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邦是如何只身前往韓信大營奪兵權的?手段簡單粗暴卻很實用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經典

劉邦與項羽的滎陽之戰戰敗後,北上逃走,隻身來到了韓信的大營,輕而易舉地地就奪取了韓信的兵權,而韓信竟然毫無反抗之力,這是怎麼回事?

一、劉邦智奪韓信兵權

公元前204年四月,項羽率領西楚大軍包圍滎陽,楚軍攻勢猛烈,漢軍難擋,滎陽危在旦夕。劉邦恐懼之下向項羽求和,未果。於是在眾人的掩護下,從西門開溜了。

五月,劉邦乘彭越纏着項羽之際,發動急攻,擊破楚將終公,重新佔據了成皋。

六月,項羽得知成皋失陷,猛攻彭越,攻破滎陽,便又馬不停蹄地親率楚軍迅速西進,包圍成皋。劉邦一直就怵於項羽逆天的戰力,加上自己勢單力薄,知道成皋保不住了,沒等項羽攻城,就帶着夏侯嬰(駕車技藝高超,助劉邦逃跑的不二人選),同乘一輛小車,悄悄溜出北門。

奇怪的是,劉邦並沒有繼續往西逃回自己的老巢關中,而是悄悄地北渡黃河,來到了成皋北部的小修武 (河南省獲嘉縣城東,獲嘉縣有東西二城,東城為小修武,西城叫大修武) ,不聲不響,投宿一家傳舍(也就是小客棧)。

“項羽……遂圍成皋。 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 (《史記 卷八?高祖本紀》)。

這個修武是個什麼地方?這是韓信和張耳大軍駐紮地。此時的韓信和張耳已經攻佔了趙代之地,具有一定實力,而他們的大軍就駐紮在修武。既然是韓信、張耳的駐軍地,而劉邦又是領導,為何不去通報他們,而是悄悄地過去呢?這跟劉邦後面的行動有關。

在客棧住了一宿後,次日凌晨,劉邦就帶着夏侯嬰直奔韓信軍營,並對守營士兵謊稱是漢王的使者。進入大帥營帳後,韓信和張耳都還沒有醒,劉邦便直取韓信、張耳的印信。退出營帳後,劉邦用該印信召集眾將,開了一次緊急軍事會議,重新給他們安排職務或工作。

“漢王……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史記 卷八?高祖本紀》)

而等到韓信、張耳起牀後才知道,來的居然是漢王本人,嚇得魂不附體,趕緊上前請罪,劉邦當面責怪他們警戒鬆懈、防務松馳,並更換他們的職務:張耳堅守趙國地盤,韓信為趙國相,令他們重新招募趙地士兵,由韓信率領去攻打齊國。而劉邦則輕鬆接管韓信大軍後,漢軍軍威和信心大振,並重新與項羽形成對峙之勢。

“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史記 卷八?高祖本紀》)

二、劉邦北逃的原因

現在我們知道為何劉邦悄悄北入修武了。滎陽被圍,韓信並沒有引兵來救,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這在劉邦眼裏,韓信是有私心的,是靠不住的,所以劉邦要奪韓信兵權。

其作用有三:

一是解除潛在威脅。劉邦被項羽一連打擊後,實力大減,此時的韓信和張耳已經攻佔了趙代之地,具有一定實力,而韓信又不可控,所以這股勢力對劉邦來説是潛在威脅。

二是敲打韓信。韓信被譽為軍神,治軍自然是嚴明的,別説一個使者,就算劉邦來了,估計也不能悄無聲息地直接進入大帥營帳,而且至始至終沒有一人去通知韓信,這隻能説明韓信大營之中有劉邦的親信,而且居高位,可以調動衞兵,以至於劉邦能像入無人之境地。通過此事,劉邦想告訴韓信:雖然你手握重兵,但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中。

三是重新強大自己的實力。經彭城之戰和滎陽之戰後,漢軍實力幾乎消耗殆盡,急需擴充自己的實力來提振眾人之心,而接管韓信大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三、劉邦為何能輕鬆奪取韓信兵權

那為何劉邦能輕鬆奪取韓信兵權呢?這跟當時的軍隊制度有關。

其實古人早就意識到了軍隊的兩面性,所以早早就制定出了一套辦法來管控軍隊。

(一)將領只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因為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虎符”。虎符被一分為二,右邊的在中央,左邊的在各地統兵將令手裏。需要調兵的時候中央會派人手持專門的虎符,跟統兵官保管的那一半進行配對驗證,無誤後才能調動。也是因為虎符的存在,讓中國古代的統兵權和調兵權實現了一個分割。這兩個權力的分開,也就使得有調兵權的,到了戰場上沒有指揮權;有指揮權的不能隨意調動軍隊的移動。這就讓任何一方都做不到完全控制軍隊。

韓信手上的兵符也是如此,只有戰時指揮權,不具調兵權。如果劉邦不發出調動指令,韓信的兵符其實是沒有價值的。但劉邦手上此時只有調兵權,沒有統兵印信,所以劉邦必須奪取韓信手上的印信。

(二)大軍的行動,受制於後方的補給供應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通常情況下,軍隊的後勤補給都需要大後方的供應,除非是流寇軍閥和藩鎮勢力,所以軍隊在糧草上就受到中央的節制。而韓信想圖謀造反,除了將調兵權和統兵權一手抓外,還必須建立穩定的大後方,有自己的文官系統幫他打理,能為自己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而當時的韓信才剛剛攻下趙國,他根本在短時間內做不到這點,所以他的糧草還必須依賴關中運送。

(三)將令在外領兵要受到多方制約

1、派監軍隨行

古代監軍一般都是臨時差遣,代表朝廷協理軍務,督察將帥。《史記.司馬穰直列傳》就記載了:“穰苴曰:‘......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於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

監軍一般由宗室之人或親信擔任,職位雖然不高,但地位很重,他們的職責就是負責監督統帥領兵,只要將令按朝廷的既定方針執行任務就行,具體軍事方略他們不能干預。但是如果統帥偏離既定行軍方針,監軍就有權代表皇帝臨機處置統帥將令。

2、留下家屬做人質

古代將令領兵出征,其家屬必須留在京城,這也形成了一條潛規則,否則將令是絕不可能有到獨自領兵的權力的。這對外美其名曰是方便朝廷照顧軍屬,實則就是讓君王掌握大部隊的把柄,這樣才能放心地向下授予兵權。

3、安插親信

歷來君王都會在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説監軍是明面上的親信,那這裏就是暗地裏的親信,類似於“間諜”,而且通常在軍中位居要職,以便需要時君王能便宜行事。

除了以上因素,再加上韓信自己政治上的短見和劉邦的識人用人的高超技術,所以韓信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以至於劉邦幾次三番的奪取韓信兵權,韓信也只能是乾瞪眼。

結束語:

劉邦此次奪取張耳、韓信的軍權,堪稱是劉邦一生之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可以説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兵權從韓信手上奪走。雖然行為讓人感覺是頗為無賴,但卻極為簡易實用,不僅牢牢地控制了張耳、韓信,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還接管了他們的大軍,讓自己的實力陡然大增,從而一舉改變了漢軍頹勢,重新和項羽形成對峙之勢,對扭轉楚漢戰爭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這方面説,劉邦又是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