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
1929年1月10日晚,楊宇霆、常蔭槐被槍殺於老虎廳,整個中外社會為之震驚,因為這不僅僅是東北軍的家事,更是一起重大政治事件。關於少帥張學良為何要殺這兩個人,其中原委頗為曲折,在少帥晚年的自述中曾經這樣檢討:因為自幼喪母,父親忙於軍政,童年並不好學,缺乏良師益友,但父親在各方面對自己卻寵愛有加,以至於在而立之年突然接管大任,自己在處理內外事務時往往有勇無謀。
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晚年的張學良對於當年槍殺楊常二人已經感到非常後悔。“東北王”張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之後,少帥曾與楊宇霆私下密談。當時張學良表示,願意將整個奉天交到楊宇霆手中,楊宇霆卻無比傲慢,以東北軍界元老自居。
但後來推選東北軍政領袖時,楊宇霆也表明了立場,並沒有反張的野心。楊宇霆的真實目的是以東北軍功勳元老的身份,再聯合其他掌權大佬,達到居於幕後來左右政局。
事實上,當時支持楊宇霆的遠遠少於支持張作相(張作霖的結拜兄弟)的,而張作相完全支持張學良繼位。張學良出任東北保安總司令之後,對於楊宇霆也並沒有委任新職務,但奉天兵工廠督辦總參議的位子一直都是他的,張學良對這些也是默許的。
張學良第一次發現楊宇霆有挑撥陰謀是在迎擊軍閥張宗昌的時候,那時張宗昌起義失敗要退去關外,奉系軍閥很早就對張宗昌一直存有不滿,因此拒絕他進入關內。張學良當時派楊宇霆迎擊張宗昌,但楊宇霆臨走前問了一句:少帥準備怎麼處置他?
由於張學良與張宗昌曾經拜過把子,因此張學良並未明確回答楊宇霆。而當時少帥旁邊的人極力主張殺人滅口,楊宇霆也就當他默許了。張宗昌沒想到奉軍真會過來打他,於是被楊宇霆活捉,不過楊宇霆在生擒了他之後又放了他,並對他説:是漢卿要殺你,不是我的想法。張宗昌聽後趕緊逃跑,並寫了一封信斥罵張學良,少帥這才知道了楊宇霆的挑撥。
大帥張作霖被炸死後,年僅二十七歲的少帥便在一幫老人的擁護下繼任東北大統,那時候的張學良便已經在醖釀東北易幟的事情。關內各派系都前往瀋陽積極爭取東北軍,唐生智當時派劉興,白崇禧派葉琪,先後都到了瀋陽,不過他們都沒有來見少帥,而是見了楊宇霆。事實上,這兩人也不明所以,到了東北,楊宇霆説關外的任何事他都能做主。信以為真的兩人便跟楊宇霆進行了密談。但後來劉興偶然遇見了張學良,少帥問其為何不來見我?
劉興回答已經面見過楊督辦,然後説明了一切。後來張學良質問楊宇霆是否已經跟劉興、葉琪見面,楊宇霆回答他們兩人我已經分開聯絡了,少帥負責的是與民國政府聯絡,而他負責和地方派系聯絡,少帥又問楊宇霆,如果與民國政府聯絡失敗將會怎樣,楊無以作答。
後來張學良才得知這些都是常萌槐的計劃,常萌槐是楊宇霆的親信,也是東北地區交通委員會委員長,是楊宇霆親自保薦的,張學良對這個人還是很有印象的。之前就聽説他故意積壓軍費,而且日本人曾威脅老帥張作霖簽署五路條約時,便是常蔭槐在旁勸誡堅持不能籤。
而此時手握一方大權的張學良,在外經常受日俄帝國主義的壓迫,內政又被這夥“元老”不放在眼裏。少帥深深地明白,如果他不立威是絕對無法真正站起來的,但這也只是一個想法而已。後來楊宇霆給母親做大壽,張學良並未收到邀請,而前往參加的幾乎全是楊宇霆這一派的人。少帥自行前往到現場時,那些人還是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根本沒有理睬他。而楊宇霆入場時,也沒跟少帥打招呼,而其他人則全部起身迎接。
之後還有“三拋銀元”事件,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和常蔭槐脅迫少帥,要求設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張學良以身體不適推辭,令其晚上再來。當日晚上二人再來赴會時卻被以阻礙國家統一為由槍殺於老虎廳,逮捕到滅口,前後僅僅不到一分鐘,兩人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事後、少帥還派遣部下給兩家人送去了輓聯,之後少帥的立威目的顯然已經達到。但對於他槍殺楊常二人,外界始終都有另一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