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江西省新餘市高新區康展教育智能製造專業的學生進行數控操作實訓。 趙春亮攝(人民視覺) 圖②:在貴州省從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汽修專業的學生準備給汽車噴漆。 石宏輝攝(人民視覺) 圖③: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商貿旅遊職業學校的學生展示花藝。 丁根厚攝(人民視覺)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如何強化我國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如何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如何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這一話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編 者
開啓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委員:
“十四五”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教體系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貫徹落實《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我們需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是對新發展格局的適應能力。因此,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我們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發揮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的龍頭作用。處理好長遠規劃與短期目標、辦學規模與辦學質量之間的關係,繼續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與優秀專業。
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進一步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逐步打通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技術技能人才上升通道,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和更適合的教育類型。
加強職業本科教育建設。切實將意見提出的“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等要求落到實處,構建真正適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本科教育體系,保障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加大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尊重與認同。一是加強正面宣傳,二是加大技術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勵力度,三是逐漸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
新餘學院院長張玉清委員:
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應提質創優,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暢通求學道路。意見明確,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未來將有更多學校轉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
提升求職能力。主要指學生的專業方向要與社會發展、產業需求、崗位要求相適應。給學校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和鼓勵學校結合當地產業需求開設專業,制定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在方案中嵌入“崗課賽證”等內容。
傳承工匠精神。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鼓勵企業和學校建設實訓基地,企業為學生提供“師傅”,基地為學生提供“練手”平台,通過實訓把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鍛造成能工巧匠。
促進地方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家長、社會“六位一體”協調推進。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實施職業教育單獨招生、定向招生、定向就業、彈性學制等,使畢業生與當地生源、產業發展、企業需求相結合。對學校來説,在招生計劃單列、差異化生均撥款、差異化收費等方面,結合學校特色和當地產業發展,給學校更多自主權。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給參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企業以政策鼓勵。鼓勵學生就讀職校,打通職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户、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引導社會輿論,加強正面宣傳,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深入人心。
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呂國泉委員: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有高素質技能人才作支撐。打造以職業院校為主體、符合發展需求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勞動方式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全面貫通。
大國工匠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力度,包括把職業教育擺在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完善職業教育國家標準、推行“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深化職普融通、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深化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推動職業技能競賽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等,為大國工匠的產生和發展營造更好環境和條件。
大國工匠既要有過硬的技能,也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職業院校教育應把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精神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培育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讓學生不僅有一技之長,還要德才兼備,努力成為德技並修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
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王曉峯委員: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廣大青年就業創業、成長成才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職業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不夠強,還不能滿足我國高質量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為此建議:
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堅持發展面向市場、促進就業的職業教育,推動職業教育學校佈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提高就業能力,吸引更多的青年學生選擇職業學校,實現人生價值。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此外,提高教學質量、明確辦學特色也能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要緊扣我國高質量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真正培養一大批應用型人才,讓廣大青年通過職業教育擁有一技之長。
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職業認同感。要創新人才評價使用機制,打破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學歷、年齡等條件限制,鼓勵企業在工資分配上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進課堂等活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委員:
“深化產教融合”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而制度建設又是落實產教融合的關鍵一步。建議:
創建國家層面的技能認證系統。參與產教融合的核心主體有3個:職業院校、企業和學生。相關的制度建設需要緊緊圍繞這3個主體進行設計。國家層面的技能認證系統即國家、企業、院校共同參與制定並執行的權威的技能評估認證體系,可促使企業參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提供高質量的培養培訓。
積極出台推動產教融合的配套實施細則。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產教融合相關政策的執行落地需要教育部門、人社部門、税務部門、相關企業等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有些地方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門綜合協同參與不足、行動滯後等現象,特別是已經入庫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在税費減免、財政撥款、優惠利率等方面還缺少配套的落地政策,導致企業在具體申請時遇到困難,影響產教融合進程。
產教融合政策執行中涉及的機構、部門較多,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明確各相關部門、組織之間的責任和義務,為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委員:
民營企業在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和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在那些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職業教育培訓方面。建議:
重點篩選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與相關院校共建共管職業學院,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標杆行業和示範企業,創新產教融合示範辦學模式。搭建起合作的橋樑,學校和企業可建立並實施學歷教育證書與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的人才能力培養雙評價機制,企業的技能等級培訓與認定更貼近人才市場需求,學校的考核更偏向理論功底與思想政治水平。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共建實訓基地,一方面滿足學生實習需求,另一方面為企業挑選人才提供機會。
加強校企合作的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注資進入職業教育領域。支持有職業教育或培訓實踐經驗的企業參與職業院校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職業院校建設,簡化審批流程與前置條件。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