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 深山打了14個月遊擊, 70歲恢復名譽哭成淚人

歷史九點半/文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爆發,至1953年7月雙方簽訂停戰協議,持續3年的戰爭宣告結束。

這3年中,先後有240餘萬志願軍入朝參戰,戰後統計,志願軍犧牲約18萬人,被俘2.2萬餘人。在被俘的2.2萬志願軍中,有7000餘人出自60軍180師,佔被俘人數的1/3,180師代政委、政治 部主 任吳成德也成為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將領。

在誓死不降的傳統中,180師為何有如此多人被俘呢?説來也是決策失誤。

180師是在第五次戰役打響前入朝的,由於時間緊迫,參戰將士倉促之下便被拉上了戰場。1951年5月中旬,由於後勤供應不上,敵人又佔據優勢兵力,180師陷入困境,形勢發生逆轉。

60軍軍長韋傑命令吳成德率180師務必阻敵3-5天,掩護主力撤退。主力部隊撤出後,180師陷入敵人的合圍之中。起初吳成德接到命令固守待援,然而沒多久上級又來電,命令吳成德率部突圍。朝令夕改,令180師的戰役佈置措手不及。

180師被逼近春川一帶的山溝裏,陷入絕境。吳成德組織全師官兵商討突圍對策,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實施分兵突圍。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敵人佔據着兵力和地形優勢,如果硬碰硬,很大概率會全軍覆沒,若集中突圍,也可能被一鍋端。分兵突圍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吳成德想的是能保一個是一個。

突圍開始前,吳成德帶着警衞員到各個團查看,確保能做到充分準備,當他視察到傷兵營時,犯難了,按照當時的情況,帶着傷兵突圍成功的希望是渺茫的,但看着戰士們渴望回家的眼神,吳成德決定自己帶領傷兵突圍,為了給大家吃定心丸,吳成德將自己的戰馬擊斃,誓與傷兵同進退。

當安排好傷兵後,師部已經突圍成功,吳成德與師部斷了聯繫,只得自行帶領警衞員和一羣傷兵突圍。然而美軍的兵力、武器都佔據絕對優勢,傷兵又延緩行軍速度,吳成德率部頑強戰鬥,打了一整夜,彈盡糧絕,還是沒能突圍出去,被困死在山溝裏。

自那以後,吳成德和志願軍大軍失去了聯繫,他帶着散兵遊勇,在朝鮮的山溝裏,打了14個月的遊擊,直到最後被俘前,他已骨瘦如柴,鬍子拉碴,身邊只剩3個人。

很難想象,吳成德是經歷了怎樣的苦難,才能在美軍眼皮底下,堅持了14個月。吳成德被俘後,由於他是被俘的志願軍最高將領,美軍與台灣敵特用盡各種手段,企圖讓他投降,但都被吳成德斷然拒絕。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簽訂,雙方交換戰俘,吳成德因是被俘的最高將領,最後一批被遣返。當中方人員看到吳成德時,已經認不出這位180師的將領。吳成德體重從130多斤掉到僅剩90斤,全身皮包骨頭。

回國後的吳成德被送往被俘歸來人員管理處,雖然他從未叛過祖國,但在當時的背景下,吳成德也不可能再回到軍隊了,1955年吳成德被免除了一切職務,安置在遼寧盤錦農墾局的大窪農場,擔任副場長。

回國後的吳成德

吳成德自然十分委屈,可他又能怎樣呢,很多人雖然表面不説,但看他的眼神總歸是有異樣的,為什麼沒有和敵人同歸於盡,而是被俘?是不是因為怕死才會被俘?這些流言一直困擾着吳成德。

直到1982年,等待了27年的吳成德,終於盼到了恢復一切名譽和待遇的通知,接到通知時,吳成德已是位70歲的老人了,他像個孩子般哭成了淚人,終於可以抬頭挺胸帶着孩子回到故鄉了。晚年的吳成德回到家鄉定居,1997年3月,吳成德老人去世,享年84歲。

在戰爭中,對於不戰而降的士兵,自然應該重罰,但對於那些因種種原因成為俘虜,但從未背離過祖國的人,我想我們應該更寬容一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7 字。

轉載請註明: 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 深山打了14個月遊擊, 70歲恢復名譽哭成淚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