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子的道如何理解 老子與百姓生活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老子的道

《道德經》中的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能夠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就不是永恆存在的東西,也就是説真正恆久存在的東西是不可能用語言能夠表達出來的。

老子像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思想,主要意思是萬物是從“道”中衍生,道生太極,太極生陰陽兩級,陰陽兩級生三才,三才生萬事萬物。老子雖然沒有非常的具體的指出一二三分別代表的是什麼具體的事物,但明確的指出了宇宙世間的所有物體都是由道所衍生出來的,這個產生的過程由簡單到複雜。

老子所謂的“道”也可以説是相對應的,就像人,有生死,有輪迴,萬物也一樣,都是相對應的。所以老子嘴中的“道”都是化無形為有形,有形化無形,若有若無,一切都要看你怎麼想,“道”是千變萬化的,所以“道”裏面藴含着很多力量,只要人們堅持無為的原則,什麼事情就都能做的很好。

如今許多研究老子思想的大家們普遍認同一個觀點:認為老子思想中所説的道,是指自然界運轉變化的規律,例如星系的運轉,日月的交替,天氣的變化,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人的生老病死,禍兇福吉等等。這些規律廣泛存在宇宙自然中,人們只能被動的順從這些自然規律,而不能妄想打破這些自然規律。

老子與百姓生活

世人談到老子,都想到他的道家思想,他的寡國小民,他的無為而治,然而老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老子是如何想到研究宇宙來源,他和孔子是朋友還是師生,他的家庭又是怎樣的呢?他交朋友又是以怎樣的原則呢?

老子像

我們看到有人練太極,會經常説以柔制鋼;我們看到有人在下圍棋,會經常説知白守黑;我們看到有人在寫書法,也會説知白守黑。我們經常聽到人説要觀一隅而知全局,要有全局觀念。這就是老子的智慧,在生活中出出可見。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也時常實踐着老子的觀念。他教導人們不要只是追逐功名利祿,人的生活裏不是隻有競爭,人要學會進取,但不是貪得無厭。他更多的是教導我們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人不能被生活所控制,也不能被失敗擊暈了頭腦。學會了灑脱的對待生活,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要保持自己健康的人格和心態。

老子教導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被生活所擾,也不會因困苦而丟失品格。儘量以一顆平淡的心去對待生命中的悲與喜。我們做不了聖人,但我們可以從聖人身上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

想知道更多關於老子的內容,就可以看看老子與百姓的生活,看看老子與我們有何不同。

承襲上千年文化,開啓下萬年的老子,用他智慧的眼睛告訴我們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老子學説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者,他認為宇宙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所產生,道是世間萬物的起源。老子所説的道並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物體,而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

老子像

它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一種東西,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得最高自然規律。它無形,卻又孕育了眾生萬物。老子學説用天道自然的觀點代替了我國自古以來有神論的觀點。老子學説以“無為”為核心。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在遵循着的規律是:事物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複雜的變化的。所有事物都有陰陽兩級,是陰陽的同一體。因此老子思想中的“無為”不是以“無為”為目的,其目的是“有為”,因為先前的“道”所説“無為”和“有為”是陰陽兩級,會相互轉換。

老子提倡無謂寡慾,要減少自己的私慾,達到無慾無求的境界。老子學説在後朝的更替中不斷的發展。漢朝時有學者根據老子的思想提出安定人民生活,讓人民得到充分休息的政策。不僅如此老子的學説在後世的總結的基礎上不斷的壯大發展,成為中國本土的一大宗教信仰——道教。

老子學説是受當時的特殊的社會背景影響。老子時期各國徵地不斷,硝煙瀰漫在華夏大地之上,統治階級迫切的想要穩定社會秩序,保護自己的封地和子民不受硝煙的迫害。所以老子主張小國寡民的治國理念。讓人們可以遠離戰爭的的摧殘,順應規律調養身心。


 

老子養生

在老子看來,人如果想要長壽,就必須順其自然。因為大自然是順着自然界的規律發展的,人如果想要維持生命的機體,就必須生命的自然發展。這樣才能祛百病,才能延年益壽。除此之外,也要學會知足常樂,懂得取捨,減少自己的貪念。貪念是無窮無盡的,人疲於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使人內心狂躁,不盡意。儘可能做到清心寡慾。恬淡的生活狀態才是一個人應該追求的。

老子像

養生要養正性,要注意一年四季的變化,根據季節的不同調整不同的飲食,並且要適宜周圍環境的變化,更要有調節情緒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順應自然的核心。人每天的情緒不宜過多波動,大多時候應該平心靜氣。養生時期,什麼該飲用,什麼該忌口,什麼時候不失平衡才是養生根本。尤其該注意個人的神清氣爽。老子也認為人應該減少主觀猜疑。

當然平心靜氣也應該是人的追求,柔和的心態讓人的身體都會淨化,所謂的以柔克剛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柔和的心態會使人擁有像嬰兒那樣的光芒。老子養生的理念,無非是清心寡慾,靜心養氣,保持一箇中正的態度,固守自己的本心。同時也應該是心靈上的寂靜,堅守清淨,萬事萬物都在自然生長,儘管世間變化萬端,可最後都會落葉歸根,這就是靜。守中養生,順乎自然。

老子化三清

老子化三清,是對道的延伸,道的發展,道的未來。其實道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着,並且以它的寬容包容着所有的事物。

老子像

老子以道來闡釋世間萬物的來源,在他看來,道演化着萬物,然而道的變化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人的生命那樣,來的很自然,去的時候也很簡單。所謂的道法自然,道的自然發展規律自有它存在的原因。就如同所有的事情的都有兩面性,正反兩面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都不以任何人而改變。既然世間的萬物都能相互轉換,又何必擔心禍福呢?因為禍福是相依的。人世間的萬物都是有和無的共同體,所謂的無相生,就可彌補世間萬物的有無。而所謂的天的道,不過就是天的自我衍生的自然法則。百姓不會輕易地討論死亡,是因為上天給了他生的厚念。道家是有着三清原的,即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家上神。有傳説認為這三位神是七化成的,於是才有了後世的一氣化三清。道家遵循自然,認為宇宙的來源是道。所謂的道就是宇宙中的氣,這才解釋了道家的眾位上仙都是由氣化成的。老子的一氣化三清就是由此而來。

這就是所謂的道的演變,道即自然,道法自然,道的哲學本是道的未來。道生一,一生二的道的追求,就是對道的終極探索。人無知自而無畏,老子化三清本就是他對道的理解。

老子辯證法

老子認為道是這個世界的本源,他覺得這是一個典型的客觀事實。老子看待事物一般都從兩面出發,認為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轉換。當然他的辯證法思想,存在一定的問題的話,偏激的認為,如果對立的轉化是不需要其他的條件。他認為福禍都是相依的,對立的相互轉換認為是循環的過程,這種片面的是形而上學的。

老子像

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這是需要一種轉換的。的確,正的相對面就是反,成功的相對面就是失敗,就像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一樣,這是需要積累的。

老子的所有思想都體現了唯物的辯證主義思想。這種辯證思想在本質上是對的,但是存在着濃厚的時代主義發展特色。這是有失偏頗的。

就像他所以為的,在一定程度上掙脱了當時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他的理想藍圖與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相違背,歷史是不會倒退的。至於他所倡導的道法自然,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至少揭示了世間萬物的演變。但是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老子的思想。至少在今天他的思想還是用很大作用,更不用説在兩漢期間,無為而治的思想給文景之治的出現起了多大作用。

老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君主對百姓的剝削,在老子眼中,小國寡民才是最好的,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對那時的國家經濟以及後世道家思想的影響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