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大家好,我們的傑克來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沒多久,到了1860年英國人捲土重來,還帶着世界第二強國法蘭西一起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此時的清朝可謂是內外交困,南方太平天國越戰越勇,數次打破了清軍的封鎖,隱隱有壓制不住的勢頭,清朝在風雨交加之中迎來了已經推進到八里橋的英法聯軍,八里橋的背後就是北京城,一場將在近代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戰鬥就此打響!
此戰中的清軍和英法聯軍都吸取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經驗教訓,都正視起了對手,不敢掉以輕心。紛紛拿出了看家的本領認真應對這一仗,鐵了心的要試試對方的成色相較20年前有沒有長進。
雙方軍隊在新河展開第一次碰撞。當時剛剛登陸的英法聯軍正在前往進攻大沽口路上,清軍中的蒙古騎兵首先和英法聯軍遭遇。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根據英方史料記載,當時遭遇到的蒙古騎兵隊列展開了大約2000米長的騎牆。他們悍不畏死的承受着英軍後膛大炮的狂轟濫炸,在這種飽和時炮擊下蒙古騎兵仍舊堅韌地保持着騎牆陣型,清軍也沒有坐以待斃紛紛掏出用火繩槍還擊,但是超出了火繩槍的射程之外。最終蒙古騎兵無法再忍受炮火帶來的不斷傷亡,直接開始騎兵衝鋒,希望騎馬衝到火繩槍的射程之內,下馬排陣對射。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但是英軍的火槍射程遠超清軍,這次衝鋒被英軍一記排槍打得人仰馬翻。蒙古騎兵被擋在英軍陣地前寸步難移,彷彿有一張空氣牆一樣讓清軍往上撞。吃了大虧的清軍無奈之下只好趕快撤退止損。
當戰鬥結束之後,蒙古騎兵的屍體遍佈方圓幾公里的戰場上。清軍的屍體經過英軍軍官的反覆觀察發現,這些清軍比起第一次鴉片戰爭來説強壯了不少,就戰場情況來説清軍表現地很缺乏正確的訓練。
就此戰中雙方傷亡對比來看,英軍1人戰死,17人受傷,法軍受傷17人 ,0戰死,而清軍傷亡1000餘人,清軍的傷亡是英法聯軍的近200倍。
客觀來説就清軍在新河之戰的表現,首戰以2000蒙古騎兵迎戰8000洋兵,而且清軍參戰的1萬兵馬中除了2000多蒙古騎兵外,其餘多是沒經過戰事且缺少訓練的綠營兵和提籠遛鳥經驗豐富的的京營子弟。這樣來看清軍的表現比起第一次鴉片戰爭來看進步很多,當然,這也是多虧了僧格林沁在整個蒙古草原動員了哲里木盟、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察哈爾等多地蒙古馬隊,按照曾經的“世界最強騎兵”來打造的當時清軍“夢之隊”,還有着認為自己在陸戰中完全不怕英法蠻夷的自信。
隨後英法聯軍前進到通州張家灣,途中遭到埋伏在樹林中清軍的炮擊,一番炮火之後,另一馬隊3000蒙古騎兵對英法聯軍發動了衝鋒。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英法兩軍裝備的前裝線膛步槍一般在200米內開槍才有準頭,所以英法聯軍一般是把清軍放進射程內再打排槍。按照蒙古騎兵的衝鋒速度在這個距離下完全可以在十幾秒內衝過步槍火力網,對英法聯軍展開白刃戰。
而戰鬥的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原來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馬兒從來沒有如此巨大且密集的巨響和如此規模的爆炸。在蒙古騎兵發起衝鋒時,英軍很快就向他們發射了幾百支格里芬火箭,大範圍的爆炸導致蒙古騎兵產生極大的混亂,他們互相沖撞,亂作一團,毫無陣型和章法,連敵人的火槍射程內都衝不到。
就在此時英軍錫克騎兵團和第一龍騎兵團迅速發起了反衝鋒,像驅趕家禽一樣擊潰了蒙古騎兵,難怪參戰的錫克騎兵團團長説:中國的騎兵跟一羣家禽似的,不好抓,但是抓到以後就不反抗了。
第二次碰撞的張家灣之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可見之後八里橋之戰,清軍是以怎樣低落的士氣去作戰。
眼前英法聯軍即將抵達八里橋,背後就是北京皇城。我大清朝在慌亂之下極其所能地蒐羅,終於湊齊了3萬名滿蒙八旗騎兵,排兵佈陣在八里橋橋頭,列出一個長達5公里的弧形騎兵陣線。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雙方擺開陣來,清軍騎兵首先組成密集陣型,發揮全部馬力極速衝鋒而來,一時戰場上除了震耳的馬蹄聲外沒有任何聲響,清軍騎兵一聲不吭地服從於軍旗的指揮,指哪衝哪。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但遺憾但是八里橋戰場的寬度並不夠3萬騎兵展開陣型一擁而上,清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無奈之下,只好安排騎兵200至500騎兵組成一隊,發動集團衝鋒,還有一點問題,清軍可能是匆忙迎戰一時考慮不周,騎兵所配備的主要裝備是火槍和馬刀,而不是能更有效殺傷刺刀方陣的騎兵長矛。
這些問題導致清軍騎兵的衝鋒猶如連續不斷的“自殺式”衝擊,英法聯軍槍彈彷彿沒有打到清軍一樣,打倒前面的後面的很快湧了上來。不過清軍的“自殺式”衝擊也是有效果的,有時也能衝到敵軍大炮前三十米。不過,這一度讓英法聯軍加大了炮火的密集猛烈程度,再次將清軍打退。而這樣的距離足以讓清軍施展衝進射程用火槍對射看家本領,攻入了幾個過於靠前的法軍陣地,部分英勇無畏的清軍衝入陣地與法國人展開肉搏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軍在近身肉搏中根本拼不過法國人的刺刀,造成不了有效的殺傷。難怪之前英國軍官説清軍缺少正確的訓練,從這次清軍騎兵肉搏表現來看,真是渣到極致的……
就在清軍攻入法軍陣地而不能攻破一籌莫展之時。英國大炮迅速調轉炮口支援法軍,側翼的錫克騎兵也發動了標準的歐洲式騎牆衝鋒,如牆一般襲來的騎槍羣,輕而易舉地撕碎了蒙古騎兵隊列,之後一般是戰場後期追擊敵方的英國胸甲騎兵也投入戰場,並藉着歐式馬刀和左輪手槍造成清軍極大殺傷。
在英法聯軍大炮不斷地轟擊下,清軍潰不成軍,英法聯軍步兵從容地展開刺刀方陣徐徐向前推進。擋在他們面前的是我大清最後的顏面,身穿黃馬褂的我大清皇家禁衞軍。
他們排着十幾列的火槍方陣,硬着頭皮頂着敵軍的炮火齊步向前,試圖以一排齊射後再用白刃戰阻擋英法聯軍前進的步伐。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好一場白刃戰”,正如英國人所讚譽的那樣,禁衞軍的攻勢竟然逼得法軍全體上刺刀,他們向八里橋上的英法聯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展開了最後的白刃戰。
戰鬥的最後階段。打着黃色軍旗的我大清皇家禁衞軍被英法聯軍的炮火打散了又重整多次,最終在英法的刺刀下崩潰了,北京皇城的大門向英法侵略者敞開。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此戰,英法聯軍損失極小(如果不算上消耗了幾乎所有攜帶的彈藥),而三萬清軍則傷亡過半,損失了大量的火炮和武器。
過去清軍在皇太極時代可以使用120斤強弓,後來到了康乾盛世可以使用90斤硬弓,也還湊合。
而到了1860年的時候,滿蒙八旗中徵調的蒙古騎兵多是些農牧民,都是些沒有受過訓練的蒙古牧民,上了戰場時常常會因為炮擊的爆炸聲而受驚逃竄。
另一方面是,牧民們生活在長期無戰事的蒙古草原和受到喇嘛教愛與和平的薰陶下,曾經的騎射本領已經退步神速,多數牧民只能拉開20至30斤的弓,僅僅打獵守家門能用......
清軍久不經戰事,嚴重缺乏訓練,使得他們肉搏能力渣的驚人,這導致了當他們面對英法的騎兵時, 可以憑藉高超的馬術逃之夭夭,其他的就沒有啥了。
至於清軍的武器多是馬刀、火繩槍這些對於攻擊英法刺刀方針很不利的武器。而在當時能夠以騎兵一己之力突破刺刀方陣的案例,只有寥寥幾個由裝備了超長騎矛的騎兵完成了。就清軍騎兵的技術或是裝備來説,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而且據聯軍記載,清軍的銅炮在戰鬥中一直沒停過火,可是這些炮彈根本沒有造成聯軍任何損失,只是把很多樹梢打斷了。俄國駐華使節的曾回憶道:滿蒙八旗大會操時,八旗的炮兵點火放炮後,炮彈落在了不遠處,仲裁大臣都不看打得準不準,就上報合格了。
當時臨戰前咸豐下令清點八旗的武器狀況,結果經過一番試用後發現武庫中存放良久的康熙年老槍,其質量要比最新造的新火繩槍還好......
但英法聯軍的軍醫表示非常喜歡清軍新造的鳥槍,因為以當時清軍的技術造出的火焰和子彈,打在聯軍士兵的呢子軍裝上往往只有一點火光襲來,然後表面破個洞,裏面擦破點皮肉,根本不會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殺傷,軍醫認為正因為清軍用這樣的火器來打仗,給聯軍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花費,真是謝謝清軍了!
可見,滿萬的滿蒙八旗在八里橋打不過英法聯軍也是合情合理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76 字。

轉載請註明: 滿萬不可敵的滿蒙八旗,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只消滅1個英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