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如何擁抱素質教育

“雙減”後,如何擁抱素質教育
江西宜春市袁州區寨下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在花田寫生。新華社發

“雙減”後,如何擁抱素質教育
重慶市青龍路小學的板球教練向學生講解擊球動作要領。新華社發

“雙減”後,如何擁抱素質教育
湖北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在學習陶藝。新華社發

【新聞調查·關注學生雙減負8】

是讓孩子享受童年,盡情玩?還是拿起書本,拼命學?

新學期開學伊始,以往每到這個時刻,家長們就得懷着糾結和疑慮在“雞娃”和“放羊”之間做出選擇。近日,隨着“雙減”政策落地,校外培訓機構進入“強監管”時代,孩子們得以從繁重的校外負擔中解脱,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發展個人興趣,家長們的心情也變得平靜許多。

然而新的問題隨之凸顯——負擔減下去後,該如何擁抱素質教育,把綜合素養提上來?

1、素質教育迎來政策紅利期

“雙減”政策落地後,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北京家長馬冉下定了決心,全家都從“培訓班節奏”裏解放出來,不再整天忙着補課、寫作業,而是帶孩子一起去公園、去郊外,過了一個美好愉悦的假期。

此前孩子有近視傾向,醫生一再叮囑要多進行户外活動,可一直騰不出空——小孩才二年級,僅有的那點課餘時間,都被學科類輔導班給佔滿了。馬冉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這次,書法班、羽毛球班,馬冉也終於能給女兒報上了。這都是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早就想報,“知道這類素質課程重要,父母又沒辦法教”。羽毛球課安排在週六上午,每到週六清晨,孩子就會催促馬冉快點起牀,母女倆一起趕過去。

家長羣裏也有了新氣象。馬冉第一次發現,有家長為孩子的體育類興趣愛好“攢班”。羽毛球班剛開始報名,就湧進了許多家長,最後不得不三個班同時開。

比家長動作更為迅速的是,多家大型校外培訓機構已集體變更經營範圍,新增了藝術、繪本、科技類培訓、學生校外託管等非學科類培訓內容。例如,某教育機構發佈全新產品體系,包括書法指導、劇作賞析、户外鍛鍊等;有的機構則升級啓動素質成長中心,着重於藝術創作、家庭教育等板塊;還有的培訓機構把重點放在美育,涵蓋誦讀與表演、故事與演講等文學素養類課程。

素質教育迎來政策紅利期。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按相對中性的增速13%進行預估,2022年,我國素質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329.5億元。

有專家提示,當家長把大量注意力放在藝術、體育等領域的技能訓練時,卻容易忽視“素質教育”最核心的內容,即對道德情感、心理健康、創新和實踐能力等素質的培養。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羅祖兵認為,“雙減”為素質教育開展創造了條件,推動了校外培訓機構參與素質教育。但是,學校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主體,校外培訓機構只能起補充作用。

回顧中學時代,馬上進入清華大學就讀研一的李嚴認為,自己正是素質教育的受益者。在家鄉重慶就讀的那所中學,為所有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選修課,烹飪、模擬飛行駕駛、植物學課程等一應俱全,讓大家在高中就體驗了一把“搶課大戰”。“用另一種方式豐富和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課後還能參加社團,特別能引起我們的興趣。”李嚴回憶。

2、素質教育像一輛小車,家校“力往一處使”才不“跑偏”

20世紀80年代,素質教育在我國逐漸受到重視。其後,具體內涵和實施要求不斷明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出台了“減負三十條”,其中提到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往往和“減負”一同被強調,折射出長期以來在追求分數的道路上,學生負擔越來越重,素質教育被逐漸“怠慢”的現實。

“孩子剛上高中,科技節、藝術節、運動會接踵而至,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在這上邊花的時間比花在學習上的還多。”在家長安開瑞眼裏,學校很重視素質教育,但是一旦“佔用”孩子用來學習的時間和精力,第一個不買賬的就是家長。“把過多精力放在素質教育上,高考可能要付出代價。”安開瑞説。

素質教育是個長期涵養的過程,短時間內很難見成效。對於家長而言,在考試賽道上讓孩子做素質教育的嘗試,也面臨多重壓力。如果“試驗”失敗,孩子的人生怎麼重來?這是比較普遍的擔心。

然而,有些家長已經找到了答案:只要處理得宜,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北京家長沈淑豔是一位“非典型”海淀媽媽。她的兒子言哥從上小學直到高中畢業,一直堅持“裸學”,從沒上過課外班。給她十足底氣的是,家長會上,老師總是反覆強調,“孩子們在這裏,請家長放心,不用去外面上課外班。如果學習上有問題,讓孩子多找任課老師答疑,老師們比外面的人更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言哥從小喜歡跑步,校運會長跑冠軍保持了三年;每次都積極參加科技節衝浪紙飛機項目,特別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在飛機摺疊、改良、試飛上;喜歡彈鋼琴,練琴是因為“能培養音樂素養,還可以疏解情感”。

歷經數次大考,言哥總是能從容面對壓力。他説,“大概得益於在羽毛球賽場上經歷的無數挫折吧”。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實施素質教育和全力追逐分數,哪個對孩子更好?結果難以預測,只有回頭看才知道成功與否。沈淑豔認為,“過程精彩,結果一定不會差”。

“素質教育像一輛小車,家長、教師、學校每一端都握着方向盤。如果力不往一處使,車就會‘跑偏’,甚至停滯。”羅祖兵表示。

3、兼顧分數與全面發展,需要聯動教育評價改革

2021年上半年學期結束後,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海澄小學的學生們拿到了一份與眾不同的成績報告單。三年級學生李俊的報告單“雷達圖”顯示,他在身心健康這一塊比學校平均水平低一點,他打算“下學期增加體育運動”。五年級學生王英的學科學習趨勢圖上,“數學曲線往上走,説明我的數學學習在進步”。

這份“海澄小學幸福少年綜合素質報告單”,提出了以身心健康、品行高潔、智能發展、情趣高雅、勞動創新為要素的幸福少年培養目標和評價維度。每個維度有5個關鍵指標,每個指標下設置若干觀察點。從圖上的曲線,可以清晰看出孩子在各維度的表現。

素質教育已提出多年,但“考試分數”依然是剛性指標。讓素質教育真正紮根、生長,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土壤?

“分數與綜合全面發展並不矛盾。基於此共識,如何在優化考試評價方式的基礎上推動素質教育,才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北京特級教師陳維賢認為,以中高考改革“指揮棒”撬動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變革,總能立竿見影,但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擁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質,而非教育流水線上的產品。陳維賢説,“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怎樣既滿足家長和學生的升學需求,又提高素質教育水平?這需要聯動教育評價改革,對學校、校長、教師的考驗,可謂巨大”。

“雙減”意見提出,各地要積極完善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

隨着教育改革逐步推進,全國多地正在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目前,湖南、江蘇、雲南、河南等省已將美育科目作為正式考核內容加入中考範圍,其他地區也在加快美育進中考的腳步。上海擬於2022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應用於高中階段學校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等過程中,真正做到“見分也見人”。

“全面素質的培養不同於學科教學、知識學習,它是一個彌散性的、見效慢的過程,需要全方位地、長期地進行訓練與薰陶。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是擺在中國教育面前的一個經典性難題。”羅祖兵表示,解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需要一個過程,説到底,只有在人們淡化了對社會資源的競爭性選擇、不那麼在意學歷高低後,這個矛盾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通訊員 褚思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8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減”後,如何擁抱素質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