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鄧禹(2年-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南陽新野)人,東漢開國名將,雲台二十八將第一位,後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名將。
鄧禹年輕時與劉秀交好,後主動前往追隨,並提出“延攬英雄,務悦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興漢大計。初隨劉秀平定河北,後率部收復河東,轉戰關中,功勞卓著。
劉秀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酇(cuán)侯,後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去世後諡號元侯。
鄧禹自幼聰穎,十三歲時,就能通達《詩經》,後來到長安從師學習。
當時劉秀也遊學京師,鄧禹雖然年輕,見到劉秀後,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之後與其親密交往,結下友誼。
數年後漢兵起,更始帝即位,豪傑們多舉薦鄧禹起兵,鄧禹不肯相從。後聽説劉秀安定河北,鄧禹就驅馬北渡黃河,追到鄴縣投奔劉秀。
劉秀見到鄧禹後非常高興,笑着對鄧禹説:“我有任免官吏的特權,你遠道而來,難道是想做官嗎?”
鄧禹説:“我不願做官。”
劉秀説:“那你到底是想幹什麼呢?”
鄧禹説:“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我可以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於史冊。”劉秀聽後大笑。
鄧禹接着進言道:“更始雖然定都長安,但現在山東沒有安定,赤眉、青犢之流,劫輒以萬數,三秦一帶,往往羣聚假借名號。更始沒有挫敗過他們,而他們也不聽指揮,很多將領都是些庸人,志在發財,圖些快樂罷了,並不講究忠良明智,也沒有深謀遠慮,更沒有人想着尊重主上,安撫百姓。現在四方分崩離析,形勢清楚可見,明公雖然建立了輔佐王室的功勞,恐怕也難成大業。為今之計,不如延攬四方英雄,務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偉業,拯救百姓於水火,以公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
劉秀聽後大悦,此後令手下的人稱鄧禹為將軍,還讓他住宿在帳中,共同商定策略計劃。
等到王郎起兵,劉秀從薊城撤到信都,派鄧禹徵發各郡的人馬,得數千人,令他親自率領,去攻拔了樂陽縣。
後來,劉秀對着地圖,問鄧禹説:“天下的郡國這樣多,如今僅得了一個,你以前説以我的德才足可以平定天下,為什麼呢?”
鄧禹回覆道:“現在海內混亂,人們思念明君,就像嬰兒思慕慈母一樣。古代興大業得天下的君王,在於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劉秀聽後很是高興。
劉秀當時任用將領,多徵求鄧禹的意見,鄧禹所薦舉的人才,都能才職相稱,因此,劉秀認為鄧禹善於知人,對他也更加倚重。
正是所謂——慧眼識君,洞明時勢陳大計。02 引兵西進 平定河東震關西
鄧禹投奔劉秀後,積極建言獻策、廣泛舉賢任能,意圖輔佐劉秀共創大業、一統天下。當時,劉玄面對赤眉軍節節敗退,劉秀估計長安將來必為赤眉所破,就想乘機奪取關中。
之前鄧禹大敗銅馬軍,活捉了敵軍大將,之後跟隨劉秀追擊銅馬軍連戰連勝,平定了北州。劉秀知鄧禹深沉又大度,就拜鄧禹為前將軍,令其率二萬精兵,自選偏裨以下的人與其同去。
隨後鄧禹引兵西進,代行王事,伺機奪取關中。
公元25年正月,鄧禹率軍越太行山,出箕關進取河東(山西省南部地區)。河東都尉閉關拒守,經戰十日,大破守軍,奪獲大批軍資糧秣。繼而又率軍圍攻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但數月未能攻下。
這時,更始軍大將樊參率數萬人攻打鄧禹,鄧禹率軍在解南迎戰,大破敵軍,陣前斬殺了樊參。
之後,更始的屬將王匡﹑成丹等又合軍十餘萬,共擊鄧禹。初戰,鄧禹失利,部將樊崇戰死。天黑後雙方停戰,鄧禹的軍師和許多將領見己方氣勢受挫,都主張乘夜撤軍,鄧禹卻認為敵軍人數雖多,但氣勢並不強。
第二天,鄧禹利用敵軍停止進攻的時機,重新組織隊伍,調整了部署。
到第三天清晨,王匡出動全部兵力攻打鄧禹,鄧禹下令軍中不得妄動,嚴陣以待,堅守不出。等到敵軍來到營前,猝然擊鼓,全師出動猛撲過去,結果大破敵軍,慌亂之中王匡棄軍而逃,鄧禹率輕騎隨後急追,俘虜了對方多名主將,收繳了很多物資,兵器不可勝數,至此河東全部平定。
同月,劉秀在鄗邑(今河北省柏鄉縣北)稱帝,派使者拜鄧禹為大司徒。詔令中説:“前將軍鄧禹深執忠孝,與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孔子説過:‘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日益親密。’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勳尤著。如果百姓不親,缺少五常的訓導,你作為司徒,應對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於寬厚。今授你印綬,封為酇侯,食邑萬户。”
受封萬户侯,這時的鄧禹只有二十四歲。
河東既定,鄧禹又率得勝之師從汾陰(今山西省寶鼎)渡河,進軍夏陽(今陝西省韓城東南)。更始帝再次派出將領帶其部眾十餘萬,在衙縣抵擋鄧禹,鄧禹率軍將其攻破。
此時,赤眉軍趁虛而入攻破長安,更始政權自此滅亡。
當時,三秦的軍隊接連覆敗,而赤眉軍所過之處,殺燒劫掠胡作非為,百姓流離失所不知所歸。都聽説鄧禹的部隊紀律嚴明,攻必取、戰必勝,於是很多百姓望風而動,都攜老扶幼迎接漢軍的到來,歸順的人更是日以千數,沒多久,投順鄧禹的人眾驟增,多達號稱百萬。
鄧禹巡視各處,經常停車慰問百姓,父老童稚,白髮垂髻,都擠滿在他車下,無不感激歡樂,於是鄧禹的大名傳遍各地,名震關西。
劉秀知道後也非常高興,多次寫信讚揚了他。
正是所謂——引兵西進,平定河東震關西。03 持重緩進 威望受損屢受挫
話説鄧禹率軍屢破更始軍,一舉平定了河東地區,因為鄧禹的部隊紀律嚴明,為此深受百姓擁戴,一時間投順者以數十萬計,很快鄧禹的大名傳遍三秦、名震關西。
恰逢劉秀稱帝,拜年僅二十四歲的鄧禹為大司徒,一時間,鄧禹可以説是志得意滿、風頭無兩。
但也就是這時,奉命奪取關中的鄧禹出現多次失誤,進軍屢屢受挫,威望也明顯受損。
更始政權被赤眉軍攻滅後,鄧禹部眾都勸他乘勝入關,直接進攻長安。
但鄧禹卻採取持重用兵的態度,認為不欲速進,他對眾將説:“不可以盲然進軍,現在我部人數雖多,但能打仗的卻少,前面沒有可依賴的積蓄,後面也沒有可供轉運的資財。赤眉軍剛剛攻取長安,財富充實,士氣鋭不可擋。然而盜賊羣居,沒有長久的打算,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哪能堅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廣人稀,穀米牲畜多,我們暫時整軍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察赤眉軍的弱點,才可以設法進攻他們。”
於是引軍北至縌邑縣,駐守靜觀其變,鄧禹所到之處,又擊破了赤眉軍外圍的一些隊伍,各郡縣都開門歸附。
劉秀因關中未定,又見鄧禹久不進兵,於是下詔催促鄧禹進軍長安,詔令説:“長安的官吏民眾,惶惶無所依歸。應掌握時機進討,安定撫慰西京,以維繫百姓的心。”
可鄧禹仍堅持自己的意見,只是派軍攻取了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諸縣,安排將軍馮愔、宗歆留守枸邑,自己則率主力前去平定北地(今甘肅慶陽和寧夏吳忠一帶)。
但此次鄧禹用人失當,馮愔、宗歆二人為了爭權竟然內訌,馮愔殺了宗歆後,又接着反擊鄧禹。鄧禹急忙遣使問計於劉秀,劉秀問使者得知馮愔最要好的人是護軍黃防,便猜馮愔、黃防不能久和,回報鄧禹説:“逮捕馮愔的人,一定是黃防。”
隨後派遣尚書宗廣前去招降黃防。一個月後,黃防果然抓住馮愔,率領其部眾歸罪。
不久,劉秀遣使者改封鄧禹為梁侯,食邑四縣,這下規格大大降低了。這時赤眉軍西走扶風,鄧禹才往南至長安,駐軍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
隨後,率領諸將軍沐浴更衣齋戒,選擇吉日演習禮儀,祭祀高祖廟,收了十一帝的神主,派使者捧到洛陽,還專門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巡守園陵。
後來,鄧禹率兵與割據勢力延岑大戰於藍田,未能取勝,就暫時駐兵雲陽。
期間,漢中王劉嘉趕到鄧禹處投降,因為劉嘉的丞相李寶傲慢無禮,鄧禹一怒之下就將其斬殺,李寶的弟弟得知後,收集了李寶的部眾,急攻鄧禹為兄報仇,由於事發突然,倉促應對之中將軍耿欣被殺,此後鄧禹的處境也更加被動。
不久,赤眉軍再次返回長安,鄧禹率軍與之作戰失利敗走,退守高陵後,因為糧草欠缺,將士們飢餓難耐,只能靠吃棗菜度日。劉秀得知後詔令讓鄧禹撤回,不要再妄動進兵,可是鄧禹認為自己身負平定關中的重任,卻遲遲沒有取得成功,為此很是慚愧,之後依然多次帶着飢餓的士兵去征戰赤眉,也總是很不順利。
正是所謂——持重緩進,威望受損屢受挫。04 引咎交印 疏遠名勢受尊寵
鄧禹奉命奪取關中,雖然前期大破更始軍,收復了河東地區,但在之後應對赤眉軍時,卻頻出紕漏,屢次受挫,威望日損。
劉秀見此情形,就命馮異前往平定關中,詔令讓鄧禹撤回,可鄧禹心有不甘,強帶着飢兵多次出戰,依然無果。
後來看到馮異與赤眉軍在華陰對峙,便率部前往,打算邀馮異共同迎戰赤眉軍。
鄧禹找到馮異後説了自己的想法,馮異卻並不贊成他的做法,馮異説自己率軍已經和赤眉軍對峙了兩個多月,敵軍依然很強大,只可智取不宜強攻,應放赤眉軍過去,到時候前後夾擊才能獲勝。
可是,鄧禹的部將車騎將軍鄧弘邀功心切,急於出戰,自率所部與赤眉軍大戰,赤眉軍佯敗,丟棄輜重退走,車上盡裝泥土,僅用豆子覆蓋在表面,鄧弘的士卒因為缺糧已久,看到輜重就爭相奪取。
這時赤眉軍乘機還軍猛攻,鄧弘軍大敗,鄧禹、馮異只好合兵一處前往救援,赤眉軍再次退去。此時的鄧禹見敵軍敗走,不顧馮異的勸阻,執意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哪知赤眉軍預有準備,鄧禹再次戰敗,死傷三千餘人,只帶着二十四騎逃歸了宜陽。援助他的馮異也被擊敗,最後棄戰馬徒步逃出,退回豁阪(位於湖縣西)後堅壁自守。
戰後,鄧禹認識到了過錯,自己久戰無功,使漢軍屢次受損,不等光武帝責罰,就主動引咎上交了大司徒﹑梁侯的印綬。
光武帝也再沒有責怪他,數月後,再次拜他為右將軍,命鄧禹與其他將領一起進擊延岑,鄧禹連破其軍,延岑逃往漢中,部眾全部投降。
天下平定後,劉秀加封功臣,封鄧禹為高密侯,食邑四縣。因鄧禹功高,光武帝又封其弟鄧寬為明親侯。
鄧禹內尚文明,為人忠厚淳樸,而且行為周密,服事母親非常孝順。看到天下已經平定,就主動請辭想疏遠名勢。
此後鄧禹整飭家規,教養子孫,他有子十三人,而儒家經典也剛好有十三部,鄧禹便教十三子各一門經學,使其都可以成為後世的楷模。
鄧禹既不修私產也不謀私利,家中的一切用度都取之於封地賦税。他這種功成身退﹑淡薄名利的做法深得君王讚賞,因此劉秀也更加尊重他。
公元56年,鄧禹再次代理司徒職務,從帝巡視山東,到泰山築壇祭天。劉莊即位後,因鄧禹是先帝元勳,拜其為太傅,朝見時讓他東向站立尊如賓客,甚見尊寵。鄧禹卧病後,劉莊多次親臨問候,不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諡曰元侯。
公元60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台,其中鄧禹名列第一。
正是所謂——引咎交印,疏遠名勢受尊寵。小結
與他人相比,鄧禹也許並不是優秀的指揮官,更非驍勇的戰將。但一個政權的建立,軍事人才固然重要,能夠識得大體,維繫帝國穩固的臣工更是難得。
如果説劉秀是船長,鄧禹無疑是與他心有靈犀的大副,有他在,東漢這艘巨輪才得以在驚濤駭浪中順利前行,大漢四百年的基業才得以載入史冊。僅憑這一點,鄧禹就足以居雲台之首,受萬世敬仰。
— — — —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閲讀,歡迎點贊、評論和轉發~
參考資料:
[1]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中華書局。
[2]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