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考填志願,不該過度糾結“不浪費每一分”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科技觀察家

  6月下旬,各地高考成績和各批次各類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陸續公佈。填志願,成了考生和家長目前的頭等大事。隨着高考綜合改革的深入,志願可選餘地也越來越廣。在眾多個人或社會機構開展的高考志願填報輔導服務中,很容易看到這樣的宣傳口號——“不浪費每一分”。言下之意,就是考生要利用好高考分數奮力一搏,才對得起這十年的寒窗苦讀。

  乍一看,“不浪費每一分”頗有道理。高中時期,學生常能聽到的唸叨就是“差一分能站一操場的人”。每一分來的都不容易,每一分都是通往理想高校的階梯。但是,如果在志願填報中過於看重志願填報的“性價比”,一味糾結分數應該匹配怎樣的學校或專業,其實是捨本逐末,把填志願這樣的人生大事,變成了一場短視的功利計算。

  “不浪費每一分”,就是要追求分數價值最大化。考了600分,上了“價值”610的學校或專業,這叫“賺”了;上了“價值”590的學校或專業,這就叫虧了。但填志願,考慮的不只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所謂“不買對的,只買貴的”。儘管不能説“一報定終身”,但志願填報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未來至少四年的學習生活:在哪座城市,遇到什麼樣的人,書寫怎樣的故事……如果考生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不必過多考慮何為“不浪費每一分”——考生想去且能去的那所學校,就是他們的滿分高校。如果考生還沒有清晰的想法,此刻也該和自己的內心展開對話,思考未來的人生路徑,而不是花時間糾結,究竟怎樣報志願才叫最“划算”。

  特別是對考得還不錯的考生來説,哪所學校分高報哪所,哪個專業熱門去哪個,並非明智選擇。填志願,更該考慮的是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個時候,如果還分分計較,琢磨“賺”還是“虧”,是輕視了自己的人生。

  而且,大學的好壞,專業的冷熱,並不完全取決於分數線的高低。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有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大學各有特色,也各有優勢。很多時候,分數線一把尺子,比不出大學的高低。

  怎樣填志願叫“對得起分數”?那就是綜合考慮,慎重選擇,尊重自己的內心,為未來的人生負責。◎張蓋倫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