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孩子懂禮貌,家長也會覺得臉上有光,因此在孩子表現出不懂禮貌的行為後,家長就會給出指正,甚至逼迫孩子去懂禮貌,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中國式禮貌。
同事小李説自己特別不喜歡過節日,因為每當過節日的時候,免不了親朋好友會聚會,而孩子們自然而然也就會成為討論的話題。
有的孩子從小特別乖巧懂事,見了親戚朋友就會主動的打招呼,可是自己的孩子卻從來不喜歡主動去和親戚打招呼。
看到別人的孩子都能夠引來其他親戚的讚美和豔羨,而自己的孩子卻如此沒有禮貌,小李總是覺得自己特別沒面子。
甚至小李也會逼迫孩子去張嘴叫人、分享東西等等,不得不説每一次聚會,小李都會承受着身心的雙重打擊,想想就覺得累。
可是家長操碎了心,對於孩子而言,這種中國式的禮貌卻沒有任何的好處,甚至還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負面的作用。
中國式禮貌包括哪幾種行為呢?逼迫孩子打招呼
不同的孩子性格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活潑開朗,見人就説個不停。而有的孩子則天生內向,就是不喜歡説話,但是他的內心中有一個豐富的世界。
主動叫人是有禮貌的行為,可是不主動叫人也並不代表孩子就沒有禮貌。家長逼迫孩子,甚至對孩子又打又罵企圖讓孩子下次改正,這種做法不僅無法讓孩子懂禮貌,而且還會讓孩子更加排斥禮貌,內心反而失去了安全感。
強迫大孩子讓着小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只想着我喜歡就要得到。反而,大人總是認為年齡大的孩子就應該要讓着小孩子。
中國家長往往有一種大情誼,總是先人後己,把先讓當成一種美德,甚至不惜從孩子手中搶奪東西進行分享,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家長的這種逼迫孩子的行為,反而會讓孩子不懂得捍衞自己的權利。
逼迫孩子展示才藝
自己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成就,家長想要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也有的家長是為了讓孩子提高自信,逼迫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示才藝。對於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從內心裏是排斥的,會感到無助惶恐。家長強迫孩子展示自己,不僅不會提高孩子自信心,反而會形成自卑感。
強迫孩子變得懂禮貌,反倒容易傷害了孩子,步入從小培養孩子的品格,讓孩子勇敢探索世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品格?多讓孩子動手
從小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勵孩子多動手去試試看,給孩子創造動手的環境,比如讓孩子學習塗鴉,即使孩子畫的四不像,也應該要鼓勵孩子不斷的去創造,同時也鍛鍊了孩子手部的肌肉靈活性。
動手的過程或許會是一團糟,可是正是這個過程促進大腦發育,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對孩子將來進入學校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沒有耐心,往往剛坐下10分鐘就會想要跑出去玩,即使上課也難以集中精力,總是左顧右盼,根本無法專注學習。
其實,每個人都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專注,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要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而非是將關注點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上。在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要把時間留給孩子,不要隨意介入,讓孩子享受到專注帶來的愉悦感,從而激發探索慾望。
培養交際能力
家長鼓勵孩子和身邊的人交往,尤其是在上了幼兒園之後,要讓孩子學會和身邊的同學交往,懂得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諒解別人的錯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的行為,和身邊的人和諧相處。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談,瞭解孩子的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引導孩子正確的對待友誼,同時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取長補短。當自己有了成績時不驕不躁,有了錯誤時也不必自卑,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錯誤而不喜歡你,勇敢承認錯誤,勇敢做自己。
良好的品格與個性會讓一個人由內而外散發魅力,父母從小就應該激發孩子的潛力,尤其是要嚴格要求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模板,身教大於言傳,從自我做起,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在你的身邊,有沒有講究中國式禮貌的家長呢?現在他們的孩子怎麼樣了,你同意文中的觀點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