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對於發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標準。對於歷史的研究,我們從未停止對於原因的探索,我們也從未停下腳步。
而在歷史的遺傳中,我卻發現了這麼一個令人詫異的現象。眾所周知,遊牧民族雖然人口較少,但是他們的兵力卻並不少,甚至可以毫不費力的發動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這裏面有着怎樣不為人知的影響因素呢。
一、遊牧民族自身的民族優勢之所在,能夠迅速聚攏士兵
(1)逐水草而居,既是百姓,又是士兵的遊牧民族
這之中最為明顯的便是蒙古帝國時期的那些強悍的蒙古騎兵軍隊,以及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軍隊。同時,這也為遊牧民族能夠迅速聚攏士兵,發動一場戰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這就是能為他們在軍事進程中迅速聚攏起軍隊,而且是全民皆兵的戰爭規模。雖然遊牧民族人數記載較少,但是以戰養戰的作戰方式也為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遊牧民族採取以戰養戰的方式,兵力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遊牧民族雖然人數較少,但是特殊的作戰方式也為它能夠迅速聚攏起較多的兵力提供了一個便利。在中國甚至是世界上最為有名的遊牧民族,毫無疑問便是成吉思汗所帶領的蒙古帝國。
在這一時候,遊牧民族雖然人口較少,但是憑藉這樣的方式也能夠保證自己在戰爭過程中的物資補給,並且通過不斷的打勝仗,吸納被臣服的那些平民百姓作為自己的軍隊,一部分也使得人口本來就少的,遊牧民族也能夠逐漸發展起數十萬的軍隊。
這在最大的程度上就為人口較少的有民族迅速聚攏士兵,擁有着數十萬的軍隊提供了絕對的保障。這樣特殊的方式進行作戰,是少數民族的優勢之所在,同時也為他們的勢力壯大提供了保障。
二、遊牧民族政權封建化的結果,人口迅速向士兵轉化
(1)獎勵耕戰的政策,招收其他被奴役民族為士兵
從此和中國上由中原民族所建立的政權一樣,他們也採取了獎勵耕戰、鼓勵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實現自身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
這就要求了遊牧民族的領導者,必須鼓勵人民進行安定的生產,以促進國家物資的積累積累,便於他們發動戰爭和進行政治建設的需要。而在這之後,遊牧民族依舊有着自己的軍隊,但是更多的則是吸納的國家之中,其它他民族的人民作為自己的部隊。
(2)遊牧民族勢力的壯大,國家軍事形式的出現
在由民族逐漸向中原勢力發展,建立國家以後。他們也開始學習中原的地區方式,建立國家形式的軍事力量。
此時遊牧民族便不再只是牧民和士兵雙重身份的結合,而是已經開始逐漸分離,出現了明確的士兵武裝力量。就只是在佔據領導地位的,依舊是遊牧民族的將領,而士兵卻不再只是僅僅是一個民族的構成;已經和多數的民族士兵開始了結合。
遊牧民族依然憑藉着少數佔據優勢來領導絕大多數的形式,以實現了這樣的目的。但在歷史的敍述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學加工和所指不明的問題,這也就經常會使得對一些數字進行了誇大。
三、史料記載的錯誤,戰爭具體詳實不夠清晰
據後世歷史學家對於史書記載資料的考證研究發現,在少數民族聚攏起來的幾十萬軍隊裏,是已經真真正正的達到了全民皆兵、舉國皆兵的形態和規模了。
不僅如此,在歷史的記錄中,往往對一場戰爭都會進行了誇張性的描述。從戰國時期的一場戰爭考量,在當時並沒有達到數百萬的人口,而一場戰爭卻往往能夠消耗上百萬的人口,這是有點過分誇張了的。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一因素的影響,遊牧民族雖然人少,卻能夠發動幾十萬的兵力,這在歷史的記錄中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在後世資料的考證中,這其中存在的水分便不言而喻。
結語:
遊牧民族雖然人少,卻能發動規模浩大的戰爭,這多多少少是史書記載錯誤的影響。對於如今我們去探索歷史資料的傳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多的對於原因的探索之中,也應當是經驗的吸取,從而為我們現代的政治建設服務。
經歷了時間漫長的發展,我們依舊在前行,依舊在史書中見證着這一切的一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時光的流水裏,我們從不停止;未來的發展,我們依舊滿懷希望。
參考書籍:
《全球通史》
《元史》
《漢藏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