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現場主屏圖,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4月27日電 題:增加1.7萬餘個生僻漢字,新國標中文編碼字符集將於今年8月實施
中新財經記者 劉亮
在信息時代,個人或機構信息需要在各類信息化系統中錄入、存儲、流轉。但對於姓名中帶有生僻字的人羣而言,常常會遇到實名認證困難、信息核驗失敗等問題,給生活與工作帶來不便。這些情況將得到改善。
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030-2022《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標準宣貫會暨中文信息處理標準化論壇日前在京召開,會議聚焦信息系統“生僻字”,新版標準的貫徹實施等內容。會議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字符集與編碼分技術委員會(簡稱“SAC/TC28/SC2”)主辦。
據悉,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030-2022《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於去年7月發佈,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共收錄漢字及部首88115個,比上一版(2005版)增加了1.7萬餘個生僻漢字,不僅收錄國務院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全部漢字,還可覆蓋中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獻、科技等專業領域的用字,能夠滿足各類使用需求,為傳承中華文化、增強中文信息處理能力、滿足姓名生僻字人羣用字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標準保障。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軟件產業處處長王沂剛在出席論壇時指出,近年來,中國語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標準體系日趨完善、語言文字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勢頭強勁。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語言文字信息技術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羣眾更好地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SAC/TC28/SC2主任委員吾守爾·斯拉木在線上致辭中,回顧了50年來漢字信息化發展歷程,提出要貫徹執行標準、加快技術產品升級改造,助力中文信息技術和產業再上新台階。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劉賢剛表示,電子標準院將從標準更新、測試認證、工具開源等多方面,推動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030的應用實施,進一步完善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標準體系,促進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水平提升。
強制性國家標準《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的起草單位電子標準院介紹了標準第1號修改單的研製情況,報告了標準符合性測試與認證工作安排。
會議發佈了GB18030標準使用指南文件《國家標準GB18030-2022理解與使用》,並啓動了技術文件《信息技術生僻字處理指南(徵求意見稿)》的徵求意見。來自產業界的23家企業作為GB18030-2022第一批貫標示範企業簽署了貫標承諾書,承諾積極貫徹落實標準要求,推動旗下產品及服務符合標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