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愚公移山》很可怕,應移出語文教材,她為何要這麼説?
\"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瞬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晉·張湛《列子注》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來大家都不陌生,算是孩子們的啓蒙寓言故事,同時在語文課本中還有出現,告訴我們人貴在堅持,做事情要有狠心有毅力,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一個道理。
不過最近席慕蓉在回答學生的問題以及給學生講課的時候,對《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還在語文課本中表示詫異,她直言《愚公移山》很可怕,應移出語文教材。她為何要這麼説?難道有恆心,學會堅持去做每件事,這種精神不該我們學習嗎?
很多人以為愚公的故事像\"精衞填海\"、\"夸父逐日\"那樣是上古神話,在《山海經》中都能找到其內容,但實際上並不是的。愚公的故事出自道家的經典著作《列子》,又稱為《沖虛真經》,一聽就跟戰國時期的道家著名人物列子有關。
愚公所做之事卻是對大自然的改造,他可能是直接讚揚這種改造大自然的精神嗎?當然不可能。《愚公移山》其實還有上下文,之所以會出現這麼一則故事,是因為商湯問夏革:\"事物的大小,長短,同異是如何體現的。\"
所以晉代的張湛認為,愚公契合於道,而智叟累乎於形。宋代的政和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同樣也是:\"去其有形之弊,帝感其誠者,造乎不形之妙。\"
環境問題是一個貫穿古今的問題,拋開其中的那些堅持也好,時間觀念也好的精神內涵,光從《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的表達內容來看,絕對是一篇\"不環保\"的故事。
如果繼續這樣自以為是下去,人類終有一天要因為這種\"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想法付出代價,那個時候一切將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