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了嗎?我把大學比作文章的“過渡段”,承上啓下,它檢驗着高中所學所獲,又連接着職場和社會。
我再請大二學生小小,以自己和同學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三個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成長問題:
一個生活小技能拉下很多孩子大學期間的學業表現。
家長以為考上名校就是一切好的開始,其實這是人生的一次重新刷牌,一瞬間就把孩子從小養成的弱點暴露了出來。
大學時代是進入職場和成人社會的“實習期”,不是學霸的孩子照樣可以磨練出一項超強大的能力。
作者丨小小
大二學生,幽默風趣
寫一手好文,畫一手好畫
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1
管好時間:
寧願不蓋被子被凍醒
晚上9點半查寢的時候,我剛剛跑完5公里,頭髮凌亂,額上毛髮黏連着汗水,臉上沾滿了油乎乎的亮暈,嘴唇乾澀。我慌慌張張地捧着牛仔外套,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向寢室。
金秋10月的月夜裏,一股涼風吹得我打了個寒戰,我卻寧願只穿一件單衣,不願讓外套被汗水浸漬,這樣就可以少洗一件衣服——因為對我而言,時間成本太高了。
從浴室洗漱好摸着黑回來,然後再默默地轉回去,那裏有—臉盆子裏的衣服還沒洗、吹風機還沒有掛好、肥皂又不小心浸在了水裏需要搶救一把;再轉回來,衣服還沒有晾、桌上的許多該幹還沒幹完的課後事務還沒有處理......
我再次遭到了室友的吐槽:“小小,你為什麼每次都是順序錯亂的,行動毫無規劃可言,洗了澡結果又去跑步,跑步回來把書包拿下樓,結果又回來洗衣服,而且你的衣服怎麼是一件一件一件一件洗的,要洗2個鐘頭嗎?每天這樣進進出出進進出出宿舍門開關幾十次你不累嗎?”……
無言以對,我小心地縮進了牀上,盡力不讓雙腿碰到疊好的被子,這樣明天早上就不用再疊了……
這就是我每天的大學生活,雖然已讀大二,但時間管理問題仍然十分嚴重,每天都忙忙碌碌,學習生活卻依然是“一地雞毛”。
回想高中小學的時候,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媽媽會為我規劃好時間,安排好一切,為了讓我彌補偏科短板,取得好成績,根本不會佔用我一點學習時間,不讓我過問學習以外的任何瑣事。可惜大學生活不再是兩點一線,讀書、健身、社團、部門任務、社交、活動籌劃等等便是在滿滿當當課程表之外你需要完成和學習的事情。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的能力,不會做統籌安排,我的時間餘量總是不足。
尤其在大一剛入校的日子裏,為了儘快適應環境,我一天只睡5個鐘頭,甚至為了預防“查寢突襲游擊戰”的各種艱辛,我將過往的經驗與實踐相結合,在做到不把牀睡皺,不把被子睡塌,不給寢室丟臉的“三看齊”,我甚至突發奇想,連着數個月不蓋被子睡覺,以至於每天凌晨我都比校廣播更早起牀——是被凍醒的。
由於睡得晚,起得早,上課也沒有精神,學習成績並沒有達到預想。後來雖然在我的刻苦努力下,成績總算提高了,但是我還是輸了,我輸光了所有的休息時間和生活質量,十分憔悴。尤其在上學期有一次剛好是青年學生交流活動,這個機會對我非常重要,原定規劃上已經有了的,我卻因為和其他活動衝突,不得不放棄了。
我很崇拜同學小加,她每天可以在精心梳妝後,6點40準時在食堂用餐。每天都可以完成計劃,甚至利用空閒時間上完了一個學期的課外網課。與她接觸久了,就會發現,她從小就是一個有着良好時間管理能力的孩子,她的爸爸媽媽特別寵愛她,卻在她習慣的養成上面絕不留情面,還定下來兩條規矩,她到現在記憶猶新:用餐時間結束,就不讓再吃飯了;睡覺時間到了,就不能再寫作業了。
她那個時候覺得特別難以接受,吃飯時候不能玩,寫作業的時候不能開小差,太無趣了,太殘忍了。如今進入大學,她學習生活都能應付自如,還多次獲得學校的各項獎勵,才徹底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現在也給自己定下三條規章:
時間上:作息規律,不搞拉鋸戰,不做夜貓子;
心理上:遇事果斷做決定,不患得患失;
行動上:決定了就立即動起來,晚上進行一天的總結。
成績是表象,孩子背後的時間管理能力才是“指揮棒”。家長們教育孩子把時間管理做到位了,效率提高了,休息好了,身心健康了,成績還用擔心嗎?
2
自控力:
被萬人仰慕,
卻因“掛科”遭退學
考上名校,就是到了舒適區,可以放下壓力放縱“躺屍”休閒了嗎?當然不是。大學學府與高中最主要差異之一就是自主學習,填鴨式教育不見了,你不可以不學習,你更不可以不認真學習。
去年父母帶我到了國內幾大名校的圖書館,雖然正值炎熱的暑期,圖書館門口堆滿了自行車,一走進去,諾大的圖書館裏坐滿了人卻沒有一絲雜音。這裏看不到一個玩手機遊戲、刷抖音娛樂,甚至在談戀愛竊竊私語的學生——只有書面上堆着厚厚的文獻書本,奮筆疾書的莘莘學子。
然而,每年仍有名校學子自認為站在社會食物鏈的最頂端而不再努力,最終落得成績掛科,被退學、被留級的處分。
我的中學同學小杰,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當年小杰身上有一個巨大的弱點——沒有自控力,看到誘惑無法回頭,一步錯步步錯而且鮮有覺悟。我永遠記得小杰,打着“休息一下,勞逸結合”的旗號,但是實際上一旦完全放開去玩,他會忘記自己的學習計劃,他會忘記他現在需要做什麼,他可以不擇手段去充分延長這段“娛樂時間”。
小杰愛上了一款新遊戲,耽誤了學習和完成作業,他便想出了一個“歪主意”——那就是在收作業的時候,他——小組長,扣留隨機同學的一份作業,待老師當堂點數,全班起立時,他再冒用這一本作業上交,這樣他無論進退,都不是那一個“沒有交作業但是查不出”的“神秘同學”。
錯事做多終會被發現的,後來聽説他大一的那年,績點直線下滑,還因為作弊得了處分,目前正在留級的辦理中。
他的父母特別的悔恨,回想初高中時,每當在小杰不想學習、坐不住、沒有自控力的時候,他們沒有花心思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改變,而是把遊戲作為獎勵:你把作業寫完,就可以玩半個小時的手機;你現在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就有大把的遊戲可以玩了。玩遊戲是小杰的動力,也成為他的阻力。
小杰很聰明,但是往往在重點大學中落敗的選手就是像小杰這樣被弱點絆倒的學生,更容易走向惡性循環,最終丟了大魚。
3
社會力:
不靠成績一樣發光
我的朋友小殷5歲的時候,媽媽教會他騎自行車,然後殷殷非常喜歡騎車出去玩。有一天他遭遇了車禍而受傷,我本以為家人會將他圈養起來,但是之後,殷殷的媽媽雖然加緊了對殷殷的照看,但並沒有因為這次事故,而阻止殷殷看世界的這份好奇。
殷殷説,自己打小學唸書時,就經常站在學校小賣部看老闆售賣商品,他經常到高年級的手工教室去學習手工,他也喜歡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探索。
小殷的學習成績並不是最優秀,然而,媽媽的開明、放手,也培養了殷殷開朗堅韌的性格。他進大學的時候就是最主動的一批志願者,也許我們會疑惑,大家都是新生,怎麼做志願者?到底是誰更需要幫助?但此時的社會實踐,對我們就是最好的鍛鍊。
小殷不但是個出色的志願者,他還擔任社會實踐指導中心部門部長,被學校成功聘用;他參加了演講社團,海外3年的經歷帶給了他開闊的眼界。他以自己出色的演講水平,廣闊的知識背景成功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本校他自稱交流過的學生有5000人,最終與2000個人留了微信,與400人保持社交和聯絡,與100人是好友。課後他在外做兼職,又利用空閒時間在學校租了一個小角落開始“大學生創業”,他的大學生活可以給他的第一份簡歷上留下太多寶貴的線索和經驗,讓他“Outstanding”於我們之外了。
我在他的公眾號上看到了他最新舉辦的線上活動,點擊量破萬了。今年大家都抱怨新冠疫情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小殷已靠着自己創業的錢開始做公益了。
我們自嘆沒有這樣的能力,但小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鍛煉出來的,很多時候,我們寧願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玩玩電腦,看看手機,也不願去面對這個社會。
大學時代是進入職場和成人社會的“實習時代”,孩子在這四年中最該練習的一項社會能力,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小殷的媽媽,就給了孩子開眼看世界、走向人羣中的底氣。
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對我們投入了過多的關注和保護,沒有家長的看管我們就失控了;家長沒有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播下時間管理的種子,一到事務多的時候我們就兩眼一抹黑了;我們只知死讀書不聞窗外事,步入了社會才知道單打獨鬥有多難——而這些,我和我的許多同學本該在進入大學前就擁有的習慣、能力和意識,只能在未來的學習和人生中一點點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