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北面門户,也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分界線。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燕雲十六州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北宋的葉隆禮在《契丹國志》中説道:“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那麼燕雲十六州究竟是哪十六個州?又分別對應現在的哪些地方呢?
這十六個州分別是幽州(今北京)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檀州(今北京密雲) 薊州(今河北薊縣)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媯州(今河北懷來) 武州(今河北宜化) 蔚州(今河北蔚縣)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雲州(今山西大同),總面積大概在12萬平方公里左右。
那麼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究竟有多重要呢?首先,他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軍事屏障。燕雲十六州的北部是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這兩座山脈猶如相連的兩座城牆,形成了一道天然的軍事防線;燕雲十六州的中部,是奔流不息的桑乾河和拒馬河,這兩條河流均屬大型水系。險峻的山川、奔騰的大河加上綿延不絕的長城,遊牧民族的騎兵要想由此南下進攻中原王朝,其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燕雲十六州不僅是重要的軍事防線,還有着巨大的經濟價值。燕雲十六州處在草原遊牧經濟向農耕經濟過度的地帶,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適合農業發展。自古以來就是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和人口稠密之地,在我國北方有着重要的經濟地位。自從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燕雲十六州就成了契丹最重要的賦税來源地和兵源地。
正是由於燕雲十六州有着如此巨大的軍事和經濟價值,因此從後周開始的數百年間,中原王朝從未停止過對燕雲地區的收復行動。周世宗柴榮是最有可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雄主,他於公元959年率軍攻遼,一個月內連下瀛、莫、寧三州,契丹根本抵擋不住,然而就在柴榮準備進攻幽州的時候,突染重病,後周軍隊只能班師,功虧一簣。此後不論北宋還是南宋,軍事實力都遠不及契丹和金國,自顧尚且不暇,收復燕雲十六州自然也就成了奢望。直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派徐達和常遇春統兵攻打大都,才將燕雲十六州收復,此時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已經過去了整整4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