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比校園欺凌更殘酷的,是人們對惡行的無動於衷

《少年的你》是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一部以高中生的校園霸凌為主題的電影。不得不承認,這個選題,真的很能夠戳痛人心。

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梁啓超曾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如今的少年,更是肩負着家庭、學校、社會等多重的希望和寄託,少年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命運,牽一髮而動全身。

然而,近幾年,“校園欺凌”這個詞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眼前,都是如旭日初昇般大好的年華,為什麼會屢屢出現這樣的惡性事件呢?為什麼我們付出諸多努力依然無法徹底阻止這些傷害?

這部影片,帶我們尋找答案的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另一個道理:

比校園欺凌更殘酷的,往往是人們對惡行無動於衷

01

視而不見,或許才是最大的傷害

魯迅先生曾這樣描寫那些看客們:“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到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在我們的生活中,尤其是遇到了惡劣的欺凌事件的時候,一向都是不缺圍觀者的。他們那麼多人眼睜睜看着,卻都假裝視而不見,這是比欺凌本身更殘酷更無情的態度。

胡小蝶:他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影片裏的胡小蝶,因為不堪忍受長期被欺凌而選擇輕生,直到最後那一刻,也只有陳念為她披上了一件校服。其他人呢?要麼站在遠處觀看,要麼忙着拍視頻,最多也只是搖搖頭嘆息着走開而已。

沒有人想着去追尋事情背後的究竟,也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指證那些欺凌者。橫豎他們只是看客,當事者經歷了什麼,遭遇了什麼,與他們都是無關的,他們又何必去多管閒事。

然而真的無關嗎?這樣的傷害,不會隨着胡小蝶的離去而結束。那些欺凌者,只會轉而選擇下一個目標,為他們那貧瘠空虛的心靈增加一點兒可憐的“樂趣”。

那些坐在教室裏冷眼旁觀的人,誰又能保證不會成為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陳念:誰能幫我,錄我視頻的人嗎?站着看熱鬧的人嗎?還是那些問為什麼只有你被挑上,別人就沒事的人?

胡小蝶去世後,陳念就成了下一個被選定的目標。

跟胡小蝶一樣,沒有人看到她的痛苦,她的經歷,沒有人同情她,或者説他們看見了,只是假裝視而不見。

當學校沒有有效的機制預防欺凌,當老師只盯着升學率,當父母每天只會問你考了多少分,當身邊的同學都不再同情弱者。那麼,少年,她能依靠和信賴的是誰?

陳念因為被魏萊推下樓梯,選擇了跟鄭易道出實情。結果就是欺凌她的人還可以繼續參加高考,換了一個更加註重成績的班主任。僅此而已。

而她,卻換來了更加瘋狂地被圍追堵截。

很多時候,讓人絕望的,往往不是傷害本身,而是周圍人對那種傷害的視而不見。

明明有能力阻止的人不去阻止,明明該關心你的人卻不關心,明明與每個人都相關的事,他們偏都無動於衷,這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傷害。

02家長的某些缺失,是另一種無動於衷

一件好的事物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因為有了適合它生存的土壤。而一件壞事物的出現,也必然是因為好的方面有了缺失。

那些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些缺失,是對惡行的另一種無動於衷。他們對壞視而不見,只盯着自己想看到的地方。

魏萊媽媽:對方家長什麼身份,他們孩子的心理素質怎麼就那麼差,你們學校又該承擔什麼責任

都説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素質的家長,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影片中的魏萊,作為一個施暴者、欺凌者,她的母親不但沒有責備和指正她,反而極力袒護,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對方和學校。

這種是非不分的維護,就導致了孩子缺乏正確觀念的引導,也為魏萊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當魏萊聽到母親袒護她的那番話時,用一副得意的神情看着鄭易,彷彿在説:“看吧,我媽都向着我,你能拿我怎麼樣?”那眼神,真的令人痛心。

也許,在每一個家長心中,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可我們終究需要面對現實,需要看到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不管對錯,都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年少時,他心中是沒有那麼多善惡是非的標準的,有些錯,未必是他成心而為,可能真的是他壓根不清楚事情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引導,來指正,讓他們迷途知返,而不是護着他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家長在這一步缺失了,很有可能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

陳念媽媽:我就指着你呢,你是最棒的

還有一種家長,他們本質上是善良的,但同時又是無能的。他們愛自己的孩子,卻不懂如何去愛孩子。只會把自己沉重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就如同影片中陳唸的媽媽。

陳念媽媽是愛孩子的,她為了籌錢供陳念讀好的大學,自己去賣三無面膜,為了躲債不得不在天亮之前離開自己的家。她會因為自己的無能而跟孩子道歉,但她卻只會關心孩子的成績,從不問身心健康。

所以,陳念所有的傷痛,從來都不跟媽媽訴説。她只會告訴她,她一切都好。

可是這樣的壓力,是不該由孩子來承擔的。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她不會用成熟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她很多時候,是需要父母的幫助和關心的。

父母的意義之一,就是為孩子提供必要的保護。如果父母看不到他的傷痛,那對孩子來説,無疑是比受欺凌更加殘酷的傷害。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作為家長的我們,既然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就該承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儘可能地給他們一個健全健康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成長。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也是孩子的庇護者。

當你的孩子做錯了,你一定要讓他看到並改正;當你的孩子受了欺負,你也一定要教會他如何應對。而不是,對這一切,都無動於衷。

結語

“當家庭、社會、法律以及你我他,每一個人都貢獻力量,我們就能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校園欺凌,不只是幾個人的事,也不只是一個學校或一個家庭的事,而是我們大家的事。

如果我們的父母都能有正確的觀念和教育方式,都能懂得如何去愛孩子,能及時發現孩子的錯誤並加以指正,那麼我們的少年,將會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我們的學校能夠有完善的機制規避欺凌事件,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而非只以升學率定成敗,那麼我們的少年,將會更加健康和健全。

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校園欺凌,每個人都敢為正義吶喊,每個人都不再對惡行縱容,那麼那些惡便會無處遁形。

所以,在少年的成長路上,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百川匯流,聚沙成塔,讓我們伸出一雙手,為祖國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0 字。

轉載請註明: 《少年的你》:比校園欺凌更殘酷的,是人們對惡行的無動於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