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首都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羣,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於永樂18年公元1420年。
明成祖朱棣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徵調了30多萬工人,前前後後歷經14年建造而成,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
紫禁城內宮殿房屋鱗次櫛比,格局非常對稱周正,暗含紫微中正之説。紫禁城身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向來給人莊嚴神秘的感覺,現在他成為了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如此傳奇的紫禁城到底是誰設計建造的呢?關於這個謎團,這麼多年來人們一直好奇不已,目前主要有三種説法,流傳於民間,其中流傳範圍最廣的是蒯祥。蒯祥這個人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他在當時可是最權威的皇家御用建築設計師,明成祖朱棣給他起了一個雅號,叫做蒯魯班。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打着香山幫名號的古建築公司,奉蒯祥為祖師爺。
話説回來,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之後,準備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不久便從全國徵調了大量的工匠,前往北京修建新都,而香山幫就是最主要的一股力量。這個時候的蒯祥正值壯年,就已經成為了香山幫的領袖式人物。朱棣先讓蒯祥負責修建承天門,也就是天安門的前身,承天門建成以後,朱棣大為滿意,便任命蒯祥為紫禁城項目的實際負責人。
而另外一個版本的設計者是蔡信,目前已經無法考證蔡信確切的個人資料了,但是在民間一直流傳着他參與設計了紫禁城的故事,據地方誌《重修毗陵志》卷24記載,江蘇常州武進人蔡信,從小學習木工技藝,在明永樂年間,他參與了紫禁城的營建,負責管理各施工工種。蔡信還巧妙地運用運籌學原理,將挖護城河的泥運到了紫禁城的北面,堆成了一座52米的土山,被稱為鎮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
第三個説法是紫禁城的設計人是楊青,這位楊青所留下的資料就更少了。人們只知道他是一名瓦工,最後官至工部侍郎。據説楊青的這個名字還是朱棣所賜的,可見楊青在當時也是功勞不小。
其實無論紫禁城的主要設計者到底是誰?都不可否認,紫禁城是仰賴着大批的工匠來設計建造而成的,而非是靠一己之力,它凝聚了無數工匠們的心血和汗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些偉大的設計師和默默無聞的工匠,耗盡了畢生精力與他人共同創造了美好的文化,給後世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都是值得我們後人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