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研究證明: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會傷害親子關係,影響孩子一生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其實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這會影響到家庭教育氛圍是否和諧, 親子關係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性格、脾氣、人際關係、思維方式等方面。

1、導致孩子具有雙面型人格。

很多孩子單獨和父親或者母親相處時,往往很聽話,情緒也不錯,可是一旦孩子和父母同時在一起時,問題便接踵而來,要麼任性,要麼不聽話,甚至有無理的要求等,這讓人很費解,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問題來源於父母的教育觀念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衝突。這並不難理解,在當今中國家庭中,母親教育還佔絕對的主流,很多母親的教育能力參差不齊,在母親教育中常常以保姆式的教育為主,這會把孩子的生活和能力的培養混為一談,有的甚至是忽略了對孩子獨立的自我服務和思考能力的培養,不管內容是否科學,不管教育方法是否正確,不管孩子是否接受,不管教育效果是否有效,皆以主觀給予為主。而對於父親們來講,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採取粗放式的,“大男子主義”式的家庭教育,這種思想往往忽略了對孩子教育和引導的細節關注。

2、會讓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受到影響。

經常有一些家長因為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而爭吵,雖然很多時候有一方暫時放棄了爭論,默認了對方去實施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暫時保留的教育方法,仍會有實施的機會,比如單獨和孩子相處時。兩種介於正確與錯誤,理性與非理性的教育方式,其結果是讓孩子接受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當兩種教育方法出現差異時,該聽誰的呢?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分歧的結果是讓孩子鑽了空子,比如好習慣正在培養和鞏固的階段,因為爸爸和媽媽的分歧而時續時斷,為培養帶來了難度。比如禮節禮貌的培養,部分孩子會為圖省事或者以無所謂的態度而被忽略掉。比如父母一方批評教育時,孩子會到另一方尋找保護,錯失成長的機會。

3、不利於孩子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現實中,在一些強勢媽媽和簡單粗暴爸爸的案例中,這些家長的原生家庭絕大部分都存在類似的現象,這説明家庭教育的傳承性很強,會形成惡性循環。

當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接受父母這種錯誤的家庭教育時,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強勢或者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往往會造成孩子不能平等相待家人,不能尊重他人,養成唯我獨尊的行為方式,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會因為性格上的缺陷遭遇挫折。如果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得到改正,將會相伴孩子的一生,會繼續一代代傳承下去。

4、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不利於父母權威的建立。

在很多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中,經常是夫妻一方指責另一方,如果這些指責是當着孩子的面進行,父母的權威作用便會大打折扣。因為指責會讓孩子看到爸爸或者媽媽不足的另一面,而這些不足本來影響並不大,但是由於夫妻情緒管理不善,這時會將對方的不足或者缺點無限被放大,當孩子面對爸爸和媽媽這些被放大的缺點時,會混淆孩子判斷是非的標準,使他們無所適從,阻滯孩子們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深入進行,嚴重的還會使他們堅持錯誤、有恃無恐。其結果是,孩子會重新審視父母,部分孩子會消極認識他們,有的甚至會瞧不想父母。

5、會因相互推諉而錯失教育孩子的機會。

因為意見分歧,往往會讓處於情緒化中的夫妻往往不能理性審視對方,也不能理性面對孩子。有些夫妻出現嚴重的分歧時,會相互間推諉教育孩子的責任,當真的出現責任推諉現象時,會讓孩子處於無人管、無人問、無人教的狀態,這種真空狀態,會讓無辜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