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朝鮮戰爭,蘇聯“支援”給志願軍大量裝備,為何彭老總要生氣?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經典

朝鮮戰爭,蘇聯“支援”給志願軍大量裝備,為何彭老總要生氣?

作為中國的盟友,蘇聯曾在抗美援朝時期賣給中國部隊大量武器,彭老總卻對此非常生氣,甚至在對蘇聯的感謝信上圈字表達不滿。而知道戰爭內情的人也同樣生氣,畢竟作為新中國的老大哥,蘇聯的做法簡直是太不地道了。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就在黨中央準備派遣志願軍部隊跨過鴨綠江的時候,志願軍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裝備不足。對面的聯合國軍隊除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美軍之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聯軍部隊,飛機大炮坦克應有盡有。反觀志願軍部隊,當時中國能夠拿出手的飛機也就一百餘架,並且剛經歷過長時間的戰爭,國內的槍支彈藥也非常奇缺。


這個時候,黨中央想到了老大哥蘇聯。雖然此次戰役對蘇聯來説並沒有太大威脅,但一旦中國失守,美國人進入亞洲東部地區,蘇聯也會面臨東、西、南三個方向的夾擊,向北就是北極圈,可以説是四面楚歌。為此,全國人民勒緊了褲腰帶也才湊出志願軍一年所需的彈藥,周恩來總理也曾經親自前往蘇聯協商,請求蘇聯的幫助。

蘇聯的飛機彈藥是借來了,不過,這並不是免費的,而是有償購買。彭德懷知道這一事情之後非常生氣,明明我也在保護你的南大門,你卻不領情發戰爭財。


拿飛機來説,周恩來總理親自前往蘇聯商議購置飛機一事,最後終於買了米格-15式新型戰鬥機100架。但就在這時,蘇聯方面卻是怎麼樣也不肯出售配套副油箱,最後周總理只能帶着戰機回國。副油箱對於戰鬥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戰鬥機本身就是短途飛行為主,但為了能夠適應長距離作戰,副油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當時志願軍總司令找到國內瀋陽飛機修理廠,直接要求3個月造出3000個副油箱。

這對從沒接觸過飛機制造的中國來説簡直是天方夜譚,但瀋陽飛機修理廠組織工程師日夜研究,竟然在3個月後超額完成了任務。雖然是用白鐵皮字做的,但對當時的戰鬥機來説已經是如虎添翼了。


在與蘇聯商議購置武器過程中,蘇聯同意將早已淘汰十多年的76.2毫米高射炮賣給中國。這批高射炮是為了防禦時速600公里以內戰機的,但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聯軍部隊戰機時速普遍在1000公里左右,這樣的高射炮顯然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思,用來對付美軍部隊就跟撓癢癢似的。如果志願軍能夠在高射炮上裝備精良,也不至於被美聯軍的飛機追着打了。


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到僵持階段之後,毛澤東曾經數次致電斯大林,要求蘇聯派遣軍事顧問,支援中國志願軍部隊的工作。在電報中,毛澤東説:"蘇聯應該派83位軍事顧問,其中志願軍總部10人,5個兵團10人,21個軍團63人,並要求"最好取道北京前往朝鮮"。受到電報後的斯大林卻只同意派遣5名軍事顧問參與到戰爭中。


斯大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始終保持充耳不聞的角色,即便是派出了5名軍事顧問,也只是以記者的身份派遣在各個部隊裏。事實上,蘇聯方面派來的軍事顧問在戰鬥中也只是聽聽而已,並沒有對戰爭起到多大的作用。這些軍事顧問反而作為斯大林的眼線,被分佈在各個部隊裏,隨時向蘇聯傳遞戰場消息。直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這些名義上的軍事顧問又被蘇聯召回。


有數據顯示,自從1950年開始,中國一共向蘇聯貸款3.4億美元,大多用於朝鮮戰場抗爭美聯軍。這些貸款,幾乎全部是貸款,每年還帶着利息。作為當時中國的老大哥來説,蘇聯這樣做確實非常讓人寒心。

雖然外國支援不到位,國內對於朝鮮戰場的支持還是很得力的。各行各業都掀起了捐助活動,在人民羣眾內也以立功為榮,紛紛支援前線,給朝鮮戰場製造出堅實的後盾。對比國內外對於戰爭的態度,也難怪彭德懷得知蘇聯行徑時會非常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