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黃庭堅,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號山谷道人,字魯直,生於公元1045年8月9日,卒於1105年5月24日,是書法大家“宋四家”之一,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在北宋時期文學成就和蘇軾齊名,人稱“蘇黃”。
黃庭堅畫像
《訴衷情》是黃庭堅描寫江南春景的一首代表詞作,原文“小桃灼灼柳參參,春色滿江南。雨晴風煗煙淡,天氣正醺酣。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訴衷情》整篇詞語意歡暢,節奏明快,而且極具韻律美感,對江南春色的描繪上,也分四層境界,第一層是寫春日的桃花初綻,楊柳依依,第二層就是寫當日的天氣,正是因為天氣正勳酣,適合户外出行,所以詩人才會遊性大發,市集才會行人如織,交待了原因。到第三層寫山水運用了擬人化手法,顯得山水也變得活潑可愛,第四句就寫人、市集,層層遞進,由小處桃枝着眼,再放眼天氣正當時,而後遠觀羣山綠水,目光所及之處,山黛水藍,一片秀麗風光,眼神流轉,入市集,歌樓酒肆,行人如織,極具畫面性,可以想像出來這是怎樣的一幅春日遊行圖,有山水有市集,有景色有情懷,《訴衷情》短短的四十四個字,卻藴含這些內容,精煉的把江南春景分為幾個層次描繪,層層勾勒,前後呼應,詞意自由飄逸,語言充滿情調,情景兼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佳作。
念奴嬌黃庭堅
念奴嬌是詞牌名,北榮的著名詩人黃庭堅所做的念奴嬌題目叫做斷虹霽雨。
《念奴嬌斷虹霽雨》部分圖片
該首詞分上闕和下闕,上闕主要描寫的是在暴風雨的洗禮後,天氣轉晴,俗話説風雨之後必見彩虹,果然天空現出了一道彩虹,天空湛藍湛藍的。山丘在雨水的沖刷後,樹木的灰塵會雨水沖刷後變得格外綠,格外嫩,放眼望去,人的心情都會變得愉悦起來。於是作者想到了月夜,與朋友在欣賞月亮的美景的時候感慨萬千,在如此晴朗的天空下,月夜一定也會格外明亮。作者又聯想到了嫦娥,在如此美妙的夜空下,嫦娥一定十分陶醉。然後又帶着疑問的語氣感嘆人生。
黃庭堅的念奴嬌此番描寫顯現出了他內心的寬廣和博大的胸襟,不受世俗所擠壓。緊接着下闕描述的是黃庭堅與一羣朋友們在雨水沖刷過後的細風中行走,暢談自己內心的感慨,在庭院裏喝着小酒,此時的歡聚一堂真的是人生的美妙時刻,一個朋友擅長吹笛子,為此行的人獻曲一首,黃庭堅此時的心情變得更加愉悦了。他雖然遠離家鄉,但慶幸的是還有這些朋友的陪伴。這些都是黃庭堅發自內心的,所以也凸顯了黃庭堅內心堅強不屈,即使遇到某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他也會將它們拋到一邊,繼續自己的豪情壯志。黃庭堅的文學作品,充分表達了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他堅信前方必定會有條條寬闊的大路。
早行黃庭堅
一個人出門在外天沒有亮就早早起牀趕路,並由此感觸作詩一首,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早行黃庭堅。
黃庭堅的畫像
早行黃庭堅中可以看出詩人出門在外露宿客棧睡不着的狀態,在天還沒有亮,大家都在熟睡中就起牀了。聽到雞鳴聲才知道已經是早晨了,可以看出天氣轉寒,因為秋冬時節早上天亮在雞鳴之後。還有他後面寫的那句根據北斗七星的位置辨別方向也可以看出他出門之早,早到出門的時候天還沒有亮。通過早行黃庭堅的前兩句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行色匆忙、在外睡不着的狀況。早行黃庭堅的後兩句有觸景生情的感覺,我們通過他的詩可以體味出秋天一個人出門在外有孤清的感覺。騎馬用的繮繩都濕了,才知道早晨行走露水很重,吹過的風才讓我覺得自己穿得少。走着走着太陽出來了,能看到路邊景色在陽光照射下的影子,整片樹林有一半都被照紅了。
早行黃庭堅中寫的最好的幾個字分別是憑、辨、知、覺、弄、吐這幾個動詞,其中最為出彩的是“弄”和“吐”兩個字,寫得非常的形象,把身邊的景物都寫活了。這首詩是作者早年趕往葉縣途中所創的,這首詩把遠行之人的孤獨的心情描寫得很到位,讓我們讀了以後能體會獨自出門遠行的寂寥。雖然旅途寂寞,但是詩人又因為太陽的出現而心情轉好,有秋陽和樹木作伴,他又覺得此行還是有些別樣的感覺。
虞美人黃庭堅
虞美人黃庭堅所作的是《虞美人·宜州見梅作》,此詞是黃庭堅被罷貶流放所寫,結合黃庭堅的一生仕途生平來通讀詞作,可以更得其境。
黃庭堅《虞美人》詞
黃庭堅,生於公元1045年,卒於公元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詩人,詞人,也是一個政治家,進士出身,歷任葉縣尉,國子監教授,校書郎,涪州別駕等文職,在北宋當時,他的藝術成就和蘇軾齊名,世人稱之為“蘇黃”,縱觀他的一生,黃庭堅幾乎做過了中國古代一個文人可以做的全部官職,但是不幸的是,一生經歷數次黨爭,起起落落,屢遭貶斥,最後生命的盡頭,也是死在宜州貶所,説他命運多舛也是名符其實了。
而這首《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就是他晚年所作,詩云“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裏願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通篇能感受到一股哀怨悲憤的氣息,詩人首先以詠梅道出心境,通過天涯和江南的對比差異,突出詩人孤寂心情,而現實的垂老與少年時的雄心壯志未酬更承托出,詩人內心的抑鬱不平和憤懣情緒。這首虞美人,全詞由景入手,婉轉道來,一句一句的讀下去,可以想像出一個老人在晚年獨自賞梅,生平十年鬱郁不得志的悲傷畫面,道盡多少心酸,令人動容不已。
黃庭堅花氣燻人帖
《花氣燻人帖》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小品之作,全帖的主要內容是由一首二十八字的小詩構成。作品長43.2釐米,寬30.7釐米,被收錄於《宋四家墨寶冊》的第九幅。作品上有“緝熙殿寶”的印章,曾被收藏於南宋的內府之中。也有清代朝鮮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印鑑,所以據推論,該作品應到過朝鮮。此作品原屬於北京故宮舊藏,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館中。
《花氣燻人》原作
《花氣燻人帖》的詩作內容: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基本意思是:花香向人襲來,影響了打禪的人的定力,想想自己的年紀已經到了中年,卻怎麼還會被花香影響呢。春天到了,忽然又產生了要作詩的念頭,可是,現在想要寫詩,卻像逆水行舟一樣艱難啊。
黃庭堅,和張耒、晁補之、秦觀,被後世共稱為“蘇門四學士”,是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蘇軾的弟子。他擅長寫詩,當時和蘇軾齊名,卻又長於書法,曾受到多種門派的影響,書法自成一家。
《花氣燻人帖》的書法,作者結合他平時嚴謹的鋒線和其草書的婉轉靈動,自在而隨意地書寫而成,書法線條頗具生動感,黃庭堅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難以作詩,所以告訴了他在揚州的好友,可見詩作並非黃庭堅所寫,而是他的好友王詵。黃庭堅用他特有的書法筆力,寫成這幅小品,實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黃庭堅的故事
據説在黃庭堅中了進士之後,被朝廷任命到安徽黃州當知州。有一天中午,他一個人坐在府衙內,不知不覺就睡着了。夢中,他發現自己來到了一處山村裏,山村的其中一間屋子前,放着一個香案,一個老婆婆跪在香案前不停地禱告。她的嘴裏唸唸有詞,黃庭堅聽在耳中似曾相識,但卻又一下子記不起來。這時,他忽然感覺自己肚子有些餓了,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碗芹菜面,於是便不假思索,端起那碗一口氣就把它吃完了。
黃庭堅畫像
吃完後,黃庭堅又回到府衙,這個時候,正好有人進來,黃庭堅被驚醒,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場夢。第二天,他又在府衙內午睡,奇怪的是,做了和昨天一模一樣的夢。
醒來的時候,黃庭堅覺得很不可思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就順着夢中依稀記得的道路,找到了那個小山村。更奇怪的是,那座小山村竟和他夢裏的景色一樣。很快,他又找到了那個曾在他夢裏出現過的,一直在祈禱不停的老婆婆。
黃庭堅上前詢問。那老婆婆説,她這是在祭祀她的女兒。而今天,恰好是她女兒二十六年的忌辰。每天她祭祀的時候,總會在香案上放一碗芹菜面,那是因為她的女兒十分喜歡吃芹菜面。
黃庭堅一聽不禁嚇了一嚇,自己今天的年齡正好二十六歲。於是他讓那個老婆婆帶路,走進她女兒的閨房查看。他看到屋裏有一個很大的箱子,就問那個老婆婆説,這個箱子裏面放了上面。老婆婆告訴他,那裏藏着他女兒生前的書,但是卻又找不到鑰匙,所以一直沒有被打開過。
黃庭堅鬼使神差的,一下子就找到了鑰匙,打開箱子。而最令他驚奇的是,他每次應試的文章,一字不差地全在裏面。他很快明白過來,原來,這個老婆婆的女兒,竟然是自己的前世。於是,他就把這個老婆婆接到府裏,好好地供養了起來。
黃庭堅詩碑
在全國範圍內,西安碑林是中國著名的碑石收藏基地,那裏收藏着中國最豐富的碑林石刻,和蘭亭一樣,是中國書法愛好者最嚮往的書法聖地。西安碑林始建於北宋時期,現存一千餘塊碑石。如今,把他們分列在七個展廳之內。而黃庭堅的詩碑,被放置在碑林的第四展廳內。
黃庭堅畫像
黃庭堅詩碑由一首一百一十二字的七律詩組成,詩文的主題是懷古,是作者憑弔漢城遺址時所著。該碑文有清代咸豐年間的石刻家倪人垌重刻,並題寫序文,並由仇和刻石。該碑文成作於陝西境內。民國時期,陝西省府主席宋哲元將軍,將這塊詩碑轉移到他當時新建的新城小碑林之內收藏。解放前,約1948年,再次將這塊詩碑轉移到陝西西安的碑林博物館內,至今未再移動過。
詩碑的作者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書法家。他的詩歌極富有個人特色,於當時的大文豪蘇軾齊名,後世人稱之為“蘇黃”。並和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而他的書法自成一派,極具靈感,尤其是行書,對當時和後世都有一定的影響和意義。
現在西安碑林內珍藏的是黃庭堅詩碑的拓本,高0.6米,長約有5米多,全文經過後世裝裱,極其精美。全碑豎列有五十八行,共計十六句,加上書名,總共有一百一十五個字。在詩碑的末尾,有“黃氏定堅”和“奉華堂印”兩枚印章。
黃庭堅茶詞
黃庭堅茶詞,別名《品令·茶詞》,是在黃庭堅喝茶的時候,忽然詩意大發而作的一首詠茶詞。
黃庭堅《茶詞》的詞意圖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進貢給皇帝的茶葉一般都先製成餅狀,然後用蠟把它封起來,最後再蓋上龍鳳的圖案,所以後人稱之為龍鳳團茶。當時,皇帝偶爾也會賜一些這樣的茶葉給他喜愛的大臣,所以龍鳳團茶流落在民間的,是少之又少。所以作者在一開篇提到的“龍鳳團團餅”,指的就是這種茶葉。
在唐宋一代,人們喝茶非常講究,都必須先把茶餅碾成粉末狀,才能下水浸泡。第二句作者寫道“恨分破”指的就是把茶餅碾成粉末的典故。
之後幾句,寫的都是加工、煮茶的情形。作者對這種煮茶的方式十分喜愛,從最後一句“早減了幾分酒病”就可以看出。古人都愛喝酒,尤其是文人雅士,他們認為飲酒可以增加靈感。就像杜甫題李白那樣“李白斗酒詩百篇”。在此處,作者把茶又提高了一個境界,他認為飲茶可以戒酒癮。
詞的下闕以“味濃香永”來承前啓後,緊接着作者營造出了一個意境,他把茶的醇香來比作故人的情誼,恰如故人一般,情深意切。特別是當他面對茶的時候,就像他面對老朋友一樣,雖然嘴上不説,但心裏卻是無比愉快的。
這首茶詞,出奇制勝的地方在於,作者把當時人飲茶,心裏愉快,卻又不知如何表達的快感用文字表述了出來,而且表現地十分生動,讓人如作者一樣如飲甘醇一樣心生愉悦。
黃庭堅簡介
小時候的黃庭堅就可以出口成章,按照我們現代的説法他應該是個神通,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的書法
黃庭堅,出生於1045年,匆匆走過了六十個年頭,最後抑鬱而卒。他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號山谷道人。他是詩詞與蘇軾齊名,他的書法與秦觀齊名。他是北宋時期的人,但是這個朝代並沒有帶給他多少的幸運。他是帶着遺憾而去的,但是他給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的墨跡和文獻,這些都是我們學之不盡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聰明過人,七歲便能作詩,而且過問他的學問,沒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學問可能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讀幾十年寒窗才能達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興的詩詞留下,這可能跟他的經歷有關。他早年喪父,從小就在外婆家長大。成年後考中進士後,以非常優異的成績擔任國子監教授,那個時候他才22歲。他擔任知縣時的為官作風獨樹一幟,深得百姓喜歡,可卻招人別的官員不開心。四十歲的時候,他因為才華出眾升為佐郎。後來因為直言不諱而被貶官,他的仕途似乎在這個時候就已經走到盡頭,之後的他被一貶再貶。58歲時還以幸災謗國的罪名處置,60歲罪名還沒有解除的他就客死異鄉了。
看了黃庭堅簡介,他的一生是坎坷的,這是時代的悲劇,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會被我們永遠記住。再則是他的為官的態度更值得後人去思索,為什麼好官反而會受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