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洪武九年的一天,中書省郎中王敏正在替明太祖朱元璋誦讀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章。
開始,朱元璋還十分安靜地等待奏章裏的重要條陳。可過了一個多時辰,他也沒聽到茹太素到底要説什麼事。
朱元璋不由地怒火中燒,當場找人將茹太素叫來狠狠地打了一頓板子。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次日,朱元璋又想起了茹太素的奏章,遂命人重新讀給他聽。
終於,等讀過了16500字,朱元璋才聽到了奏章裏要説的五件事情。
讓人一數字數,朱元璋的火氣更大了。
原來,茹太素的奏章攏共有17000多字,前面的16500字基本都是官場套話,真正有用的只有末尾的500多字。
雖然這五件事的提議都很不錯,但那些無用的虛文卻耽誤了朱元璋的寶貴時間。
為了防止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朱元璋遂於次日發佈了一條詔令,“官民有言事的,只允許説事實,不許繁文”。
此後,朱元璋的負擔才稍稍減輕。
就是如此,朱元璋每天需要批閲的奏章的數量也相當可觀,尤其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佈廢除丞相制度以後。
據史學家統計,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短短的八天時間裏,朱元璋一共批閲了1160封奏章,平均每天閲讀20多萬字,處理423件事情。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靠着異於常人的精力和決斷力,朱元璋和他的繼任者明成祖朱棣還能支撐,但年輕的宣德帝朱瞻基卻忍受不了了。
於是,他將永樂和洪熙兩朝就存在的參謀機構——內閣提升了地位,並賦予給內閣一項新的權力:協助皇帝處理六部政務。
簡而言之:內閣的任務就是提前幫皇帝審閲一遍奏章,然後再將他們的態度和意見寫在文書之後,再呈給皇帝過目,此為“票擬”。皇帝接到票擬後若沒有意見,便可用紅筆加以批示,交付六部執行,此為“批紅”。
雖然如此,朱瞻基仍感疲勞不堪。
不久,他又想了一招:准許司禮監中品級較高的宦官代行“批紅”(司禮監秉筆太監)。
這樣,皇帝朱瞻基終於擺脱了繁瑣的公文,可以擁有了充裕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大事了。
但他沒想到,這項制度直接催生了後來的大宦官王振專權亂政,並導致了明朝史上最荒唐的一場慘敗——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土木堡之變
自明朝宣德時期起,由於永樂時期頻繁北征造成的國庫空虛,明朝對蒙古的政策就已經由犁庭掃雪式的腹地攻擊轉變為了慎守九邊、互市往來。
特別是宣德帝朱瞻基英年早逝,正統帝朱祁鎮幼年登位的這段時期。
瓦剌人看到了這一點,他們開始趁機對外擴張。
有意思的是,當初明太祖朱元璋鉗制蒙古人採取的是控制青海和遼東,以向蒙古草原做兩翼包抄的大戰略態勢。瓦剌人無師自通,也實行了和明太祖一樣的打法,即:兵鋒直指明朝“九邊防線”的東西兩翼:西域和兀良哈三衞及遼東女真諸衞。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1446年的瓦剌
1446年,瓦剌盡有漠南、漠北和漠西,成為了繼北元之後地域最大的草原政權。
史載,“北漠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
整頓草原完畢,也先又將目光轉向了南邊的明朝。
但是,出兵的藉口又是什麼呢?
很快,大宦官王振送來了開戰的理由。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明英宗朱祁鎮、宦官王振劇照
早先,明成祖朱棣為打擊韃靼,特意用金銀珠寶以及封號等拉攏瓦剌。
瓦剌也明白明朝的目的,但當時韃靼實力太強,弱小的瓦剌只能仰仗明朝,遂接受了和明朝的藩屬關係。
因此,瓦剌每年都會遣使嚮明廷進貢。
按照規定,瓦剌使團的人數不應超過50人,但他們垂涎明朝的鉅額賞金,遂逐年增加人數。
明朝為了保持邊境和平,吃了多年的啞巴虧。不管瓦剌使團進貢的物資好壞,一律照單全收。
沒想到瓦剌得寸進尺,在1449年再次派出了龐大的使團入貢。
這次,他們實際人數雖然僅有2524名,卻向朝廷虛報為3598名。
也許瓦剌人是故意激怒王振,這次並未像往常一樣賄賂他。
王振平時囂張跋扈慣了,哪能受得此氣?
於是,“大宦官王振怒其詐,令禮部驗口給賞,其虛報者皆不與。而所請又僅得五分之二”。
也先聽聞,故作憤恨大怒之狀,遂於同年7月11日發動四路大軍南下入寇。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瓦剌入寇
不多時,大同、遼東、廣寧、獨石口、宣府等京師外圍城池都遭到了瓦剌部的攻擊。
軍情緊急,正統帝朱祁鎮連忙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實際上,自從三大輔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下台後,王振經過多年的經營早已一手遮天了。這場會議真正左右決策的,還是毫無軍事經驗的王振。
最後,王振以“立不世之功”,極力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
詔書一下,舉朝震駭,以于謙為首的朝臣們紛紛上書諫止。
朱祁鎮把自己當成了明成祖朱棣式的馬上皇帝,振振有詞地回覆道,“卿等所言,皆忠君愛國之意。但虜賊逆天悖恩,已犯邊境,殺掠軍民,邊將累請兵救援,朕不得不親率大兵以剿之。”
於是,親征令發佈的第三天,即7月16日,朱祁鎮和王振便帶着文武百官以及京軍三大營的50萬明軍精鋭倉促就道了。
可以想象,以古人的技術條件,要想在5天之內完成部隊集結、裝備整理、糧草運輸、情報分析以及路線確定等準備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朱祁鎮的倉促出兵就已經昭示了戰爭的結局。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明朝軍隊
果然,由於倉促出兵,“未十日,軍中已絕糧”。
加之途中遭遇的大風雨,許多明軍士兵支持不住紛紛倒斃路旁。
好不容易到了大同,前線卻傳來了西寧侯朱瑛、武進伯朱冕所率的精鋭部隊在陽和口全軍覆沒的消息。
這下,膽怯的王振再也撐不下去了,忙鼓動朱祁鎮下令班師。
當商議撤軍路線時,大同參將郭登極力請求應該從路徑便捷的紫荊關回師。
不過,此路雖然安全但山路坎坷難走,所以羣臣都擔心王振不願意。
沒想到王振卻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他的想法倒是很單純:蔚縣是我老家,如今我帶着皇帝和50萬軍隊回鄉,也讓老家的父老鄉親看看自己有多威風。
誰知大軍剛走了40裏,怕大軍過境損傷家鄉青苗的王振又突然傳令大軍改道宣府。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朱祁鎮親征瓦剌
也先曾多次往來內地,深知宣府沿線地形平坦,極其適合騎兵作戰,聽聞明軍改道宣府,遂親率3萬騎兵追蹤而來。
明軍後衞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奉命領兵3萬斷後禦敵。
可瓦剌騎兵來得太快,士氣低落的明軍既沒有時間構築阻擋騎兵的陣地,亦來不及編成作戰隊形。
苦鬥不久,吳氏兄弟先後戰歿。
聽聞後衞被圍,朱祁鎮急令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授率軍馳援。
朱勇輕兵冒進,被瓦剌軍誘入鷂兒嶺,遭敵軍羣起攻殺,援兵無一生還。
兩支軍隊的阻擊給明英宗朱祁鎮爭取了時間,此時他已走到了距離懷來衞不足20裏的土木堡。
如果明軍能順利進入懷來城,憑藉關城之固亦能平安無事。
然而,為等自己那一千多車金銀珠寶,王振再次發佈了一個荒唐的命令:大軍停駐土木堡。
大營的官員急壞了,紛紛上表請求朱祁鎮趕緊進入懷來城。
結果,百官的奏章全被王振扣押。
戰機已失,明軍只能靜待瓦剌軍鐵壁合圍。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瓦剌軍圍困土木堡
8月14日,循蹤而來的瓦剌軍截斷了桑乾河。
明軍營高而無水,士卒掘井二丈仍不見水,將士飢渴難耐,戰鬥力急劇降低。
15日,也先主動遣使要求和談,並佯裝退兵。
王振一面派兩名使者去瓦剌軍營議和,一面急令移營。
明軍向水源方向行不到3裏,瓦剌騎兵突然發動了衝鋒。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瓦剌騎兵
史載,明軍兵敗如山倒,“兵士爭先奔逸,勢不能止”,瓦剌軍“鐵騎蹂陣而入,奮長刀以砍大軍,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明軍潰不成軍,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內閣大學士曹鼐、兵部尚書鄺埜、户部尚書王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都督梁成等50多名隨從官員均死於亂軍之中。
明英宗朱祁鎮眼見突圍不成,乾脆下馬盤膝,坐等被俘。
護衞將軍樊忠見局勢敗壞如此,心中惱恨王振瞎指揮,遂舉起銅錘將其砸斃,而後衝入敵陣。
至此,土木堡之役以明軍慘敗收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4 字。

轉載請註明: 土木堡之戰50萬明軍擁有最先進的火器,為何卻敗給了3萬瓦剌騎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