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如何“套路”家長的
前天早上送女兒上學,和鄰居家長閒聊,她説:
學校為什麼總是折騰家長?什麼事情都要家長參與,做作業要家長陪着做,組織活動也要家長參加。難道還嫌家長不夠忙,以為家長都有空嗎?
其實之所以這樣,根本原因就是家長和學校之間的關係變了。
現在家長對教育進行投資,付出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教育變成了一種消費行為。如果學校沒教好,家長是可以衝到學校指天罵地的,指責沒教好自家孩子!
為了避免這種局面,學校想了個辦法——風險共擔。
什麼意思呢?就是讓家長不斷參與教育過程。例如寫作業要家長陪、活動要家長參加,讓家長全程參與教育活動。既然參與了教育活動,那麼孩子出現問題,家長就要承擔一部分風險了。
舉個例子,孩子成績不好了,那除了老師沒教好,是不是家長也沒盡職盡責呢?
風險就這樣被學校分攤掉了。就是這樣,家長被不斷綁架,牢牢地和學校綁在一起、不分彼此。
輔導學習,家長不可承受之重
學校把“風險”分攤給家長,就意味着家長身上的負擔更重了。
一位上海的朋友告訴我,老師在微信羣裏給家長佈置功課,家長必須隨叫隨到。
比如要給孩子聽寫、背課文、背英語,寫完背完拍照錄音發到羣裏。有些老師直接把作業答案發給家長,讓家長每天自行批改檢查。小孩的手工作業,必須家長一起做。
她非常感慨地説:到底是孩子讀書還是我讀書啊!
家長參與教育過程,很多人要麼沒有時間精力,要麼有心無力不懂得輔導。時間久了,孩子的成績也越來越糟。
選自微信公眾號《鴻蒙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