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任性、不聽話?與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看看咱家有沒有

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新新人類,非常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個性不等同於任性,個性意味着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任性則意味着不計後果,根據個人情緒做事,可能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行為。

任性行為有時候跟父母的教育有關,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常常與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係,看看家長您中招了嗎?

孩子為什麼任性、不聽話?與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看看咱家有沒有

1、很少和孩子聊天

那天接孩子放學碰到同學家長,一位同學家長説孩子從小是個話癆,喜歡和自己聊天,在接孩子的路上,孩子總和自己聊些學校同學的事情,我説:“很好啊,一般男孩子不大和家長聊天,沉默的居多,怪不得你家孩子性格顯得那麼開朗陽光。”

另一位家長就説:“我家孩子就很少和我聊天,每天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不問不説話。”孩子不和父母聊天,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有的父母工作忙,沒空管孩子,或者只關心孩子學習的事情,別的不管不問

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形式就是和孩子聊天,在聊天中給孩子潛移默化地輸入正確的三觀,對人對社會的看法,和孩子的關係也會很親密,孩子對父母無話不談,也比較樂於接受父母的建議。

孩子為什麼任性、不聽話?與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看看咱家有沒有

2、過度干涉

家長總覺得孩子小,還不太懂事,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參與過多,孩子不需要的給予太多,需要的反而不在乎,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家長做主的結果是,如果不是出於孩子主動自願,違背了本心,就會出現事與願違的現象,終究會爆發。

關於孩子個人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家長提出建議和指導方向,避免走彎路,最終還是要孩子自己選擇,學會為自己負責,孩子做事也會更積極主動,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麼任性、不聽話?與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看看咱家有沒有

3、不會拒絕

沒有給孩子樹立很好的規矩,只知鼓勵,不知批評。鼓勵激勵是必須的,但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家長需要及時指出,這裏的批評是針對事情,而不是對孩子諷刺挖苦,進行人格上的攻擊,批評過後是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勇往直前。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不能溺愛,不懂拒絕。你不拒絕,到了學校,到了社會,總會有人對孩子不當的行為拒絕。

任性的孩子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讓孩子成為獨立勇敢的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事理性有節制,有同理心,善於和他人溝通,需要父母從小給孩子樹立好習慣。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説,70後倆娃媽媽,熱愛寫作,專注分享育兒教育知識。(圖片源於網絡,侵立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0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為什麼任性、不聽話?與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看看咱家有沒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