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據教育部網站2月25日消息,針對寒假前社會反映強烈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惡意漲價、超時段收費等突出問題,全國各地按照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三部門統一部署,迅速行動、集中整治、立行立改,利用寒假前後一段時間基本完成了非學科類培訓收費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學科類培訓機構18.48萬個次,發現惡意漲價機構52個,相關違規問題已經整改,對相關機構進行了嚴肅處理。(中新社)
“雙減”雷霆落地,學科類校外培訓極大收縮。與此同時,各種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則乘勢做大,迅速搶着前者留下的真空地帶。一時之間,市場深度洗牌,相應的整個供需關係、定價邏輯,也發生着鉅變。過度銜接期,不可避免會有所謂轉型的陣痛。在這其中,某些企業坐地起價、渾水摸魚,賺快錢、賺大錢之心蠢蠢欲動。其漲價之凌厲、吃相之難看,簡直叫人瞠目結舌。
市場經濟,經營自主定價自由,“漲價”原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最近一個階段,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漲價,被廣泛質疑是“惡意漲價”,也是自由來由的。首先,此類漲價從結果上看,幾乎是“跳漲”“飆漲”,有牟取暴利之嫌;其次,從漲價的實現手段看,多有捏造、誇大特定信息,扭曲預期、誤導消費決策的情形。
從最近一段時間反饋的情況看,很多非學科類教培機構的營銷策略驚人一致,比如説誇大體育、美育進中考的影響,誇張化相關考試的難度和競爭烈度,並兜售一種“不報班必吃虧”,“報班一位難求”的焦慮情緒。很多家長聽之信之,倉促“恐慌性報班”者不在少數……基於謊言、恐嚇以及煽動性表述所支撐的“漲價”,自然是“惡意漲價”,是不可接受的,是必須整治的。
事實上,長期以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一直規模相對有限,供給側整體基本保持穩定。只不過,由於近一年的“雙減”快速推進,才迅速推高了全社會對於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需求。需求暴增,而新的“供應商”還沒有到位,於是導致如今的非學科類校外教培變成了強勢的賣方市場。幾乎就是一口價,一天一個價。短期來看,自然是要持續強化對相關的行政監管,及時查處價格違法行為。而從長遠計,還是要有序引導社會資本入場,通過更多市場整體來增加供給、滿足需求。在達致新的供求平衡之後,定價公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