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文丨孩童教育

作為家長,要加大對青少年進行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教育。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人能吃苦耐勞是全球皆知的,而且艱苦奮鬥是我黨的“三大法寶”之一。

但是現在的實際狀況是,一方面確實人民羣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家庭也都不同程度的富裕些了另一方。

面資產階級“享樂主義”的影響比較嚴重,社會上追求物質享受的人的確不少,中小學生中講究物質享受的也比較多。在青少年中開展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教育,對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生活方式有重要意義,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談到節儉吃苦,也許人們不會忘記當年報道的那次中日青少年聯合舉辦的夏令營的情景:日本的孩子能吃苦,堅持步行到達目的地,中國的孩子走一段就不行了,直喊累,有的乾脆上了汽車。

日本的孩子生活垃圾自己放進塑料袋帶走,然後放人垃圾堆,中國的孩子是生活垃圾隨手扔。那次夏令營後來在我國教育界引發了對中國青少年學生要進行“挫折教育”的呼聲。

恐怕日本青少年節儉品質不會一天兩天就養成了,而活動中反映出中國青少年缺乏節儉吃苦和缺乏與困難作鬥爭的品質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事情雖已過去,但我們不應忘記那強烈對比的情景。現在,有些學校的確注意了對學生開展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教育了,比如要求學生假期幫家長做點家務,在學校乾點勞動活。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在大多數同學中並沒引起重視和震動。我們還要加大對青少年進行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教育,理直氣壯地在學生中宣傳要發揚艱苦奮鬥品質,開展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些活動,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用。

在青少年中開展正確看待物質享受,反對資產階級“享樂主義”教育,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的確進入了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時代,一度提倡高消費,借貸消費呼聲也挺高。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只要自己經濟條件允許,自己能夠承受,消費高些,物質生活好些,也不是壞事,這與資產階級“享樂主義”不是一回事,只要不是一味追求物質享受、品質空虛,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青少年他們還不成熟,他們沒有那麼強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從小就養成好逸惡勞,講吃穿,比名牌,大手大腳地花錢,追求物質享受,這肯定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由此品質萎靡、成績下降的有,甚至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方面案例不少。“享樂主義”最大的害處在於:青少年不能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易養成不良嗜好、不良品德,並且貽害終身。

在處理節儉吃苦與物質享受這一矛盾時,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當前社會環境及學生狀況來進行。採取“憶苦思甜”的方式,學生一定反感,反譏“都什麼時代了”。

一味地宣稱“節儉吃苦”好,不讓學生進行適當或條件允許的物質享受,學生也會講“我們要變成‘苦行僧’嗎?”

因此,我們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培養學生節儉吃苦的品質,反對資產階級的“享樂主義”,又要允許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地在物資生活方面享受享受。對不能節儉吃苦、刻意追求物質享受的學生,要耐心地進行批評教育,使學生能認識錯誤。

當然,這不是幾句話的事,要通過許多活動,許多宣傳教育,還有家長、社會的支持,長期的薰陶,這樣才能解決節儉吃苦與物質享受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