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清明日》
在明朝的時候,天安門叫做“承天門”,那時還只是一個三層樓的建築,遠沒有現在這樣恢弘,後來到了清朝時,就對承天門進行了擴建,從此就改名為天安門。後來經過一代又一代工匠的修繕建造,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天安門。那大家知道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誰嗎?相信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位設計師在設計時只有18歲。
一、修建紫禁城
幾百年以來,天安門見證過無數的歷史,見證了中國從低谷走向了現在的高峯,它永遠是那樣的沉默,永遠是那樣的恢弘,永遠靜靜的看着這個國家的發展。天安門的設計師叫做蒯祥,他與天安門的故事還要從明朝開始説起。當初朱棣準備遷都北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營造皇城,在經過多方考察後,朱棣決定在元朝皇城的基礎上修建新的皇城。
修建新的建築,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尋找工匠,由於朱元璋定都的是南京,所以最初的那一批工匠就是在南京附近尋找的。蒯祥出生於江蘇的一個工匠世家,他當初得知要修建新的皇城後,就積極參與了報名,後來經過多方挑選,他成功選入了。之後蒯祥就和一眾工匠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他們要預先將皇城修建完成,然後等待着遷都。
二、蒯祥的方案
紫禁城的標準是極高的,那時所有人都知道,這裏將是明朝幾百年的都城,所以不管是用料,還是設計風格,使用的都是最高標準。就比如説紫禁城裏面的地磚,那時就被人們稱之為“金磚”,為什麼會有着這樣的稱呼呢?因為當時鋪墊紫禁城的地磚,是明朝最好的地磚,造價極為的昂貴,素來有着“一塊地磚一兩金”的説法,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稱呼。從這兒就可以看出紫禁城的標準有多麼的高。
在修建紫禁城時,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皇宮的大門該如何修建?工匠們在討論了很久,仍然沒有拿出一個能令所有人滿意的答案,那時蒯祥站了出來,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大家一開始並不在意他的方案,都認為一個毛頭小子,能提出什麼好的方案來,結果在仔細看了他的方案後,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案非常的不錯,不過也不敢就這樣決定下來,於是就將他的方案報了上去。
很快朱棣就拿到了天安門的設計方案,他看完後龍顏大悦,當場拍板就按照這樣的設計建造,於是乎,18歲的蒯祥就成為了天安門的主設計師。當天安門最終建造出來時,所有人都極為滿意,朱棣當場賞賜給了他“少年魯班”的稱號。對於一名工匠來説,能得到這樣的稱號,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榮譽。
三、蒯祥的一生
蒯祥因為設計建造了天安門,一舉成為了工匠羣體中的領頭人物,但他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在待人接物方面一如既往的謙虛,在此後的時間裏,一直為着北京的建築奉獻着智慧。後來他的父親年齡大了,選擇了告老還鄉,朱棣還主動讓他接任父親的位置,繼續為大明王朝建造更多更好的建築。
幾十年後,當初那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天才,也成為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令人為之矚目的建築。就比如那時北京城的建築,不管是皇城,還是王爺府,又或者普通的基礎設施,都能夠看到蒯祥的影子,可以説蒯祥憑藉着一己之力,奠定了北京城之後幾百年的氣象,可謂是功德無量。
在年老之後,蒯祥由於身體的原因,不能再親赴一線,但他並沒有因此離開建築行業,而是選擇向後代傳授自己的技藝。在蒯祥的悉心教導下,湧現出了一位又一位的名匠,徒弟之後又收了新的徒弟,在蒯祥逝去之時,早已是桃李滿天下。到了現在,蒯祥的技藝也沒有失傳,香山派建築就是他當初所傳承下來的技藝。
結語:
蒯祥的一生,建造出了數之不盡的建築,但他的功勞遠不止於此,他的一生還培養了無數的建造名匠,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隨處能見到香山派的影子。相信全中國都知道天安門,但同樣也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知道天安門的建築者。天安門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我們不應該忘記它的建造者,大家可以講蒯祥的故事,告訴身邊的朋友,告訴自己的子女,讓大家永遠記住他為我們做出的貢獻。
參考資料
《清明日》
《天安門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