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道教名山,唐玄宗泰山封禪為何不讓道士參與?
古代有多位帝王行泰山封禪之禮,唐玄宗李隆基是較為典型的一位。據史料記載,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玄宗率領文武百官、皇室貴戚以及蕃夷客使從洛陽出發,至十一月達到泰山。一番齋戒之後,極為隆重地行封禪之禮。玄宗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為了紀念這次封禪活動,玄宗還親自書寫《紀泰山銘》,刻於泰山山頂,並命中書令張説撰寫各類頌詞。
這是玄宗泰山封禪的大致過程。
玄宗泰山封禪,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如祭祀之禮和程序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完全“斷於聖意”,由玄宗心定,這使得玄宗能夠自由發揮,肆意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又如玄宗一改前代帝王封禪玉牒總是秘而不宣的傳統,鄭重其事地將玉牒文告知羣臣,表達了君臣共同向蒼生祈福的意願。
關於唐玄宗泰山封禪,除了大膽創新之外,很多人也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在參加封禪大典的人員中,各色人物,雜然相間,唯獨沒有道士的參與。我們知道,泰山是道教名山,封禪和道教有着較為密切的聯繫。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唐一代,尤其是唐玄宗是比較比較推崇道教的,封禪沒有帶上道士着實讓人費解。
從封禪目的來看,玄宗之前的幾位帝王,如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等,大都是溝通天人之際,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這種溝通基本上反映了帝王的執政理念和統治思想。唐玄宗自然也不例外。
這要從封禪的成行説起。
玄宗泰山封禪雖然是帝王行為,但從過程來看,卻是一幫儒士推動的。早在開元初年,吏部尚書崔日用選擇在玄宗生日那天,獻上西漢司馬相如的《封禪書》,為玄宗泰山封禪吹風。玄宗不為所動,並以關中旱災、山東蝗災為理,直接給拒絕了。
這事並沒有結束。十年後,社會發展,人民安樂,盛世景象一再顯現,這個時候很多大臣又提出了封禪的事情,尤其是中書令張説、侍中源乾曜上書奏請封禪,言辭懇切,令人動容。張説早年參加制科考試,策論為天下第一,曾在武朝參與修撰《三教珠英》,是當世知名的“文學之士”。玄宗登基後,張説入朝拜相,在儒家禮樂制度方面很有成就。源乾曜是進士出身,主張“聖王教化百姓,必制定禮樂以正人情”,也是一名十足的儒士。
有了兩人的奏請,玄宗表面上不為所動,但內心很是受用。一番推辭之後,眼看塑造自己謙虛形象的目的已經達到,玄宗在開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如東都”。東都就是洛陽,洛陽距離泰山距離更近,其泰山封禪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後來,玄宗又讓張説等人負責撰定封禪儀注,開始為封禪做好準備工作。
唐玄宗允行封禪,仔細分析,拋卻“好大喜功”之外,還與張説等儒士們的弘揚儒家禮制的努力密不可分。
“儒”在玄宗決策上起到了關鍵作用。
早在玄宗還是為太子時,就思考治理國家的方略和政策,“頗尋典籍,至於政化,偏所留心。”平定太平公主政變、穩固皇權後,玄宗“依貞觀故事”,走太宗治國路線。史載“唐家承隋苛虐,以仁厚為先。”“依貞觀故事”就要行仁義之治,而“仁”正是儒家所提倡的。因此,玄宗登基後,很快明確定以仁治國的治國綱領。如玄宗繼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儘可能減輕百姓徭役負擔。玄宗親政後,就詔書天下“屏絕浮華,敦崇仁厚,務條孝弟,勤事農桑。”開元十二年,朝廷又規定“制聽逃户自首,闢所在閒田,隨宜收税,毋得差科徵役,租庸一皆蠲免。”這些都是正是仁治思想的體現。
儒家的另一個主張便是德。德在一定程度上對應的就是禮。開元前期,玄宗充分認識到,“重學尊儒,興賢造士,故能美風俗,成教化,蓋先王之所繇焉”,聲稱“弘我王化,在乎儒術”。對儒學大力扶植,對儒家之的大力弘揚。如,玄宗認為孝為“德教所先”,便親注孝經,並頒行天下,從而達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自古封禪講究“山嶽配天”。如何配天呢?無外乎兩點,一是治,二是德。玄宗泰山封禪發生在開元盛世之時,可以説是治、德兼備。如此兩者,玄宗自然要以儒為主,同時這樣也暗合了封禪為儒家政治行為的本意。不讓道士參與,也在情理之中。
玄宗治國雖然重儒,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大家知道,道教是唐朝的國教,玄宗在泰山封禪之前的統治期間,不斷從事道教活動,對道教表現出了格外的狂熱。因此,在治國理政中,不可避免地有道家的影子。事實上,在早年的開元政治中,玄宗崇尚道家的治國理念,推出了很多與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如縮短兵役年限,讓百姓輪流當兵服役;又如遣散邊鎮二十多萬兵員,讓其回鄉務農,以期最大限度恢復和發展生產力。同時,玄宗還廢除了除削絞、斬之條,這些都是在道家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的。
這種觀念在封禪的核心文獻《紀泰山銘》也得到了驗證。《紀泰山銘》載“天生蒸人,惟後時意,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德載物,惟後時相,能以厚生生萬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充分表達了以“老子”治天下的道家思想。
綜合來看,玄宗早期治國既有儒家的“仁義德政”,也有道家的“無為而治”。他在政治上抬高道家,在思想上則側重儒家,並以此為本。這一切都是適應當時統治的需要。正是儒和道的深入融合,治國思想的深入實施,才成就了無與倫比的開元盛世,大唐也由此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