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亂象叢生的教育培訓市場,這次中央出了重拳。其中,“勒令”瘋狂逐利的資本從教培領域退場,更被看作抓住了要害——教育嚴禁資本化運作。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特別提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
圖片來源:東方IC
資本讓教培變成了純粹的生意。這些年來,整個教培市場上民辦資本滲透率非常高。融資、上市、增資擴股,是許多教培“大鱷”最執著的生意經。2013年全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規模是10226億元,2018年增長到20960億元,相當於一個欠發達省份的GDP總量。資本總是要逐利的,但資本又特別善於包裝。比如,“包分”“包過”“沒通過的全額退款”,到頭來基本上是營銷噱頭。又比如,“零元購課”“低價購課”,與旅遊市場臭名遠揚的“零團費”陷阱如出一轍。
資本讓教育悖離了最基本的民生屬性。當教培變成“軍備競賽”,只有投入更多金錢,甚至不惜血本地投入,才能讓孩子擁有“知識”,這樣的教育必然變態,必然與社會民生背道而馳,千千萬萬百姓家庭淪為了資本暴力的犧牲品。轉眼間,大型商場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一個個教培機構,購物冷了、旅遊冷了、餐飲冷了、精神文化消費也冷了。難怪不少媽媽們無奈地説,把買化妝品的錢省下來投到了孩子的輔導班裏。更為嚴重的是,近年來大量資本湧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
純潔教育環境,還給孩子們一個綠色的成長空間。必須先把貪婪的資本隔離在教育之外。
王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