇培養了不少人才。晚年以太子師的身份辭職,六十六歲在家中逝世,獲賜諡號“文忠”,歐陽修世稱“陽文忠公”。
評價歐陽修
沒有人是完美的,歐陽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過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我們是如何評價歐陽修的。
歐陽修的石像
他領導的古文運動把文字的意義推向高潮,但是由於當朝統治者重文輕武,導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衞國付出巨大犧牲而不被統治者待見。歐陽修的骨子裏也帶有這麼一絲想法,他彈劾狄青致他被罷官,我們都知道歐陽修對待貧民有寬大處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沒有錯,他的彈劾給人的感覺有些無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於武官。在評價歐陽修時,雖然有這麼一點不足之處,但是他敢於諫言、不攀附權貴導致兩次被貶,他這種品行是所有當官的楷模。
我們知道他兩次被貶,不過第三次被貶是他自己的過錯。皇帝死了,所有官員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沒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當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內衣且露了出來,這無疑是對過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視皇權之意。我認為這種錯是不該犯的,他這種行為給人的感覺是根本不把當官當回事,而我們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極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處。
我們在評價歐陽修時,他好的地方多於不足之處,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時刻為他人着想,能寬大處理的絕不苛刻要求。注重辦實事,倡導的古文運動形成了一種風氣,使大家寫文章重在價值而不是隻追求文字的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