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學校家委會的兩件事成了新聞:深圳某校初中二年級家委會發動所有班級學生家長為教師送禮,負責人公然催促送禮進度,後被有關部門叫停;福州市教育局下發通知,嚴禁家委會收取“班費”、組織“謝師宴”,或以任何名義向教師贈送禮金禮品及有價證券等行為。
變味的家委會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網友留言及當地教育局回應
一
2012年,教育部曾下發通知,提出要在全國幼兒園和中小學內建立家委會。通知對家委會的職責有明確定位:參與學校管理(包括對學校工作計劃和重要決策提出意見建議、支持配合學校工作、監督改進)、 參與教育工作(包括髮揮家長的專業優勢、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為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願服務等)、 溝通學校與家庭。
這項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為溝通家校搭建橋樑。但一些學校在執行過程中,讓家委會變了味。
記者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家長們表示,現實中家委會的工作重心簡化成了“無條件支持學校所有的工作”。
例如北京某小學家長華女士,曾連續3晚到孩子學校“加班”搞衞生。因為孩子所在班級換了新教室,但上一個班級留下很多垃圾,牆面也不乾淨。於是,班主任找到家委會,讓大夥兒幫忙改善教室面貌。學校私心想着找家長幹多省心,到外頭找清潔工還得花錢。所以, 本着“學校一聲喊,咱就只能幹”的心態,華女士每天下班按點去學校報到,給孩子的教室搞衞生。
中學家委會也不遑多讓。某中學家委會成員徐女士告訴記者,她孩子所在的班級家委會分工明確,除了正副會長,還有專門負責安全、組織、宣傳的委員。日常活兒不少,比如 美化教室、組織各類校園賽事、為學生挑選演出服飾、排版製作班級文化牆等。
既然這麼累,為啥還要加入家委會?
有家長説,孩子進了新學校,家長可以通過家委會跟老師加強溝通;有家長盤算,通過為班級做事,可以在老師面前給自家孩子加分;有的小學乾脆把父母加入家委會的孩子統統提為班幹部,老師的理由很充分: “孩子他爸媽在家委會做這做那,給娃一個班幹部噹噹算啥?”
某小學家委會成員“熱心幫助美化教室”。
二
家委會可沒那麼好進。武漢某高中一名家委會成員劉女士告訴記者,家委會不容易進,進去後還得使盡渾身解數表現,比工作還賣命。
前幾年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某小學的幾位家長為加入家委會而曬出“神履歷”“神學歷”。“在知名外企做HRD、某知名投行投資人,這些家長履歷我都見過。雖然誇張,但 靠碩博學位、職務頭銜競選的家長屬實不少。”劉女士説。
上海某小學家長曬出“神履歷”。
在實踐中,一些學校故意模糊家委會職責邊界,打着“為孩子好”“支持學校工作”“孩子教育不能光學校承擔,家長也得分擔”等理由,無限放大家長職責,把家長變成給學校打雜的義務工。
前不久,有網友留言稱,自己只是一名普通鐵路工作人員,結果老師知道了,於是,每次有老師的親戚朋友坐車,都要求他給特殊待遇;還有的網友説,上學時自己打掃教室、衞生區,當了家長還得給孩子打掃教室、衞生區。
更有甚者,在一些家委會成員眼中,今日之殷勤,能換來孩子在學校被區別對待、高看一眼、開開小灶,因此藉着家校協同的名義送禮、請飯、互換資源。
最近網上有一名初一家長稱,教師節快到了,班裏的家委會會長在羣裏發消息説,“經家委會決定,要給主科老師準備禮物,預計花費2000多元,人均幾十元,通知各位家長知曉”。
這位家長很不滿意:學生自己準備點鮮花、製作個小禮物給老師過節,是人之常情;現在家委會突然冒出決定,要求集資送禮,以後是不是每個節都得送?是不是還得請老師吃飯?我要不送,家委會不得把我當成刺頭,慫恿老師給我孩子穿小鞋?
還有家委會提出,由家長集資設立班級獎學金,用於獎勵“成績好、進步大、有突出事蹟”的學生。家長王先生就很疑惑:獎勵這麼小的孩子要靠獎學金嗎?學期結束剩下的錢咋辦?有些家長捐得多,老師會不會讓他們的孩子“有突出事蹟”? 這種建議的最終獲利者往往是最先倡議的家委會成員,其他家長雖不情願,但礙於孩子,只能敢怒不敢言。
這都是典型的裹挾效應。
某家委會提出由家長捐款設立獎教獎學金。
三
變味的家委會,無疑是畸形家校關係的集中體現。
在全國推廣家委會制度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家校之間確實缺乏良性互動。尤其沒有手機網絡的年代,家校交流主要靠孩子口頭轉達,“假傳聖旨”時有發生。那時,家長也樂意把孩子全部託付給學校:“我家熊孩子不聽話,該出手時就出手。”
家校關係究竟為啥變了味?有人説,因為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全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過去那種“散養”方式肯定不行;有人説,孩子越來越金貴,學校不敢嚴管,怕出事擔責,於是就把家長拉進來“共建”“共教”;也有人説, 這是社會風氣使然,學校鉚着勁比拼資源,教書育人反而“退居二線”,所以找“有能力”的家長辦事就是必然的……
無論是家長期待給孩子“走捷徑”,還是學校希望“換資源”“找勞力”,把家委會變成“學校臨時工組織”“變相小圈子聯誼會”等,都偏離了教育本質,更影響教育公平。
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家長代表以適當的方式適度參與學校重大決策及教育教學活動無可厚非。但如何釐清邊界,什麼是分內事、什麼是越界事,都該有更清晰的劃定。如果權責不清,就容易變成一筆糊塗賬,要麼徒有其名,要麼多了些免費打雜勞力,要麼成了有錢有勢的家長與學校間的利益交換。
家委會的問題顯而易見,不改不行。通過整頓家委會給家校關係正本清源,也是一種減負。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