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願填報需注意哪些問題 專家支招

  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願怎麼填

  6月10日,隨着北京、海南等地結束地理科目考試,2021全國高考正式落下帷幕。截至目前,安徽、河南、湖南已經公佈消息:6月下旬起,可查詢錄取控制分數線和考生成績。

  屆時,1078萬考生及其家長,又將面臨另一個考驗——志願填報。特別是今年新增8個省份實施新高考,全部採用“3+1+2”模式,不再分文理科,在志願設置和錄取規則上出現較大調整,志願填報變得頗為複雜。

  七分考,三分報。今年志願填報的規則是什麼?怎樣掌握填報志願技巧,合理規避風險,提高錄取率呢?記者對此採訪了相關專家,給考生和家長支招。

  首次實施新高考省市:志願填報難度大

  今年,廣東、福建、江蘇、河北、遼寧、湖北、湖南和重慶8個省市首次實施新高考。

  這些省市合併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不分文理科,按照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分類公佈招生計劃。招生計劃將按照歷史科目組合、物理科目組合分別編制。

  “與傳統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落地後,對成績、排位等分析和處理具有不同特點,過去一些有效的方法可能就不實用了。”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提醒,今年是八省市新高考的第一年,報考難度更大,考生和家長要“慎之又慎”。

  與傳統高考相比,新高考志願填報方式有什麼不一樣?

  目前,新高考省市志願填報與錄取投檔方式分為兩種。

  一種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進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志願;湖北、廣東、江蘇、湖南、福建均採取這一方式。

  另一種以“1個專業(類)+1個學校”為一個志願,進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採用該投檔方式的省市包括河北、重慶、遼寧。

  “不可直接套用傳統高考模式的錄取分數線。”胡向東分析,八省市新高考再選科目實行賦分制,高考分數的分佈會不同以往,高校錄取又以院校專業組(或專業)為單位,“錄取線也會發生變化,直接套用會產生定位不準。”

  “不可直接對照傳統高考模式的‘一分一段表’。”胡向東説,八省市採用“3+1+2”科目設置,會根據首選科目物理、歷史對考生分別排序。這與傳統高考文理分科排列相似,但因為考生還有2門再選科目不同,首選物理或歷史的考生數量不等同於過去理科或文科的數量,因此分數排序又有不同,“直接套用過去文理科排序也會掉坑,要根據上述不同進行科學的換算”。

  “不可直接將一所高校的所有專業都視為同一層次的專業。”傳統高考是按院校投檔,一所大學有文科和理科兩條錄取線,校線上再分專業線,專業線差往往並不太大;新高考是按院校專業組(或專業)投檔,一所大學設多少個專業組(專業)就會有多少條分數線。胡向東分析,“這些錄取線之間可能差距較大,過去的文理兩條線的參考價值發生了變化,考生和家長也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志願數量激增,考慮採用“位次參考法”

  相比往年,首次新高考省市普通批次設置的志願數量明顯增加:院校專業組志願數量有40個或45個;而專業平行志願能填100個左右。其中,河北和重慶最少,可填96個;遼寧最多,可填112個。

  首次新高考省市考生沒有可供直接參考的內容,那考生該如何填報志願呢?

  陝西師範大學招生辦主任辛向仁指出,對學生和家長來説,“3+1+2”模式新高考第一年,但無論如何總得想辦法找些參考數據。

  “總體原則還是考慮採用位次參考法。具體要考慮對比幾個數據,大概看一下趨勢。去年的文理總人數(文科人數、理科人數),文理總計劃(文科計劃、理科計劃)招生計劃;今年考試總人數、物理首選和歷史首選總人數,以及首選歷史、物理的計劃數;看去年和今年的各項數據的變化幅度大不?相差較大,位次定位時就把幅度再調大點;相差不大,參考性就會更有價值一些。”辛向仁舉例。

  採取這一比對方法進行定位核心是“需要考慮兩年數據變化幅度問題”。在辛向仁看來,由於包含物理和歷史兩個科目的選科組合方式共有12種,且目前部分省市並未公佈選考人數情況,再加之高校選考科目的不盡相同等因素,實際情況很可能會打破以往文理科考生比例,所以不能簡單地認定其與文理科劃線方式相同。他建議,“篩選出目標後填報時最主要還是要將院校專業組或專業院校一定要拉開梯度,平行志願的衝、穩、保、墊原則一定要把握好。”

  胡向東建議,考生要綜合明確自身分數定位,做到“知己”;瞭解院校專業組構成、選科要求等,做到“知彼”,再細緻對照要求,進行分數與志願的匹配。“也可以瞭解已進行新高考新錄取省市的做法,以及這些省市考生填報志願的經驗,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對自身分數與學校、專業志願的匹配度進行分析。”

  目前,可供參考的是已經實行新高考多年的浙江、上海等地。這些地方考生不分文理、不分批次、按照“必考+選考”的總分進行排序,每個考生取得一個“位次號”。

  南京大學副教授孫俊華介紹,在考生的總分相同時,按文化總分、語文數學總分、語文或數學單科成績等高低依次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

  “需要注意的是,位次號是在不分文理、不分批次、分段填報志願、分段投檔錄取等規則基礎上形成的,位次號不能等同於名次號,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區分和對比。”孫俊華説,“所以,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還是要注意鎖定高校。”

  “在實行新高考多年的地方,目標高校歷年錄取最低分、平均分所對應的名次號,仍可為考生填報志願提供大致的定位參考。”孫俊華坦言,“此前出現過一些‘高分低錄’的現象,主要是填報的是同一個專業、不同的學校,學校之間的差異過大。”

  傳統高考省市考生:不要只看分數,還要“知線、知位”

  高考成績出來後,考生最為關心的是總分數。但是辛向仁表示,和總分數一樣重要的,還有“一分一段表”,傳統高考省市考生填報志願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知分、知線、知位”。

  “知分知線”即考生要知道自己的分數及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而“位”指的是考生高考總分在全省同科類考生排位中的對應位置,即“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

  辛向仁介紹,“考生可查找一分一段表,對比自己的位次和各高校往年錄取位次。也可以考慮使用一些大數據輔助諮詢軟件圈定略高於、持平、略低於自己位次的十幾所高校,以便縮小範圍,重點了解”。

  6月8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推出志願填報輔助諮詢服務平台。考生可根據“按院校推志願”“按專業推志願”兩種方式獲取志願參考。該服務平台建議考生,應按照“衝刺型”“穩妥型”“保底型”分別填報3個志願,共9個平行志願。

  此外,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也推出了高考填報志願綜合參考系統。該系統顯示,“可通過基於大數據分析”,根據考生預估的高考分數或位次,模擬篩選高校及專業,“為考生填報志願提供參考”。

  選擇學校和專業:結合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

  不管是新高考還是傳統高考,對於所有考生來説,在選擇學校和專業上,該如何考慮?

  “高考志願填報要基於對一定時期的人生規劃作出選擇,首先需要明確個人興趣愛好,提早規劃職業生涯。”孫俊華説。匹配自己興趣、分數條件和家庭條件的學校和專業是最優解。

  目前,一些網站和軟件推出了考生性格和興趣測試,以便推薦專業和職業規劃。但是,孫俊華提醒考生,對於通過性格測試推薦專業等網絡服務,需要慎重對待。“考生的興趣還處於發展的過程中,測試結果對於未來的參考性如何,有待商榷”。

  “考了什麼樣的分數,在省內排名有多高,能讀什麼樣的學校、專業,基本與多年來該位次考生的整體錄取情況相一致。”胡向東提醒考生和家長,“不要聽信商業機構的宣傳,通過他們所謂的指導,佔到便宜。”

  填報高考志願時,還需注意哪些問題?

  “在瞭解目標院校的具體情況方面,要用好《招生章程》和學校《報考指南》這兩個重要文件依據。”辛向仁提醒考生,學校的這些材料中通常涵蓋學校層次、專業設置,今年招生計劃、招生專業等情況,“有無專業級差、調劑政策、有無單科要求、身體狀況等方面的要求,也值得注意。”

  (本報記者 陳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8 字。

轉載請註明: 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願填報需注意哪些問題 專家支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