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劍湖傳説:起源|中越情仇史46
|中越情仇史/週四更新/謙虛公(撰文)|
河內還劍湖
隨着越南旅遊市場在國內的走紅,越來越多的驢友紛紛踏出國門,前往這個極具東方色彩又兼法式浪漫混搭的國度,體驗一番異域風情。
越南的旅遊宣傳
造訪過越南首都河內的小夥伴們,肯定都曾遊覽了當地的標誌性景點之一:還劍湖(越南語:Hoàn Kiem)。
該湖位於河內市中心區的巴亭廣場(其地位相當於我國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湖面呈南北狹長的橢圓形,面積約12公頃,平均水深1.5米左右。
還劍湖在河內的地理位置
還劍湖四周樹木青翠,濃蔭如蓋。湖水清澈如鏡,幽雅嫺靜。岸邊存有筆塔、和風塔、水榭等古建築,水中有玉山祠、棲旭橋、鎮波亭和龜塔等勝蹟點綴。平日亦遊人如織,實為河內第一風景區。
還劍湖全景
相信小夥伴會對"還劍湖"這個名字產生好奇,這還劍湖是因何得名,所還何劍,為何還劍呢?位於河內市中心的這處著名旅遊景點背後原來還藴藏着一則頗具神話色彩的傳説故事,而故事又和下面這段歷史緊密相連……
安南屬明
明成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六月,篡位自立的胡季犛全家被前來征討的明軍一網打盡,宣告了曇花一現的安南胡朝壽終正寢。
次月(1407年七月)明廷以陳氏子孫遭胡氏屠戮殆盡,無人繼承的理(借)由(口),宣佈在安南參照內地模式設置交趾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其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就這樣,越南歷經與中原五百年的分裂後又一次重新迴歸中華版圖(也是最後一次)。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地圖
但是越南畢竟脱離中國已逾五百餘年之久,早已形成了獨立的國家民族意識而始終將明朝視為異族入侵。
在"屬明時期"的頭七年(1407年-1413年)中,安南的陳朝死灰復燃,席捲整個南部地區。最後是靠英國公張輔一己之力,三徵安南才將其剿滅。
後陳朝勢力範圍
説完武功方面再談文治:由大明帝國任命為越南省首席長官的黃福儘管是一代賢臣,無奈也架不住這新拓的帝國邊疆專收"殘次品官員"——到安南赴任的官吏要麼是來自西南地區理政水平欠佳的庸官,要麼是政治失意而遭貶謫的昏官。
明廷在對越南選派官員方面的舉措失當,出現了"能幹的不想來,能來的都想撈"的現象。其結果就是這些代表中央的"人民公僕"們往往昏聵無能、貪得無厭,對越南民眾敲骨吸髓、盤剝日甚。加劇了當地百姓與明朝政府的對立情緒。
另一方面,明廷起初還嘗試以寬厚為務,並在越南開設學校、推廣教育、選拔官吏;而原本擁護大明的本土士大夫階級,也曾幻想通過中國的科舉系統而取得仕途上的晉升階梯,然而殘酷的現實卻啪啪地猛抽了他們幾個大嘴巴子。
原來安南地處偏遠,教育水平低下,本地學子很難在科舉考試中脱穎而出,最後充其量也只能擔任低級官吏。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直在甘肅接受教育的學生如果忽然轉學到滬,並用上海卷參加高考,那麼他的成績可想而知。因此,金榜題名、衣錦還鄉的春秋大夢最終落空,也使得越南的士大夫階級開始對明朝政府牢騷滿腹、離心離德。
奸臣馬騏
每每談到明朝時期安南的得而復失,就無論如何也繞不過這位叫做馬騏的太監。他貫穿了整個安南"屬明時期"的歷史,在越方史籍《大越史記全書》中頻繁露臉,大着筆墨。甚至往更誇張一點説,明廷最終丟失安南就是拜此人所賜,他究竟有何能耐?我們接着往下看。
明憲宗時期,越南史學家吳士連奉黎聖宗之命編修的《大越史記全書》,被稱作越南版的《史記》
馬騏的出身已不可考,但其身份與姓氏總會容易讓人將他與同時代的另一位著名太監產生聯想,那就是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
鄭和本姓馬,雲南昆陽州人,據推測是明軍平定雲南時被擄入宮做了太監。不知馬騏是否與鄭和(馬三寶)同族,亦是因此淨身?
縱觀洪武一朝,朱元璋特別忌諱後宮干政,為此還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於宮門之上,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等字。不過到了朱老四那兒,他畢竟是靠"靖難"起家,其中太監出力可不少,尤其是那幫在建文帝身邊還向燕軍傳遞宮內消息的牆頭草。因此待到朱棣自個兒坐了江山,老爹的訓誡被拋諸腦後,太監們的地位則水漲船高。《明史》載:"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本文這位馬爺,就是朱棣安排在交趾的監軍。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張輔於該年剷平後陳朝"餘孽"陳月湖)冬,"明內官馬騏奏總兵張輔在交趾選取土人壯勇者為圍子手(明代五軍營附屬營之一的兵士),明帝疑之,召輔還。"
大將在安南招募本地人入伍,這分明是要武裝割據、扯旗造反的節奏呀!馬騏號準了皇上的脈,安南戰神就這樣應召回京,從此再未踏上越南半步。
排擠走了明軍武將的扛把子,馬騏又對交趾的文官大佬黃福下手。因黃福見其貪得無厭、奸詐狡猾而"數裁抑之"。不過作為皇帝在地方上的眼線,馬騏立馬回擊、反咬一口,誣稱黃福"有異志"(又是這招)。
黃福(1362-1440年)字如錫,號後樂,明憲宗時追贈太保,諡"忠宣",有《黃忠宣集》《奉使安南水程日記》等傳世
儘管成祖這次並未聽信讒言,僅僅是輕描淡寫地道了一句"小人不容於君子"。但對自己"欽定"的小人——馬騏卻未做任何處理,還是繼續讓這根攪屎棍留在交趾為朝廷採(搜)辦(刮)"金、銀、珠、香"。
史載,當時有交趾的潑皮無賴"詐稱馬騏小廝,恐喝州縣,以為資身之計"。只要狐假虎威冒充馬騏的跟班狗腿就能橫行鄉里、欺行霸市,甚至還可以作為立身之本,這也反映出馬爺在交趾的囂張氣焰以至無法無天的地步。
正所謂哪有壓迫,哪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此引用越南歷史學家陳重金在其《越南通史》中的原話:"胡氏(指胡季犛)一家之罪,而使南國滅亡之罪……幸賴後有大英雄黎太祖奮戰10年,把自己的人民從中國軍隊的手中拯救出來。倘非有他,則做中國奴隸之苦不知再過多少年才能解脱。"
那麼,他提及的這位黎太祖是何許人也?奮戰十年又是怎麼回事?這與還劍湖傳説又有何關係?我們下篇再表。
資料來源:陳重金(越)《越南通史》、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古小松《越南:歷史國情前瞻》、煮茶《笑翻越南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