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選自己“真愛”的專業
■本報記者 吳金嬌
2021年高考已於日前結束,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志願填報。不少“過來人”善意提醒考生:“比考得好更重要的,是志願填得好。”真的如此嗎?今年的高校志願填報又有哪些新動向?
復旦大學日前傳出消息:2021年學校轉專業範圍將進一步擴大。除少數指定專業外,更多專業均給予學生兩次轉專業的機會,且各轉出專業對轉出的人數和學習成績排名均不做限制。
華東師範大學同樣實施開放的轉專業制度,除藝術類、體育類、外語類保送生以及定向就業培養等特殊類別招生錄取的學生不得申請轉專業外,其他學生在第三學年之前均可申請轉專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正改變高考志願“一填定終生”的現象,通過大類培養、雙學位、各類特色班、試驗班以及轉專業制度等,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滬上多所高校本科招生辦負責人給考生的建言是:填報志願時,不僅需要考慮往年最低錄取分和位次、院校專業的實力,更要思考學生本人與專業的“適配度”——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近期,滬上多所高校發佈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記者梳理發現,多所高校的菜單已經“上新”。
上海交通大學今年首次推出人文科學試驗班,新增6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和專業,所涉及專業如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均為學校最強勢或最具特色的專業。
復旦大學全面推出人文科學試驗班,下設中國語言文學類、歷史學類、哲學類三個專業類;技術科學試驗班新增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航空航天類、保密技術等專業,下設專業(類)數量增加到16個;醫學試驗班新增基礎醫學專業。
華東師範大學不僅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還新設“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心理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雙學位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師範專業今年招生也有所擴容。其中,華東師大新增“國家優師專項”招生計劃,面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一批優秀教師,招收培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等專業共計150名師範生。上海師範大學今年的師範生招生人數將比去年翻一倍,師範生招生總數從佔全校招生總人數的20%出頭提升到42%。
高考出分在即,談及志願填報的要點,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潘偉傑建議考生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潘偉傑介紹,高校之所以逐漸放寬轉專業的“門檻”,就是為了讓更多學生敢於選擇真正熱愛的專業。在復旦,本科生入學後,可在大一、大二的四月份提出轉專業申請,各專業轉入計劃數為當年招生專業計劃數的15%-20%。
多所雙一流高校公佈的最新招生方案顯示,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形成趨勢。同濟大學招生辦主任陳宇光介紹,學校構建了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大類管理人才培養聯動機制,實行“1+3”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即第一學年在新生院開展通識教育,後三年在專業學院開展專業教育。
復旦同樣致力於打造本科生培養的“2+X”模式。“2”是指從通識教育和專業培養兩方面夯實個人發展基礎。“X”是指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專業進階、跨學科發展、創新創業等多元發展路徑。
對於有志向從事學術研究的考生,多所高校開出的拔尖人才直通方案值得關注。2021年,同濟強基計劃入圍倍數由原來的3倍提高至5倍。復旦大學特別設立了本碩博貫通的培養模式,學生在本科高年級即可加入卓博計劃,大四(醫學生大五)期間開始直接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