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內容介紹 巴黎和會召開的背景是什麼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巴黎和會內容是什麼?主要是解決關於什麼方面的會議呢?巴黎和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勝利方,也就是協約國集團為了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為了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説白了就是勝利國舉行的會議,其實就是一個由大國操縱的會議,那些戰敗國和蘇俄都被排斥在會議之外。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以及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主導了這一次的巴黎和會的進行。巴黎和會其實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

在這場分贓會議上,三大頭幾乎都獲得了重要的利益回報,也不枉開了五個多月的會。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日本也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同時,美國的“門户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它的商品和資本都可以進入這些地區。

除了以上這些領土利益和經濟利益,巴黎和會還密謀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因而三大頭和巴黎和會出席的其他國家代表,都準備籌組國際聯盟,想要以此來反對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所謂的國際聯盟不僅僅指揮各國反動派向革命人民進行暴力鎮壓,還決定要重新瓜分德國原有的殖民地。

因此,巴黎和會從根本意義上來説,它只是一次分贓會議,更是一場沒有認可中國主權的會議。

巴黎和會召開的背景是什麼

眾所周知,巴黎和會是一場戰勝國之間的分贓會議,只不過叫巴黎和會顯得好聽而已,那麼巴黎和會召開的背景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場會議呢?

巴黎和會

其實為了確立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世界霸權地位,當初在戰爭期間的時候,美國當時的總統威爾遜就曾經授命他的助理組成專門機構來研究戰後和會的相關問題,而與此同時,英國外交部也組織一批專家探討戰後英國對和會的對策。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對於戰後和會問題,戰勝國很是關注,而巴黎和會也勢必會開。

1919年1月13日到1月17日之間的幾天,英、法、美、日、意五國舉行巴黎和會準備會議,主要就是揹着多數國家制定了和會的議事規則。其中規定了英、法、美、日、意五大國為一些有“普遍利益的交戰國”,可參加和會的一切會議。而比利時、中國、塞爾維亞等國為有“個別利益的交戰國”,只能出席與其本國有關的會議。其實從直一點就可以看出巴黎和會的性質就只是一場表面公平的分贓會議。

比如那些像玻利維亞等與德國斷交的國家,只在五大國認為有必要時,才得以用口頭或書面陳述意見。議事規則還限定各國出席會議的全權代表的名額,五大國各5名,比利時、塞爾維亞、巴西各3名,中國、波蘭等國各2名,共計70名。

從這裏可以看出,巴黎和會其實就是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

巴黎和會時間

巴黎和會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了一場分贓會議——巴黎和會,與會的都是一些一戰中的協約國。

巴黎和會

1919年1~4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對德和約問題進行討論,大國間勾心鬥角,爭論激烈。戰後德國的西部邊界、薩爾區歸屬、德國賠償和德國前殖民地的處理等問題均因帝國主義戰勝國在分贓中各有圖謀而成為和會中的難題。5月7日,將對德和約最後草案文本交給德國政府代表。德國曾幾次對草案一些內容提出異議,但英、法等戰勝國只對和約草案略做細微的改正。

6月28日,與會國家舉行《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簽字儀式。德國外長穆勒等代表德國簽字。在中國人民的要求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收回戰前德國侵佔中國膠州灣、膠濟鐵路和山東的一切權利。但是這時候的日本代表,竟然要求和會把德國的侵華權益轉移給日本,不僅如此,英國和法國竟然支持這個提議。由於美、日在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的矛盾,美國對日本的侵華野心起初持警惕態度,並表示支持中國主張。後日本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和退出和會相要挾,迫使美國最後放棄了對中國的支持。

但是中國代表要簽字的時候,國內五四運動爆發,在這種時刻,中國代表團不得不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力爭獲得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向西方國家説不。


巴黎和會的實質

巴黎和會的實質是什麼呢?巴黎和會其實説白了就是一戰後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場分贓大會,和會上建立戰後國際關係的新秩序。在巴黎和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它們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後由美、英、法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並沒有解決帝國主義之間爭奪殖民地的矛盾,對戰敗國德國的苛刻的勒索,也種下了復仇的種子,這導致了二十年後第二次世界的爆發。

巴黎和會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而召開的會議。這個和會是勝利國舉行的和會,又是個大國操縱的和會,德國等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會議之外。而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作為巴黎和會的三巨頭,一起主導了和會的進行。在巴黎和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它們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後由美、英、法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會議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重塑現實政治格局,遏制德國等戰敗國以及蘇俄,與此同時又通過籌組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規範。

總的來説,巴黎和會並不是一個值得稱讚的會議,只是表面上的正當會議,實質上不過是戰勝國進行分贓,最過分的就是不承認戰勝國中國的領土主權,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

巴黎和會的目的

巴黎和會的目的是什麼呢?巴黎和會其實就是戰勝國想要瓜分勢力範圍,這個和會是勝利國舉行的和會,又是個大國操縱的和會,德國等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會議之外。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主導了和會的進行。

巴黎和會

在巴黎和會上,巴黎和會三巨頭就各自的利益問題討論了很久,終於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包括阿爾薩斯、洛林、薩爾,而日本也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就連美國的“門户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機會均沾。因此,自愛這個結果中看上去還是利益比較均等的,但是這個結果卻對德國進行的狠狠地宰割,這嚴重的傷害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情愫,埋下了德國人民復仇的種子,二十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月而至。

在巴黎和會上簽訂了處置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同時還分別同奧、匈、土等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它們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後由美、英、法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其實建立凡爾賽體系就是想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完成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成果鞏固下來,組織對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的武裝干涉、經濟封鎖和顛覆破壞活動。

巴黎和會的影響

巴黎和會的影響有哪些呢?雖然巴黎和會只是一場戰勝國分贓的會議,但巴黎和會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巴黎和會過後,各國列強暫時對歐洲的一些地方的矛盾得到了緩解,沒有之前的劍拔弩張。之後建立的凡爾賽體系成為了國際地區新秩序,但實質上其實就是一戰後帝國主義重新安排的國際體系。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在協調一戰參戰戰勝國家之間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權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從根本上協調好各國的爭議,比如對殖民地進行"委任統治"按照民族自決原則處理民族關係,實際上都是為了維護戰勝國的利益,無論戰勝國與戰敗國,還是在戰勝國之間,還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與帝國主義之間,他們之間的矛盾仍然未徹底解決,但是卻埋下了戰爭的種子,陸軍的福熙元帥在聽到和會簽訂的和約內容後,就這樣評價説:“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值得注意的是,元帥的預言驚人的準確,因為德國正式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在20年後的1939年。

所以説,在巴黎和會上對德國的條約,以及對德國進行的宰割,這嚴重的傷害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情懷,二十年的和平只是暫時的和平。於是,德國人民的民族主義異常的高漲。因果和法國其實也覺得當初在巴黎和會上對德國下手太重了,所以有些放任德國,使得後來的綏靖主義盛行。


巴黎和會三巨頭

巴黎和會三巨頭指的是什麼呢?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長達五個多月的巴黎和會中,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有27個,與會的各國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各類工作人員1萬多人,中國是戰勝國,也派出了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等5名“全權代表”參加。其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成了和會的主宰,被稱為巴黎和會“三巨頭”。

巴黎和會三巨頭

那麼巴黎和會三巨頭都有些什麼權力呢?巴黎和會三巨頭其實就決定了會議的走向。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就是最主要的最有發言權的。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想要削弱德國,確立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則希望鞏固自己奪佔的德國殖民地以及土耳其的大片領土,與此同時,再利用德國,對法國造成一定的制約,稱霸歐洲大陸。而戰爭使美國成了資本主義世界最具實力的國家。威爾遜便以此為資本,提出了所謂的“十四點”和平綱領,企圖通過建立和主宰國際聯盟,削弱英、法等列強,奪佔世界市場,確立美國霸主地位。因此威爾遜不顧一切地決定親往巴黎赴會。

所以説,巴黎和會三巨頭表面上就是一起合夥獲得最大利益,但其實就是想要用一方來制約另外一方,只是為了謀求本國利益最大化。巴黎和會也並沒有消除一戰的根本原因,這為20年後二戰的爆發埋下了影子。

巴黎和會不簽字有什麼用

巴黎和會上主要是幾個戰勝國在進行合理的分贓,因為利益不均,巴黎和會一共開了五個多月,1919年6月28日是巴黎和會的最後一天,也是全體戰勝國在和約上簽字的一天。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代表沒有出席會議,拒絕簽字。為什麼不簽字呢?巴黎和會不簽字有什麼用呢?

巴黎和會

因為在巴黎和約裏有三條內容其實是關於中國的。就是戰前德國侵佔的山東膠州灣的領土,以及那裏的鐵路、礦產、海底電纜等,統統歸日本所有。

可是當時的中國命名就是以協約國成員的身份參加了協約國,一起和其他的協約國對同盟國進行作戰,還在作戰期間支援協約國大量糧食,不僅如此,還派出17.5萬名勞工,犧牲了2000多人。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的主權,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既然中國為了戰爭勝利做了這麼多的貢獻,為什麼不能索要本該屬於中國的領土呢?

但英美法卻偏要做主,將山東膠州灣的領土送給日本。倘若中國不簽字,其實就是在向西方表明中國不同意巴黎和約裏損害中國主權和利益的內容,如果不簽字其實也就表現了長期受西方列強欺壓的中國從此可以向西方説不,就是不同意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特權。只不過當時的中國代表經過討論和利弊權衡後,竟然準備簽字承認這個條約。

中國人民卻對這種行為忍無可忍,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86 字。

轉載請註明: 巴黎和會內容介紹 巴黎和會召開的背景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