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霜序
唐朝名將為自己刻碑,千年後被當農具使,現是美國博物館鎮館之寶
戰爭似乎從古至今都是個無人能解的命題,身居高位者很多時候都喜歡用戰爭來滿足自己攻城略池的慾望。但在這個過程中,士兵們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慘痛的。不然怎麼會有一句話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呢?
但儘管如此,卻還是有能夠跳出這個功與名的常規,更多關注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將領的人。唐朝名將王忠嗣就是如此。此人驍勇善戰,鼎盛時期曾任四方節度使。手握重兵,風光無限。
但是他就不會將手下士兵們的性命視若草芥,而是主張邊疆安定,輕易不會發動戰爭。哪怕是皇帝下的命令,他也會盡量苦勸,來扭轉皇帝的心意。興許正是因為常年征戰沙場見過太多馬革裹屍都無處可回的人,才會讓他多了這份憐憫吧。
然而身處沙場中的他是如此,不代表那坐在高高廟堂之上的人也是如此。當時的唐朝和吐蕃經常起衝突,唐玄宗咽不下這口氣,下令讓王忠嗣奪回曾經讓吐蕃強佔的石堡城。
王忠嗣深知那裏地形險要,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只要糧草充足,他們從下方攻上去,哪怕損失幾萬人都不一定能夠拿下,哪怕拿下了,這用鮮血和白骨堆起來的勝利,又有什麼開心的呢?
正因為有這一層考慮,他拒不領旨,並且苦口婆心的告訴皇上這些道理。但是皇上哪裏聽得進去這些?一怒之下將王忠嗣貶官,而這位難得的仁心將領也在不久之後離奇身亡,實在讓人唏噓。
王忠嗣不去,不代表別人不去。唐玄宗鐵了心要拿下這座其實微不足道的小城,便任命哥舒翰接替王忠嗣的職位來完成這件事。
這哥舒翰也是唐朝數一數二的名將,那句殺氣淋漓“哥舒夜帶刀”説的就是他。他接受了命令,一心想要做出點成績來,便帶着幾萬人馬圍攻石堡城。而在發現城中只有數百人之後,哥舒翰原本以為,這次肯定是輕易就能凱旋而歸。
然而之後發生的一切就像王忠嗣的預言重演。這區區數百人的小城硬生生磨光了唐軍四萬人馬,最後彈盡糧絕才被攻下。而在這期間,很長一段時間唐軍被吐蕃駐軍打的是寸步難行,直到哥舒翰氣急敗壞下令如果攻不下來就殺了這些士兵,他們才咬牙以命相搏,奪得勝利。
然而這勝利能算是勝利嗎?簡直可以説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完全是靠士兵們的命堆起來的。然而哥舒翰可不管這些,他不但風光而歸,還命人為自己刻碑記錄豐功偉業。
而他的石碑又和尋常石碑不同,是十分靈巧的八面石碑。每一面都刻滿了自己的功績。然而就算這樣,千百年後,這石碑仍不知何時倒在塵土之間,再次被人發現,被當農具使,被做成了農民家的石磨子。
直到一位精通中國歷史的美國人發現它的稀奇之處,它才擺脱了農具的身份。然而也正因為這樣,這件文物至此流失海外,現是美國博物館鎮館之寶,多少錢都沒法再次買回來了。
想想這石碑上記載的血淚史,再想想如此珍貴的文物卻不能迴歸自己的祖國,兩件事情真是都讓人無比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