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何會披髮行吟 屈原投江的地方是在哪
屈原為何會披髮行吟
屈原家世背景優渥,但是仕途不順,兩次被髮配流放,最後殉國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經披髮散步江邊,然而細細想來,他這一舉動卻也是對當時楚國朝政的不滿。
屈原畫像
在古時,只有少數地方的人會披髮。真正有文化發達的地方男子都是束髮戴冠,這也是當時的一種文明人的表現。《左傳》中都有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衞國內亂的時候,被人砍斷了固定帽子的纓,當即停下來,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終命喪他人之手。這麼看來,古代文明人對自己的着裝打扮真實注意到一種極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關頭,竟然還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還端正。這份勇氣,真實讓在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再來説回我們的屈原,出身貴族又潔身自好,同時性子裏還有文人的那份氣節。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説,他都應該是一個相當注重自己儀表的一個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髮的舉動,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的絕望。
還有一説,屈原披髮的行為是對當時楚國腐朽的朝廷權貴的一種輕蔑不滿與反抗。因為那些權貴上朝時,紛紛都是束髮戴冠,一副人模狗樣的正經模樣。而真正心懷天下的自己卻被流放,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其實,在我看來,屈原的這種結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裏的那份“直”讓他容不得半點沙子,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才得以在歷史上留名。
屈原投江的地方是在哪
一代文學巨匠一代忠臣良士屈原隨着楚國的大門被攻破,憤恨之下抱着還未被秦國士兵沾染過的石頭跳入了汨羅江中。那麼,汨羅江到底在何處,屈原投江的地方又在哪裏?
汨羅江風光
汨羅江發源於現在的江西省境內,途徑丘陵地帶,以汨水和羅水兩支水系併入洞庭湖。它的流經區域非常寬廣,全長二百多公里,水量非常充沛,河道情況滿足通航要求。汨羅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屈原選擇投身在此,更是為汨羅江增添了人文氣息。如今,各個省市都在依靠地區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汨羅江成為洞庭湖整體旅遊開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納入到湖北省綜合旅遊項目當中。每逢端午節,以紀念屈原的各種主題活動陸續展開,包粽子、賽龍舟成為吸引人們的傳統項目。在傳統休閒項目之上,當地圍繞楚文化建立紀念館、公園,增添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歷史氛圍。這一點在價值觀取向混亂的當代,意義尤其重要。人們可以從屈原身上領悟到個人發展離不開國家強盛,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的前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終身追求的愛國主義情懷值得每一個學習。
歷史再怎麼演變,文化再怎麼推移,大方向始終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像屈原這種心繫國家的大愛精神仍是值得大力推崇和讚揚的。
屈原的貢獻有哪些
屈原空有滿身才學和抱負,最後也沒能落得善終。長久以來,人們想到屈原,第一感覺他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而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作為和文學上的成就。
屈原雕像
屈原生不逢時,趕上了中國大一統的歷史洪流。他是沒落的楚國貴族,對楚國王室絕對是“死忠粉兒”,他提出對內變法圖強對外聯合抗秦的主張。楚懷王剛剛從楚威王手中接手楚國時,政治局面渙散,兵不強馬不壯,朝廷內部貴族勢力橫行,這邊境還時不時的被其他國家騷擾一下。楚懷王重用屈原,採用了他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主張,一下子就扭轉了楚國內外的困頓局面。槍打出頭鳥,這樣一來,受到排擠和打壓的封建勢力集團和反動勢力便將矛頭一致對向了屈原。加上屈原説話剛直不阿,很多場合沒有照顧到楚懷王的面子,久而久之,楚懷王就逐漸遺棄了屈原。
屈原在政治生涯中倍感壓抑,將滿腹委屈統統抒發在了文學創作上。他藉助於鬼神的口吻發問,看看這世上還有沒有公道人心。特別是他在詩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作出楚辭這一不拘一格的文體。《離騷》開創了我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先河,後世再也沒有那部作品可超越此詩的文學地位。
只是屈原這文人的習性用在政治上多少有些不合時宜,文學家和政治家的雙重身份變換起來也並非那麼容易。即便如此,屈原在政治上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不容小覷。
屈原的天問賞析
屈原有兩篇出名的長詩《離騷》和《天問》。《天問》在寫作和思考上的奇特卻要勝過前者很多。《天問》顧名思義就是問天,這裏的天不僅僅包含了天空和上蒼,還指大地和世上的一切事物。但因天是尊貴的,古人又有崇拜天地的心理,所以雖然是像天發問,但是因為某種情結不能寫成“問天”。
屈原畫像
屈原被懷王流放以後,心中的煩苦無人能替他來排解。因而寫了這篇上等佳作。
《天問》的奇特在於寫作的構思上,他問的不是生活瑣事,兒女情長或前途命運。問的是上古傳説裏的未解之謎中的一些讓人費解的奇怪的事,主要分為兩類事:第一類問的是和自然界相關的問題。比如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白天有太陽的時候天就是亮的,晚上出現月亮的時候天就黑了?這世界的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樣的?諸如此類的和天文地理相關的問題屈原還問了很多。
第二類問的則是和傳説相關的一些問題,詩人通過問和民間傳説相關的問題來藉此抒發自己的感情。尤其是針對鯀禹的傳説上,詩人認為他的死不是因為像儒家説的那樣因為治水失敗而死,而是因為被帝王懷疑和猜忌而死,其實詩人在心底未必真的不認同儒家的説法,而是想借此表達自己現在的境遇和對政治的失望。
古代文人在政治上遇挫後,往往會在寫作或是文化文學方面有更高的造詣。正所謂“此事古難全”,而失去的不一定就是糟糕的,也許會為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通道。
紀念屈原的原因是什麼
屈原生於公元前278年抱石自盡於汨羅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中國五千年曆史悠長,名人層出不窮,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
屈原畫像
這一是紀念他出色的文學成就,二是紀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嘔心瀝血作成的詩歌,開啓了楚辭這一文體的先河,把賦、比、興巧妙融合在一起,將借物明心、抒發思想感情發揮到了極致。屈原在楚懷王時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異彩。他的骨子裏流淌愛國的血液,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罷黜而怨恨不以個人處境悲涼而心有怨懟,一心只想着自己能為楚國的強大添磚加瓦。
屈原一生歷經三朝君主,在第二任君主楚懷王時得到重用。他能夠現在歷史發展的高度上預見未來政局的走勢,主張富國強兵抵禦秦國。無奈屈原他算的準未來卻看不清現在,受到其他各方勢力的排擠,最終與楚懷王之間產生嫌隙。即使這樣,在楚懷王死後,他仍對楚國王室抱有期許,不想自己滿身本事被白白浪費。隨着他再一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終點。
不管屈原的結局如何,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正義和忠烈的化身,他身上所帶有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情懷,值得每一個人敬仰。尤其是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身上的寶貴品格顯得尤為重要。
楚國詩人屈原的簡介
屈原在我國絕對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歲毛童,上至耄耋老人,無一不曉他,畢竟我國還特別設立了一個節日——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戲劇照
屈原出身並不普通困苦,相反他還是個貴族。關於屈原的這個姓氏也有個説法,話説屈原原本的家族姓氏是羋,同楚王一樣,但是後來被改為熊。屈原的祖輩早先一路遷徙到南方楚地,之後因為立功,在周朝被封上了楚地。後再春秋初期,又被封在了楚地一名為“屈”的地方,所以後代便以“屈”為姓氏。而在出國時期,屈氏家族是楚國三大姓家族之一,可見屈原那會兒的日子過得是相當滋潤啊。
但是上天總是公平的,讓你擁有這絕好的家世背景,肯定會在別處給你設置一點障礙。屈原一心想報效祖國,為當朝立功,卻也做了不少為國為民的時事。但是自古朝廷的權力鬥爭相當激烈,且能容得下這樣的人,所以屈原在當朝為官之時,一直受到其他團體的排擠,並且還不受帝王待見,並且被流放。這也真是件夠鬱悶的一件事兒。
當然,屈原同時也是一名浪漫的詩人。一般來説,真正的文人要是去當官,不得志的居多,但是留下佳作的倒是很多。他將自己一生的抱負和不滿都寄託在詩中,即使是在流放的時候,有漁夫曾經勸過他人生在世何必一直端着,活得輕鬆點兒不好嗎?但是屈平骨子裏的那份文人之氣堅決不允許自己向世間妥協,這也是導致他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選擇投江的原因之一。
也因他這份氣節,後人便選在他投江的這天,定端午節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