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害人精”,不傷身還致癌,真的假的?不敢吃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作為一種增鮮劑,在我們小時候經常食用。據統計,我國成年人曾每天平均攝入一小勺味精,但現在,很多家庭漸漸不用它了,在外面吃飯時,也常會質疑“是不是放了味精”。究竟發生了什麼?

問了一圈周圍人,答案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詞——致癌!近年來,“味精緻癌”的言論充斥眼球,讓很多食用味精的人紛紛開始棄用。

一、味精的爭議,從“舉報”開始

味精的故事,還得從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説起。

1908年,在一次晚餐中,他發現妻子做的海帶黃瓜湯特別鮮美,於是就問她是否添加其它食材,得到否定的答案。池田菊苗覺得,海帶當中肯定有特別之處,於是開始研究它的化學成分,提取出了穀氨酸鈉,就是它讓海帶湯變的鮮美。隨後,他將穀氨酸鈉做成鮮味劑,取名為“味之素”,獲得了專利。

再後來,中國工程師吳藴初研究了“味之素”裏的穀氨酸鈉,想辦法自己提煉出來,這就成了人人都在用的中國味精。

而國人吃了近一個世紀的味精,近年來卻紛紛放棄它,這是為何?還又得從一個叫做趙浩民的美籍華裔醫生説起。

1968年的一天,他給新英格蘭醫學報寄了一封信,寫道:他每次在美國中餐館用餐後,脖頸後面都會出現麻痹感,伴隨心跳加速、體力不支。而原因可能是因為中餐館使用的味精。

此言一出激起千層浪,傳言迅速流傳開來,科學界對味精開始了一系列研究,人們也開始害怕,拒絕吃中餐,以至於各個美國中餐館被迫打出廣告,聲明“不在菜餚中加味精”。

味精是“害人精”,不傷身還致癌,真的假的?不敢吃的人都看看吧

就這樣,各種關於味精有害的説法層出不窮,其中“味精緻癌”——在炒菜時會發生反應,產生致癌物的説法,更是廣為流傳。人們對味精的誤解日益加深,就這樣,原本是“增鮮好手”的味精,漸漸在我們的廚房裏消失了。

二、味精加熱到100℃,就會產生致癌物?

味精是什麼?它的成分很簡單,最主要的是穀氨酸鈉,是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像我們每天吃的肉、蛋、豆製品等食物會含有大量穀氨酸,可以經過消化、分解,被人體吸收。而鈉離子,更是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和調味品中,比如大家每天吃的食鹽。因此,從成分上來説,味精並不會毒害人體。

而味精加熱後,會轉變成焦穀氨酸,很多人認為這種物質就是致癌的“兇手”。

對此,江蘇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王東旭副主任醫師表示,味精處於100℃温度下且加熱一個小時,確實會產生反應,生成焦穀氨酸鈉,但是含量非常低,僅有0.6%的味精會生成焦穀氨酸。而這種物質本身是無毒的,也並不是致癌物,對人體不構成什麼威脅,所以不需要過度擔憂。

目前,沒有任何一篇權威文章能夠證明味精是致癌的,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出的幾百種致癌物中,也沒有發現焦穀氨酸或味精的身影

如果你還有疑惑,我們可以從製造、生產的角度分析一下。

味精的製作過程與多數酒、酸奶、醋等一樣,靠發酵而來,原料主要是小麥麪筋或化學合成,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加工工藝。所以,只要保證生產流程嚴格符合規範,基本不會有什麼安全問題。

味精是“害人精”,不傷身還致癌,真的假的?不敢吃的人都看看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適量食用味精完全不用擔心的。與其擔心致癌,我們真正應該權衡的是味精中的鈉含量。鈉離子食用過量可導致血壓上升、骨質疏鬆、糖尿病等問題,在吃味精的時候,也要稍加註意,花點小技巧,可以更安心!

三、吃味精也有技巧

1、味精鈉含量較高,這些人少吃

味精的鈉含量比較高,像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要少吃,以免加重病情。

2、這些菜不建議放味精

如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加醋的酸味食材,並不建議放味精,因為在酸性條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鮮味也會明顯下降;拌涼菜時,温度太低,味精也發揮不了作用。此外,炒肉菜時也可以不放,這類食材本身就自帶“鮮味”,沒必要放味精。

3、選購時要注意

購買味精時,儘量選擇正規商店,或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包裝袋上印有“QS”標誌的產品,其中,以穀氨酸鈉含量達到99%的純味精為較優選擇。而好的味精一般具有以下特點:晶體潔白、均勻、無雜質、流動性好、無結塊。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

味精是安全的調味品之一,不要給它“扣帽子”,適量食用完全沒問題,大家沒必要因為一些傳言而對它避之不及。


參考資料:

[1]為什麼大家都不吃味精了?關於味精背後的故事.臨牀營養網 .2020-08-14

[2]鍾凱. 味精不能再任性吃了[J]. 食品與生活, 2017(9):30-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9 字。

轉載請註明: 味精是“害人精”,不傷身還致癌,真的假的?不敢吃的人都看看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