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遠交近攻”這個詞來源於《戰國策》,原文中是魏國人范雎,獻給秦莊襄王的治國之策。看到這裏,駱駝有了一個疑問,當時已經年過知天命的大秦之王,為什麼不懂“遠交近攻”這種淺顯的常識,卻要向一個外國人來請教呢?
遠交近攻的背後
秦昭襄王是大秦朝最重要的君王之一,能在功勳上和他並列的,只有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昨天的文章裏,駱駝已經列舉了他的七宗“”,他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但也是最“低調”的秦王之一。
秦昭襄王之所以“低調”,是因為他有一個非常“高調”的母親,她的母親史稱宣太后,史書中沒能留下真名,不過一部電視劇,卻賦予了她一個紅得發紫的“藝名”——羋月,為什麼説宣太后高調呢?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她身為秦惠文王的側室,卻敢在丈夫去世之後,為兒子和正室爭奪大秦王位的繼承權(秦惠文王死後,兒子秦武王繼位,但不久之後他就因為逞能舉鼎受傷而死,秦武王是正室之子)。雖然最終勝出的人選,並不是她心儀的二兒子贏沛,但秦王的寶座還是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秦昭襄王。
第二,看過《羋月傳》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羋月曾經和義渠國的國王,曾經有過一段“婚外戀”,而且羋月還給義渠王生過兩個孩子,這些內容雖然並非全部杜撰,但也並非史實,羋月之所以犧牲名節,並不是像秦始皇的老媽那樣貪圖享樂,而是為了秦國的利益着想,當時義渠國是秦國東出的後顧之憂,而秦國卻又對它屢除不盡,因此宣太后才用了“美人計”,最終義渠王死在她手中,而義渠國也被她所徹底覆滅。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第三,宣太后對秦昭襄王有“擁立之功”,當她對他卻並不怎麼感冒,因此在秦昭襄王繼位以後,宣太后還是通過干預朝政的等手段,對秦昭襄王進行掣肘,從而把大權掌控在自己手中,然後再輸送到兒子贏沛、弟弟魏冉等人手中,秦昭襄王“名存實亡”的時間長達幾十年。
而前來秦國求職的范雎,正是看到了秦昭襄王的窘境,才提出了自己的“外交近攻”之策,贏得了秦王的信賴。駱駝這裏所説的“遠交近攻”,並不是這個詞的本意,而是它背後的意義。據《史記》記載,秦昭襄王在面試范雎以後,宣太后和贏沛、魏冉等人,都紛紛被邊緣化,而同一時期,范雎卻平步青雲。因此駱駝推斷,當時范雎給秦昭王的建議裏面,除了表面上的“遠交近攻”,應該還有一份“攘外安內”之策。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也就是説,秦昭襄王當時如此看重范雎,並非全是因為他為秦國東出提出了“遠交近攻”,而是他幫助秦昭襄王解決了“內顧之憂”。那麼范雎的“遠交近攻”之策,只是一個幌子嗎?駱駝認為,並不是。
遠交近攻的意義
我們先來説説“遠交近攻”在當時的表面意思,根據《史記》記錄,范雎向秦昭襄王推銷“遠交近攻”之策時,是真有歷史背景的。當時宣太后同母義父的弟弟魏冉,被封為穰侯,他不滿足於自己的封地,而是看上了當時中原的交通樞紐陶邑(交通便利的地方,物流就方便,物流方便的地方經濟就發達,可參考上海)。
這個地方本來歸齊國所有,後來被秦國佔據,而後就成了魏冉的封地,但是這塊地方是個飛地,並不和秦國相連,在陶邑和秦國之間,還隔着韓國和魏國。眾所周知,在法律不完善的時候,要想護住自己的地盤,那就必須要拳頭硬,於是魏冉為了給自己的封地撐場子(還有擴張的企圖),所以他一直通過宣太后等手段,來控制秦軍的作戰策略,也就是説,在當時的一段時間裏,秦國的作戰策略是“遠攻”。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那麼秦昭襄王在位幾十年,難道不知道這種做法不可取嗎?駱駝認為不太可能,那麼秦昭襄王有為什麼會對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感興趣呢?駱駝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他雖然知道原來“遠攻”的方式不對,但是卻無力去改變,因為“內憂”未除。而范雎應該是給出瞭解決的方案,而“遠交近攻”這個詞,除了用在對外的國策上,用在內政上其實也有可取之處。
第二,秦昭襄王雖然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他並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做。駱駝再以大家熟悉的三國為例,劉備當年縱橫江湖那麼多年,但如果不是遇到諸葛亮,他也就只能發出個“髀肉復生”的感嘆,而不能真的有所作為。這就像是咱們都知道好減肥的奧義,其實就是管住嘴邁開腿,但是如何有效率的管住嘴,又如何正確的邁開腿,估計一般人也都不怎麼清楚。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因此駱駝認為,秦昭襄王之所以對范雎重視,並不僅僅是因為范雎知道秦國應該“遠交近攻”,而是范雎不光知道這理論,他還知道如何去做秦國才能達成這個目標。這一點在《史記》中也有記載,秦昭襄王曾問范雎,自己也想“親魏”,但是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范雎就告訴他,魏國喜歡錢將就給錢,喜歡地就割地,如果敬酒他不吃,咱們就把罰酒也給他備着。
《史記》中雖然寫的粗略,但是我們仍然能看出,范雎不光有“主意”,還很有“辦法”。有關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長平之戰”。當時秦國和趙國各派了幾十萬人對峙,一段時間之後,兩國都有點受不了。於是范雎就派人到趙國散佈謠言,説秦國不害怕正在負責對峙的老將廉頗,而是害怕趙國的小天才趙括(他爹曾經擊敗過秦軍)。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趙國國君得知以後,就把“紙上談兵”(這四個字有點言過其實)的趙括給派往了前線,去替換老將廉頗,最後趙括敗在白起手下,趙軍一次性損失了數十萬人,從此變得一蹶不振。從這件事我們就能看出,范雎這個人並不是理論家,而是實幹家。這才是秦昭賢王重用他的原因。
小結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秦昭襄王之所以重用范雎,並不是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有多麼創新,而是因為范雎這套策略,對內可以解決他的“內憂”,而對外又確實切實可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2 字。

轉載請註明: “遠交近攻”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秦昭襄王,卻要讓范雎來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