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阿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曹操溺愛曹植的故事
回覆【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君心微暖 · 主播 | 阿成
有書君説
《三國》之“情與愛”系列已經結束,第二期專欄《三國》之名家教育系列上線啦~
在這一週的時間內,有書君會和大家一起品讀三國名家教育,在英雄輩出的歷史中領略家風的魅力。
三國裏,最讓人惋惜的人物莫過於袁紹。
出身於世族大家,擁有一手好牌,卻頻頻出錯,打得稀巴爛。
《習慣的力量》中,有這麼一句話: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袁紹的失敗,很大部分源自於他的性格。
一個人的外在無論多強大,也無法掩飾他內在的欠缺。
在知乎裏,有一個網友這樣評價他:
“袁紹是很孤傲的,他的傲氣,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卑。”
也正是由於骨子裏的自卑,造就了袁紹最後的悲劇。
豪門庶子的自卑心
世人皆知,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豪門大家,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
陳壽在《三國志》裏記載:
“高祖父安,為漢司徒。
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單憑勢傾天下這四個字,就能看出袁紹的家庭絕非一般小家族。
這樣的家世,袁紹又怎會自卑呢?
其實,在大家族裏,袁紹有一個令他自卑的身份:
那就是他的母親是袁家的奴婢,他是個家奴所生的庶出子。
他自小被父親過繼給伯父袁成,可見對他的極為不重視。
在古代禮法森嚴的觀念裏,嫡庶有別,在袁氏這樣的門閥家族更是如此。
從親弟弟袁術對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在家的地位。
袁術曾嘲諷袁紹:
“羣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袁術稱他這個哥哥,為家奴。
可見,庶出子袁紹的童年,是被鄙視的童年,也是被“正牌少爺”袁術看作是“家奴”的童年。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袁紹總有一股近似扭曲的好勝心,他拼命的努力,想去證明自己。
不受關注的孩子,格外的會討好人,年少時的袁紹亦是如此。
在長輩眼裏,他事事妥帖,深得喜愛。
年紀輕輕不到二十歲就當上了縣長,比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的袁術可謂強了很多倍。
袁紹特別會利用世俗的力量,他樂善好施,為己攢得美譽。
郭嘉曾説過他的心思:
“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
漢朝特別注重禮孝,父母過世,袁紹在家守孝六年,此孝舉亦為他贏得不小的聲譽。
守孝後,袁紹退隱洛陽。
然而,他的野心又怎會真的盡於此。
説是隱退,卻暗中卻結交何顓、張邈等黨人和俠義之士,足見其欲成大事的野心。
這世間總有人會嫉妒你的成就,聲名鵲起的袁紹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當時的宦官就指責他不聽呼召,養就死士,有預謀之意。
在叔父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到何進手下去當差。
公孫瓚還因此嘲諷袁紹:
“母親出身那麼低,你怎麼還敢這麼努力,不想着謙虛呢?”
袁紹極盡心思攢得的聲譽,卻因為他庶出子的身份,而被世俗看成一種罪過。
此事在《後漢書》中,也有記載:
“《春秋》之義,子以母貴。
紹母親為傅婢,地實微賤,據職高重,享福豐隆。
有苟進之志,無虛退之心,紹罪九也。”
袁紹的童年,即無父母疼愛,身份還遭世人詬病。
這無疑給袁紹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傷害,也成了袁紹內心深處自卑的根源。
命運被性格主宰
諸葛亮説: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弘揚志士氣概,就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
袁紹雖然名聲在外,但自身卻缺乏十足的底氣。
從袁紹最初的謀政手段,就可以看出他的小格局和不自信。
幼帝劉辯在位,宦官攝政,朝野混亂,袁紹向何進獻策:
“可以調集四方猛將豪傑,領兵開往京城,對太后進行兵諫。”
對付區區外戚和宦官,就要動用四方軍隊的力量,可見袁紹底氣不足,缺乏果敢。
反觀曹操的觀點,則令人佩服:
“宦官之禍古今皆有,只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一小吏便可將其付之牢獄。
但招軍勤王,則是引虎狼之計。”
事實證明,董卓除宦後,改扶劉協,權侵朝野,禍害更甚於宦官之禍十倍。
其實,在董卓入京還沒站穩之際,鮑信就向袁紹建議乘其長途勞頓,突襲擒拿。
但袁紹膽怯不敢做,而錯失良機。
董卓大權在握後,袁紹也只敢對其憤怒一吼,拂袖而去。
之後,他就把朝廷頒的符節掛在上東門上,便逃去了冀州。
事實上,以當時袁紹的名望和家族實力,董卓並不敢把他怎樣。
而且,在袁紹逃走後,董卓怕他糾集勢力反撲,還特意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
袁紹的性格不僅讓他錯失良機,也為他以後的大業埋下了伏筆。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泥於小節。
果敢善斷之人,方能成事。
袁紹的頻頻失誤,跟他的好面子和剛愎自負的性格不無關係。
官渡之戰,田豐向袁紹進言,曹操善用兵,不一定能打下他們,不如作持久之計,而後必能獲勝。
袁紹卻覺得田豐是在説自己用兵不行,比上曹操,人傻錢多隻能耗着。
所以,他就把田豐下了牢獄。
結果,官渡之戰大敗,十萬兵馬盡沒於大河之南。
戰敗後,有人覺得田豐日後必會受到重用。
田豐卻説:
“如出兵打勝了,我一定能夠安全。
如今兵敗,我必死無疑。”
果然,袁紹回到鄴城後,因為怕人説他不聽田豐勸,而嘲笑於他,就下令殺了田豐。
可見,袁紹的內心不容許自己的顏面有一丁點兒的受損。
其實,田豐早就看穿了袁紹,他的性格終會斷送他的大業。
一位名人曾説:
“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兵敗於官渡。
所以有謀還要善斷。”
袁紹的一世野心,就是被他不善斷的性格所主宰,而付之東流。
為幼子,棄天下
阿德勒説:“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的傷害,是一個人此生難以癒合的傷口。
袁紹這個曾擁兵天下的人物,也不例外。
一生戎馬,建功立業,其實就是他內心渴望的缺失。
袁紹一生都在追逐被認可的路上,內心深處的渴望就是那份來自於家庭的愛和關懷。
在面對江山和家庭關愛這道選擇題上,袁紹選擇了後者。
他對家庭關愛的渴望,遠勝於他對江山的重視。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劉備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要策應袁紹。
曹操為消弭後患,領兵攻打劉備。
此時,田豐對袁紹説:
“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
然而,袁紹只因為小兒子生病,一句孩子生病了,不能戰,而回絕了田豐。
面對如此無大局觀的袁紹,田豐只得氣沖沖地退去,直呼:
“完了,沒有希望了!
千載難逢的時機,因為孩子有病就丟掉,可惜啊!”
袁紹聽説了田豐的言論後,則惱羞成怒,自此疏遠田豐。
可見,袁紹所謂的大志,遠不及自己內心深處對家庭關愛的奢求。
因為,那也正是袁紹童年的渴望。
相對於袁紹極盡心思的童年,曹操的童年則是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的。
這也造就了,曹操的豪爽和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
反觀曹操處理家國之事的態度,就知道他為何能取得成就的原因了。
曹操曾一度鍾愛小兒子曹植,並有意於讓他即位。
而在曹植司馬門事件,他確定曹丕為繼承人後,就不再改變。
甚至,曹操在臨死前幾個月,還將楊修除掉。
他的動機之一,就是繼續剪除曹植的黨羽,為穩固大業而放棄兒女情長。
袁紹則不然,他晚年廢長立幼,卻沒有為幼子做好託孤的長遠策略。
他死後,導致兒子們四分五裂,大業成空。
正是袁紹內心深處的自卑,侷限了他的長遠眼光,也為袁氏家族的命運做了抉擇。
袁紹終其一生的追逐,始終沒有戰勝童年卑微身份給自己性格造成的影響。
在他傲氣、自負的強勢外表下,不過是他對童年自卑的掩飾。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
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
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
這是羅貫中對袁紹的評語,一句鳳毛雞膽事難成,寫破了袁紹厲色面具下的卑微。
盧梭説:
“自信心對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
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
袁紹一生的機遇,終是被他的自卑性格所連累,命運也因此而被主宰。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明天我們要講的是
想知道更多三國精彩內幕
每天記得準時來收聽呦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個“在看”噢
不讓專欄飛走,請寵溺點贊!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